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如何与未来职业需求接轨

时间:2022-07-13 09:01:51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如何与未来职业需求接轨

摘 要 当前,高校毕业生未来的职业多数已经从普通的纯体力劳动、半体力劳动改变为半机械化、机械化的工作模式,有的职业模式已经成为信息化的工作模式,这些职业工作方式存在并且需要较强的身体素质。那么,如何在这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前景下完成适合于个人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如何与未来职业需求接轨,这就要改变原有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模式。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体育教学 未来职业需求

在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求职浪潮中,很少会出现高校毕业生可以主动挑选工作环境、工作内容的情况。与此同时,除了半机械化、机械化的工作模式,以及信息化的工作模式,还有需求量较大的高空作业、深海作业、强污强酸作业等特殊的工作环境、工作内容。这些特殊的工作职业,需要强壮、健康的身体素质才可以安全有效的完成工作。因此,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应当在此基础上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与高校毕业生的未来职业相接轨。

一、为何要求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与未来职业需求接轨

近年来,由于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展现并增加了各种工作岗位,种类繁多、科目复杂。各高校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培养的是高素质的技术性应用型人才[1],可以上岗大多数的工作岗位,但高空高原作业这种需要较强的身体素质的特殊性工作职业,却是稀缺性人才。

高职院校的日常体育教学,又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比如只注重学生的普通达标身体素质,将日常的教学任务完成,不注重学生长远的体育身体素质的培养,而这将导致大多数学生在毕业后不能适应较为复杂的工作环境,错失工作机会。若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除了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完成学生的基础达标身体素质的培养,同时注重长远的身体素质的提升,那么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在未来的职业规划中,将可以有多样性的选择。因此,改变原有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并与未来职业相接轨,有着重大的意义。

二、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与未来职业需求接轨的有效方法

(一)改变原有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方式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存在着教学方式老化、程序化的问题,体育教师注重日常的教学任务的完成,对学生是否应该存在长期的、系统的教学方式的忽视,这也导致学生没有较强的身体素质。

在教学方式上,体育教师应当在学生的基础身体素质的判断下,结合该学生的未来职业规划[2],引导该学生找出合适于自己本身的体育锻炼项目与训练日常,并能够监督该学生长期的训练,引导学生养成长期的习惯,在日后的工作环境中也可以能够独立完成体育锻炼。

在教学模式上,体育教师应当选择创新,在原有的跑步、球类运动、健身操等基础的教学课程上,可以增加有趣的、学生感兴趣的,且具有一定锻炼身体素质的教学项目,如:武术、击剑、跳高等。在教学的方式上,体育教师也可以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不必拘泥于只在操场上进行体育教学,也可以进行有趣的图片形式、幻灯片形式,以及使用电脑播放影片引起学生的兴趣的形式。也可以增加在危机危险的情况下,如何冷静,有效的处理危险,并保障自己的人身安全的课程。

(二)提高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老师的职业素质

在高职院校中,大多数体育教学老师多为体育专业毕业的毕业生,未经过较为专业的教育专业的培训,这些体育教学老师,在体育方面,素质是专业性的,但在教育教学方面,还是欠缺很多。高职院校应当在聘请体育教学老师时,要求有专业的教育资格,并且在日常的管理当中,定期对体育教学老师进行教育教学的培训,提高体育教学老师的教学素质。要求体育教学老师了解清楚高职院校各专业的职业特点,制定适合于各专业职业特点的教育内容,与学生未来职业相接轨。

(三)改变体育教学的考核模式

体育教学考核是对学生在短时间内所接受的体育教学效果的考核。而考核的分数的高低,可以显著地体现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接受程度。当前,在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对学生的考核中,多是简单进行跑步或是健身操的体育项目考核,而忽略了体育项目本身的文化知识的考核,多数学生在考核中,只是简单的跑步、做操,可以轻松的完成考核。高校的体育教学考核要求低,过关模式简单,学生不重视体育教学的重要性,而在改革体育教学考核中,应当加大对体育教学文化知识的考核,除了基础的课程项目,也应当增加应用性的课程项目考核和选修课程项目的考核,加强学生对体育教学的重视性,以及对自身的身体素质的重视性。

(四)鼓励学生自己创办各类体育社团

各类体育社团的创办,可以将分散的体育项目集中统一,同时也将对各体育项目感兴趣的学生聚集在一起,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兴趣,同时,体育教学老师也可以集中地观察学生对体育项目的兴趣,按照学生兴趣,做出体育教学课程的调整,全面的巩固学生对体育教学任务的完成,高职院校老师领导也可以适当的选择让学生自己管理各类体育社,增加学生对各类体育社的集体荣誉感,同时也培养出管理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3]。

三、结语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工作岗位也趋于多样性、复杂性。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应当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做出相应的调整,而固步自封只会对学生未来职业的规划造成极大的阻碍。随着时代的变化,帮助学生做出正确实用的未来职业规划,将给社会输出更加实用性的高技术职能人才。

参考文献:

[1] 高玉莲,周新.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应与未来职业需求相结合[J].教育与职业.2005(26):43.

[2] 曾旭升.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应与未来职业需求相结合[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12).

[3] 陈旭平.基于职业需求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研究[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4(6).

上一篇:新形势下医院科研管理人员综合能力培养研究 下一篇:对话《唱着活着》导演赵刚:纪录片中的民间川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