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职高实验实习课中教师指导的有效性

时间:2022-07-13 08:03:48

提高职高实验实习课中教师指导的有效性

目前,在职高特别是农村职高实验实习课程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的指导方式和指导行为存在一些不足,如:偏重活动形式,忽略活动方法的指导;偏重学生活动方案,忽略教师指导方案;偏重活动过程与阶段的落实,忽略活动过程中的具体细节和活动的具体落实程度。要提高教师指导的有效性,我觉得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适时指导

适时指导,是在实验实习过程中的不同阶段,针对不同的目的和任务,指导教师需要履行不同的指导职责,发出有效的指导行为,落实方法,遵循规范。

无论多么复杂或简单的实验实习课程,实践活动过程一般都可以分为三个基本阶段来组织实施,每个阶段都具有不同的活动任务。第一阶段:活动的准备阶段。基本任务是提出问题,确定活动主题,构成活动小组,制定活动方案以及准备必要的工具和条件。指导教师应指导学生自主地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明确活动具体目的和任务。第二阶段:活动的实施阶段。基本任务是运用一定的方法,搜集文献资料和第一手资料,进入实际活动情境,进行具体的活动操作,获得实际的实践体验。第三阶段是总结交流阶段。基本任务是整理活动过程中获得的资料、经验、结果和感受,形成对问题的基本看法、问题解决的基本经验,发展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尽管活动的具体方式或方法因主题的不同而不同,但基本活动过程应该是相对稳定的、一致的。教师应针对不同的进程,落实指导行动。

二、适度指导

教师的指导并不是事无巨细的告诉,更不是越俎代庖,而是要善于发现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困惑和困难,既不放任自流,也不包办代替,留给学生自主思考、独立实践的空间,充分信任学生的潜能。要把握好教师指导的“度”,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有效性,必须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一方面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兴趣爱好和需要,另一方面,加强教师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从某种意义上说,实验实习课是一种学生本位课。从学生出发是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基本表现。它要求我们在实践活动实施的准备阶段、开展的过程、总结与交流等环节都应该尊重学生的实际,关注他们的兴趣、爱好和需要,实践活动的全过程都应该发挥学生主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学生作为活动主体应有的地位和作用,尽可能让学生自主活动。教师有效地针对学生的实际,进行适当的指导或引导,防止教师包办代替。在实验实习课准备阶段,根据教学进度最好由教师直接提供实验实习课主题或问题来让学生选择。当然活动主题或问题的提出,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但并不是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定活动主题,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活动主题或问题的意义。

三、适当指导

适当指导,是指教师指导方式的多样性与指导任务的切合。在学生活动的各个环节,教师要根据活动的阶段性任务和活动内容,适当采取专题讲座、方法讲解、操作示范、分析综合、总结评价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指导。适当指导的目的在于为学生的实习过程奠定有效的认识基础和理性准备,注重活动中最基本的问题解决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四、提高教师指导有效性的基本要求

实验实习课实施过程中的教师有效指导策略,是目前实验实习课实施中需要注意的基本问题。教师的有效指导是防止职高实习活动流于形式的基本保障。教师的有效指导策略的建立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设计与制定教师指导方案,增强指导的计划性。教师指导方案包括学期指导方案、学生活动主题的具体指导方案。指导教师在要求学生制定活动主题实施方案的同时,应针对学生活动主题的展开过程及其需要,设计教师指导方案。教师指导方案应包括:学生活动主题的具体目标、学生活动过程与具体方法的指导、学生活动主题必要的资料与工具准备、学生活动评价策略等。制定教师指导方案有利于教师明确指导任务,落实具体的指导行为。

第二,加强程序性方法和问题解决方法的指导,建立实习课教师指导的基本行为规范或指导常规。目前,实验实习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教师指导规范或指导常规虽然早已形成,但农村职高常因条件有限,教师对学生活动的指导行为还比较随意。我觉得目前还要重视教师指导行为的基本规范,如:活动准备阶段的教师指导行为(提出问题、形成活动主题的指导、制定活动方案的指导行为、必要的活动资料与活动工具准备的指导等)、活动实施阶段的教师指导行为(进入活动情境的指导、方法实践的指导、搜集与处理资料的指导等)、活动终结与交流阶段的教师指导行为(活动结果总结的指导、活动过程总结的指导、活动体验总结的指导、表达与交流的指导等),强化教师指导行为的基本规范和指导行为常规,有助于增强教师指导的有效性。

建立健全问题解决方法指导的基本规范。在职高实验实习课的实施过程中,学生必定要学习运用问题解决的基本方法,然而这些方法的运用不是随意的,而应符合方法的基本规范和要求。要提高实验实习课过程的有效性,克服走过场、形式化的倾向,指导教师应加强对学生进行方法的引导,使其了解、运用问题解决的基本方法。

(作者单位: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第一职业技术高中)

上一篇:多媒体:课堂自由飞翔的翅膀 下一篇:对“非指示性”教学的尝试及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