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样化诵读,激诵读热情

时间:2022-07-13 05:39:55

多样化诵读,激诵读热情

摘 要:诵读教学是我国传统的教育方法,有着悠久的历史。新课程改革以来,诵读教学再一次受到了关注。在教学实践中,教者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创设了多种诵读方式,以此激发学生的诵读热情,引导他们与先哲在诵读中实现交流与对话。教者主要的方式有;哲思故事导读、文本对照思读、创设情境吟诵、配以音乐吟唱,多层次诵读等。

关键词:兴趣;故事;对照;情境;音乐;多层次

诵读教学是我国传统的教育方法,有着悠久的历史。追根溯源,中国古代的教育就非常重视诵读。1904年现代语文独立设科以来,诵读教学虽然有专家提倡,但总体还是趋于弱化。中学语文教学中也存在着重讲轻读、重写轻读的现象,教师和学生都忙于应试,从而忽略了诵读,忽视了对语感的培养,中学语文教学效果很不理想。新课程改革以来,诵读教学再一次受到了关注。新颁发的《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了语文教学应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语感的培养,要发展思维,提高语文素养。诵读就是积累知识和习得语感的一个重要途径。在文本的阅读方式上,不同的作品常常有不同的特点,根据意境的不同采用不同的诵读方式,往往能激发学生极大的热情,甚至爱上诵读文本这种品读课文的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特别是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学习能力,已经足够让他们在经典作品中与先贤圣哲对话,从中汲取促进自身发展的思想精华。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者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创设了多种诵读方式,以此激发学生的诵读热情,引导他们与先哲在诵读中实现交流与对话。教者主要的方式有;哲思故事导读、文本对照思读、创设情境吟诵、配以音乐吟唱,多层次诵读等。

一、历史故事导读,导意蕴。

在日常教学中,有意识地讲述历史名人刻苦诵读作品的故事,引导学生生发仰慕之心,并“汲汲然”欲效之。例如讲述东汉的才女蔡文姬苦背古书及典籍,使四百多篇古籍得以保存到现在,挽救文学史上的一大损失;唐朝的韩愈幼时家境贫寒,却“自知读书,日记数千百言”终于“尽能通六经百家学”,最终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和教育家。

二、文本对照思读,思韵味。

在教学中,若把把内容和题材相近的两首或几首诗词放在一起对比诵读,可以提高诵读的效率,提高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力和鉴赏力。如学习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时,可引申到白朴的《天净沙・秋》。并由教师出示这两首词让学生诵读,接着,适时引入诗人的简介及诗的背景资料。然后,让学生反复诵读,进行细腻的比较和诵读,读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品味出它们各自悠远深长的韵味,再以诵读形式进行表达,真正读出诗情。在文本中,诵读很容易满足于肤浅的表层理解,这会使诵读效果大打折扣。教学诵读《孔乙己》时,对孔乙己形象的准确理解是个难点,而在教学实践中,恰恰有一些学生所提取的关于孔乙己的意象仅仅停留在“可笑”这个层面上。为了使学生透过孔乙己的“可笑”去认识他的“可悲”,教师就可以抓住作者对孔乙己入场和退场时两次典型的肖像描写,运用多媒体对孔乙己两次不同的肖像特征进行镜头组合后展示,在对照修正学生头脑中的错误意象,从而更好地去诵读文本。

三、创设情境吟诵,吟情思。

古诗词韵律、意境感很强,每一首诗都是一幅画,都是一首用心吟唱的歌。因此,在古诗词诵读中,教者制作生动形象的课件,把文字放在画面中,同时配以与诗境、诗情相通的背景音乐。这时的古诗词,不只是文字,而是从视觉、听觉上同时作用于学生大脑的一个立体化的事物。这样一来,诗情、诗境在画面和音乐的作用下形象化、具体化了,学生反复诵读就会自然而然地入情、入境,轻松地读出诗的味道、诗的情感和诗的美感。这样的诵读,如同欣赏一幅画、聆听一首歌,快乐而令人陶醉。在教读《石缝间的生命》这篇课文的时候,我先让学生自己先行诵读,结果学生们都读得慷慨激昂,并且觉得自己读得相当不错。在这时,我播放了一段大自然中倔强成长的生命的苦难历程的视频。学生看着视频电影,感受着那种历经风霜的平静、痛苦与不屈,才真正明白了文本的意境。接着学生再次诵读,这次颂读的效果较之前有了很大的改变,由慷慨激昂变得深沉厚重了许多。

四、配以音乐吟唱,抒真情

音乐的力量是震撼人心的,它能很好地把文本氛围恰如其分地渲染出来,使教师在指导学生诵读时,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比如教学《乡愁》一文,就可以把抽象的乡愁,通过形象的月亮,海峡,游船等形象的事物表现出来,激发学生的乡愁。与此同时,诗歌还具有音韵性,古代诗歌大都可以配乐歌唱,所以还可以通过朗诵,音乐等形式来为诗歌传神。如指导朗读古诗《水调歌头》,我制作课件时,在出示图片的同时播放录音,让学生一边看画面,一边聆听配乐朗读,把学生带进一个明月当空,诗人思念家人的环境中。然后指导学生朗读这首古诗,让学生体会诗的韵律、节奏和情感。接着,让学生伴录音轻声读,跟录音大声读,反复练习。最后,让学生进行配乐朗读。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对读的兴趣,也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多种感官作用,同时,对理解古诗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有着很大的帮助作用。

五、多层次诵读,品灵韵

对文本的诵读不可仅停留在一个层面上,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多层次地诵读,由表及里,由淡入浓,有如竹笋剥壳,直指文本的灵魂深处。进行多层次的诵读,每读一次都有更深一层次的领悟。唯有这样,才能读出文本之“味”;唯有这样,才能牢牢握住作者之“意”,唯有这样,才能读出学生的个体之“悟”。比如我在教学纪弦的《一片槐树叶》这首现代诗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读:理解诗意。教师范读,使学生从整体上基本把握思想内容,确定情感基调。(一叶寄乡愁)二读:体悟情感。学生试读,要求把握节奏、感情,并找出表现诗歌感情的词语。三读,揣摩精髓。诗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意境?(诗歌托一片槐树叶寄诗人思乡盼归之情,以槐树叶起情,以企盼重回槐花飘香的季节收束。)四读,延伸拓展。比较诵读余光中的《乡愁》,品读不同的表现手法、意象及意境。

当然,“诵读”是一种传统的语文学习模式,也是比较有效的语文学习方式之一。正如迟子建所言“文章被诵读,如同食物被咀嚼,你能细细品味其中的奥秘。如果一道美食仅仅只能看,却不能品味,就如同好文章违背诵读一样,难解其真味。”就让我们所有语文教师一起努力,让那琅琅的诵读声溢满我们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让琅琅的诵读声灿烂在每一个追逐幸福的课堂上!

参考文献:

[1] 郭冉;东北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2009,硕士〔M〕《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语文诵读教学研究》(网络出版年期)2009年11期(分类号)G633.3

上一篇:合作学习法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下一篇: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研讨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