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作文”教学刍议

时间:2022-07-13 04:32:21

“绿色作文”教学刍议

特级教师赵谦翔倡导与践行的“绿色”文章,真正使“绿色”成为贯穿作文教学全程的灵魂,“绿色”文章被喻为“学生完善人生的健身器”。十多年来,“绿色作文”教学迅速地从辽宁走向全国,越来越多的师生走上了“绿色”育人或成才之路。本文拟对“绿色作文”教学的成果进行疏理和阐释。

一、“绿色”文章的成文机制

“绿色”文章首倡者赵谦翔老师认为,一次完整的“绿色作文”教学之旅须具备以下三个要素:激活悟性,使学生“心动”;指导写作,使学生“笔动”;引导落实,使学生“行动”。一篇“绿色”文章,其成文机制的内在要旨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活水为源

“绿色”题材是“绿色”文章之“肉”。“绿色”文章的源头活水和生长土壤是生活,是包罗万象的大千世界或绚丽多彩的社会生活。

“绿色”文章的题材来源主要有三条途径。一是用心观察自然或体悟社会。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的。”“绿色”萌于作者对自然、生活的切身体验,体验导航是“绿色”文章的前奏。生活的泉流是“绿色”文章常流常新的源头活水。二是创造性地解读“有字书”(书本)。“绿色”文章需要“大阅读”,主张“把自己的生活当做正文,把书籍当做注解;以一颗活跃的灵魂,为获得灵感而读书”(爱默生)。引导学生在品言察妙、析章悟法的基础上激活写作灵感。三是通过媒介间接体验“无字书”(社会)。即以媒体为中介把社会生活这本“无字书”作为“绿色”文章开源引流的通道。赵老师的办法是组织学生视听“早间新闻”“东方之子”“百姓故事”或“时空报道”等电视栏目或广播节目,一些推行“绿色”文章的年轻教师则引导学生走进网络世界,搜索社会资料、建立个人写作素材库。这样,就打破了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应试’书”的封闭式学习机制,营造了一个“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学习情境,并从中较真切地体验到社会生活的酸甜苦辣,从而在有限的时空里让学生的社会生活视野变得丰富和多彩起来。

2.真情为纲

“绿色”文章崇尚“天籁自鸣”,主张以“我”手写“我”真实的情怀,让学生的情思从笔尖自然流淌出来。吉林省王淑凤、孙科两位老师因势利导,让学生写“快乐日记”或“伤心日记”,并且让学生自己在课堂上朗读。通过这种方式,学生逐渐懂得:“绿色”文章就是用自己的笔记录自己的真实生活,是自我情感的真诚流露。这种“自我”释放逐渐升华为学生的一种精神需求,学生进而挖掘自身及周围生活中的闪光点、动情点,借以表现真切感受或传达真实情感,于是一篇篇作文渐入“绿色”佳境。

“绿色”情感乃“绿色”文章之“魂”。抒写真情方是抓住了“绿色”文章的牛鼻子。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情感永远伴随着生命体验;而文章一旦拥有了真情实感也便获取了写作本色。“绿色”文章非常重视师生之间良好的情感参与,提倡教师在课堂上创设情趣,给学生一个丰盈的情感空间。情感是连接知识、行为和信念的桥梁,通过情感把知识活化在学生的思想之中,使之产生内心体验和态度,然后才能付诸写作行动。

3.悟理为魂

文章平淡的根源往往在于思想的贫乏。如果说“绿色作文”教学的艺术性在于营造气氛,创造心灵的共振,拨动心灵的琴弦,那么,“绿色作文”教学的科学性便在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追求思维的个性,提高习作的效率。“绿色”思想是“绿色”文章之“骨”。“绿色作文”教学历练学生的悟性,就是引导学生直面自然、社会和人生。

只有个性化的思想才是鲜活的。“绿色作文”教学经常结合实践,启发学生自觉悟理。学生“绿色”文章的意识生成或水平提升,正是来自于学生亲身的写作实践和独特感悟。“绿色作文”教学是开发学生思维灵性的绿色通道,赵老师有班会感悟课,杨桂芬老师有“热点新闻感悟”课。“绿色作文”感悟教学实践证明,学生一旦走出咀嚼个人得失悲欢的小圈子,心系天下兴亡之责,他们作文的思想拓展了,人生境界也就随之升华。周国平先生说:“任何有效的阅读不仅是吸收和接受,同时也是投入和创造。”在“绿色”悟理过程中,以情育情,营造感动,是开发学生灵性的关键;启迪悟性,唤醒个性,是开发学生灵性的根本。

二、“绿色作文”的人文调控

“绿色作文”教学没有什么“模式”,也无意创造什么“模式”。成功的“绿色”文章除了要遵循上述成文机制外,还离不开语文教师的人文调控。

1.人文疏导

人文疏导就像人体的脉络一样贯穿了“绿色作文”的训练全程。在“绿色作文”过程中,学生写真话时,说错话怎么办?学生抒真情时,悖常情怎么办?学生讲己见时,出偏见怎么办?赵老师的做法是,当学生沉迷于“灰(红)色”作文不能自拔时,教师要苦口婆心,积极开导;当学生徘徊于十字路口进退两难时,教师要审时度势,及时引导;当学生尝试“绿色作文”取得进步时,教师要热情鼓励,因势利导;当学生行进“绿色作文”途中想走回头路时,教师要耐心诱导,具体指导。学生作文时存在的悖谬、偏激或困惑之处,恰是教师对其进行人文疏导的用武之处。

2.“形式”调控

“绿色作文”训练是全面开放的。“绿色作文”训练尽可能地淡化或模糊文章概念,让学生想写就写,没有字数、结构或体裁的限制。在文题上倡导学生各显其能、自主拟题,在言语运用上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表达,在形式上让学生自己作主,对于同一文题则鼓励学生选取不同的写作视角。基于此,赵老师在感悟课之后,一般是让学生自选题材、自定角度、自拟题目进行“绿色作文”。“绿色作文”也讲文章“形式”,但只对文章结构、手法或言语等进行宽泛的调控或基本的规范,一般不作繁琐的具体指导,以便给学生留有充分的创新空间。

三、“绿色作文”的评改指向

评改是“绿色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一般不遵循固定的套路或一成不变的模式,而是就学生作文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处理或随机应对。它以师生的对话交流为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1.主体生长

叶圣陶先生反复强调:“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者本人。”“绿色作文”教学认为,确立了学生作文评改的主体地位之后,学生作文自(互)评就是一个再实践、再提升的有机过程,所以应把作文评改权交给学生。“绿色作文”评价伴随着作文的全程。以重视对写作材料准备阶段的评价为例,学生在写作素材探寻过程中所使用的方法和渠道、所投入的精力与情感等,都是“绿色作文”评价的对象和内容。同时,“绿色”作文评改的方式多样,如学生自改、教师面批、学生互批、小组评改、抽签批改等,可以有机结合使用。

2.师生对话

“绿色作文”的评改是阳光评改,其评改过程是写作过程有机的引伸和延展,它强调评改的师生“对话”效能,只要师生能够通过评改进行充分、有效的交流或对话,学生能从中有所领悟、改进或发展,其评改就是有效的。张家港市张正石老师的“‘2+1’绿色作文教学”就是利用两堂作文课和一堂评改课而进行“绿色作文”训练和评改的一种教学模式,教师和学生在积极交往和合作中进行作文与评改,较好地体现了“绿色作文”教书和育人的双重功能。“绿色作文”的评改过程是师生在相互理解、尊重和信任基础上真诚“对话”的过程,是教师珍惜学生作文创新意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多元发展的过程。评改过程所产生的情感交融和理性碰撞,会成为学生作文水平和人文素质提升的生长点,从而逐步接近“言语立人”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台湾作家林清玄在《生命的化妆》一文中说:“三流的文章是文字的化妆,二流的文章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文章是生命的化妆。”可见,学生人生的人文“绿色”华章才是“绿色作文”教学的出发点和终极追求。

(作者单位:湖南省永州职业技术学院)

上一篇:攀登英语学习中的多元化评价 下一篇:如何在攀登英语教学中坚持“English Only”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