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上市公司监事会的定位与建设的思考

时间:2022-07-13 02:50:27

国有上市公司监事会的定位与建设的思考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1)11-000-02

摘 要 国有企业监事会工作定位,就是认识和确定国有企业监事会工作在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中的地位、功能和作用,更好地履行监事会职责,为企业经营发展保驾护航,促进企业做大做强,共同促进企业经营和发展,

关键词 上市公司 监事会 经营管理 资本控股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日益深化,国有上市公司的监事会如何准确定位,如何使之有着持久的生命力,并使其监督作用的发挥真正成为企业内在的需求,融入企业并为企业改革、发展和稳定服务,这是一条需要持续探索之路。本人仅从从事上市公司监事会工作几年来的实践,对关于国有上市公司监事会的定位与建设提出如下思考:

一、传统上市公司监事会的设立方式及职能定位

传统上市公司监事会不仅是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还是公司的法定机构。根据《公司法》、《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等法律法规的规定,我国上市公司监事会的设立有两种形式:一是国有独资公司、国有资本控股公司和国有资本参股公司依照公司法的规定设立监事会,我们不妨称之为内设监事会;二是国有独资企业由履行出资人职责机构按照国务院的规定委派监事组成监事会,即外派监事会。公司监事会作为公司的监督机构,在其职能定位上,《公司法》、《企业国有资产法》和《国有企业监事会暂行条例》等法律法规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这些规定虽略有差别,但在实质上是一致的,即:公司监事会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及企业章程的规定,对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执行职务的行为进行监督,对企业财务进行监督检查。总体上,我国《公司法》所设计的监事会职能基本上是沿袭了大陆法的监事会模式,在监事会的结构上,参照了德国式的由股东代表和职工代表组成的模式;在监事会的职能定位上,更接近于日本、意大利的监事会模式,即主要担任监督者的角色。在监事会的职权赋予上,虽从形式上看与日本、意大利相差不大,但在实施保障上却几近于无,这导致了我国监事会职权事实上的空泛化与形式化,也就是说,虽然监事的权力得到了公司立法的确认,然而在实践中远未产生相应的功效。

二、当前国有上市公司监事会应如何定位

目前国有上市公司多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来,上市公司成立伊始就建立了“三会一层”基本组织架构,基本制度和基本内控制度可以基本保证公司的有序运作,但是改制后的上市公司新的体制和管理关系,都是由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工厂制”脱胎而出,经营与管理或多或少带有“工厂制”的烙印,与上市公司公司化、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及现实法律环境存在重大冲突,因此,加强和改进监事会在新的形势下依法进行有效监督,无疑是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所以,当前国有上市公司监事会的定位,首要的是要弄清楚监事会对谁负责、为谁服务和怎样监督。股东大会是上市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股东作为资产的所有者是公司的主人,因此监事会的定位,即监督的工作中心应该是对股东负责,为股东服务。

三、如何建立适应现代企业制度需要的监事会

监事会监督是出资人监督的重要形式。加强国有上市公司监事会建设不仅是完善国有上市公司企业治理结构的需要,而且也是强化出资人资产监督管理的需要,因此需要监事会要始终坚持创新性、务实性和操作性的原则,在逐步完善和发展中树立起科学监督观,增强核心监督力,建立起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大监督机制。那么监事会如何树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科学监督观,并建立起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大监督机制呢?

首先,树立科学的监督观,必须与科学的发展观相适应。它是适应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科学监督观就是以发展为中心,以规范管理为重点,以人为本,依法依规,全员、全面、全过程实施有效监督,推动企业健康、持续、快速、规范发展。全员是监督的主体;全面是指内容和范围;全过程是方式,从开始到最终,每个环节都要体现出监督的作用。

其次,树立科学的监督观,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现代企业制度虽然可以根据市场经济的需要,通过企业的组织结构转变基本可以实现,而企业内部的监督制约机制则不能完全和上市公司的成立相伴而生,需要结合企业实际,根据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树立起科学的监督观,并建立和完善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监督机制,其中,法人治理结构的建立和完善是核心,而要不要、愿不愿、敢不敢、会不会监督是关键。

第三,树立科学的监督观,必须进一步增强核心监督力。通过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大监督机制,整合监督力量,激发全员参与活力,实行有效监督,提高监督工作自身效能,最终实现企业效益的提高。

(一)更新监督理念。加强监督是事业的需要,也是监督和被监督双方的义务,其中,监督的重点是领导干部和权力责任部门的权力运用,即公共权力不能滥用,更不能以权谋取私利。要充分发挥监督的作用,必须要围绕如何促进企业发展这个第一要务进行,否则就会使监督成为无的放失,不但不能充分发挥监督的作用,反而会成为阻碍企业发展的绊脚石。提高监督意识的同时,还要改进监督的方式。监督既要依法依规,又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二者并不矛盾,而是辨证统一的。依法依规监督,就是通过监督促进企业规范运作,以规范促企业发展;实事求是,就是围绕如何促进企业发展这一要务进行监督,使企业在发展中走向规范。

(二)完善监督体制。监督在某种意义上也是生产力,是企业发展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进一步完善党内监督、行政监督(监督主体包括各级监事会、监察部门、审计部门和专业管理部门等)、职工群众的民主监督、舆论监督、外部监督,把监督资源整合好,充分发挥出整个监督大体系的作用。其中,党内监督是核心,监事会监督是关键,行政部门监督是重点,民主监督是基础,同时要进一步研究如何发挥外部监督,即投资者、客户和外部相关部门对上市公司的监督作用。

(三)完善创新机制。完善创新机制主要是业务流程再造,通过完善创新机制,形成一个事前、事中、事后监督与动态、过程、结果监督及责任追究相融合的大监督工作格局。既要找准监督工作的着力点,通过以财务监督为核心,对企业生产、采购、销售、投资等重要生产经营活动实施全过程监督,又要针对企业管理薄弱环节和生产经营的重点问题进行专项监管,堵塞管理漏洞;既要把监督工作的要求全面体现于资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和各环节,又要凸现监督工作在企业管理中不可取代的优势。

(四)拓宽监督渠道。积极探索适应新形势的各种监督方法手段,通过整合内外部监督力量和监督方式手段的综合运用,实现工作信息互通、工作力量互补、工作手段互助,达到资料共享、密切配合、监督有序,即源头规范与过程监督相结合,既做到监督有力,监管到位,又拓宽了监事会工作渠道,提高了监督工作的时效性。比如:依法履行监督职能与积极参与公司经营管理工作相结合,在过程中监督,特别是关键环节上监督;定期检查与专项检查相结合;事后检查监督与过程、源头预警相结合;监事会监督与党内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相结合等。

(五)实行有效监督。坚持监事会活动日制度。如确定每周的某一天为监事会活动日,以分散活动为主,需要集中时再集中。学习中始终灌输不能对监督工作有捎着干的想法,以提高监事会成员的监督意识。确定监督的重点。如公司经营发展情况,包括公司当前效益、企业发展战略等;股东权益;公司治理;公司内控机制的建立健全;高管人员履行职责行为;企业运行程序合法合规性和信息披露的及时真实性;股东意见及想法等。通过实施有效监督,以确保企业规范运作,健康发展。

实践中,我们也同时感受到,进一步完善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大监督机制,树立科学监督观,增强核心监督力,在中国仍然是一个长期的探索过程,特别是由于国有产权性质的特殊性和国有企业改革的复杂性,构建既符合中国国有企业国情,又符合《公司法》等要求上市公司特点的大监督机制,需要国有上市公司监事会既要善于学习吸收国外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先进的理念和方式,更要结合我国国有企业现有的管理体制及政策制度环境,经过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的不断探索,逐步完善。

四、结束语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国有上市公司监事会的大监督机制,必将会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完善和发展,并将会对中国的经济和国有上市公司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陈俊,宋继春.国有企业监事会的工作定位.企业改革与管理.2011(03).

[2]李劲涛.完善监事会职能 构建公司有效监督机制.经济师.2006(11).

[3]王瑞庭.论国企监事会监督与财会监督.财务与会计.2000(10).

[4]黄国伟.加快国有企业监事会建设探析.国有资产管理.2008(03).

上一篇:关于电力企业绩效管理的探讨 下一篇:浅析工程项目成本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