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中职《语文》编写理念述略

时间:2022-07-13 09:26:08

语文版中职《语文》编写理念述略

语文出版社出版的中职语文》创新教材,依据2009年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的基本精神编写,遵循语文教学规律,彰显职教特色;淡化学科体系,以能力训练为主线,以模块化的教学内容为依托,以提高中职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旨归。教材的结构与内容见表1。

本教材是在中职语文教学无比沉闷的背景下开始编写的,其初衷是要改变中职语文教学的困局,使学生“乐学”、教师“乐教”;其最高目标是探索真正适合中职语文教学的课程内容。本教材在使用中,得到了领导、学科专家、师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

编写本教材秉持务实的态度,秉承了如下理念

一、文质兼美、趣味优先的选文标准

我国语文教材向来以文选型为主流、正宗。既为文选,则必有选文标准。当代语文教材研究揭示了不同的选文标准观,如文化本位、社会本位、个人本位等。本教材坚持“文质兼美”的选文标准,同时强调趣味优先,尚情趣、谐趣、意趣、雅趣、理趣、奇趣、别趣、机趣、乐趣,也尚生动、形象、幽默、滑稽、游戏、玩乐的特性。

梁启超是我国教育史上系统论述“趣味教育”的第一人,其《趣味教育与教育趣味》是首篇专门谈论趣味或兴趣教育的论著。他从趣味主义信仰出发,既拿趣味当手段,更把趣味当目的。[1]“拿趣味当手段”,是把趣味作为实现目的的方式,目的达到则手段抛弃;“把趣味当目的”,则“为了趣味而趣味”,如小孩游戏,是一种超越功利目的的情趣、乐趣。

本教材选文趣味优先,意欲构建这样一种理想课程:学习对象有趣,学习方式有趣,学习过程有趣,学习结果更有趣。当然选文趣味的强弱、显隐,会因人、因事、因时、因地、因智而异,但选文题材、体裁、风格、思想及呈现的趣味特性只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特点,就能激起学生的学习意欲。本教材各单元都体现了“文”“质”“趣”兼美的选文追求。

二、“两横一纵”的编排体例

文选型教材的编写不仅考虑选文标准的确立,还必须考虑选文的组织呈现。王荣生通过对中外语文教材大量案例的比较分析,提出文选型教材选文有“定篇”“例文”“样本”“用件”四种编写类型。[2]这一理论揭示了选文进入教材的不同途径以及由此形成的不同功能的发挥方式,为语文教材的编写与使用拓展了一个崭新的领域。本教材在其指引下探讨尝试并形成了“两横一纵”的编排体例。

“横”,一是指遵循《大纲》要求构建的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的横向结构。本教材对《大纲》各模块要点做了梳理和变通组合,形成了能力组元的结构方式及训练序列,呈现出“学什么(技能)――哪里用(德艺)――怎么用(活动)”的基本思路。

“横”,二是指以“定篇”“例文”“样本”“用件”四种类型定位选文的不同功能,并在功能发挥方式上的横向区分。本教材以听、说、读、写能力各自的构成要素为能力训练点,用不同功能类型的选文承担不同的训练任务。各选文本身虽综合而自足,但在编制者和使用者主观意图的相互理解与沟通中,取选文的一面或一点作为教学内容,就能有效达成训练目标。

“定篇”,常是公认的名篇。其教学目的在选文本身,是要学生“彻底、清晰、明确领会”的作品。每个学生都要按同样要求去学习和掌握并赖以形成大致相当的语文水平。本教材“定篇”主要集中在职业模块中。“例文”,即例子,是为相对外在于它的关于诗文和读写诗文的事实、概念、原理、技能、策略、态度等作例证。其实质是将本来含有无限可能性的诗文,限制在一个特定的侧面、特定的点来作为例子。本教材分析与综合单元、原创与改编单元即“例文”。关于“样本”,叶圣陶说:“教材的性质等于样品,熟悉了样品,也可以理解同类的货色。”[3]作为样本的选文是同类的典型,本教材课题与研究单元即“样本”。“用件”,是把选文作为处理某种内容的工具,目的不在学文,而是用文里的东西,有语文知识文、引起议题文、提供资料文三种。本教材基础模块即“用件”。

“纵”,是指本教材单篇课文内基本篇目、整合建构和拓展训练的纵向组块,同样区分有不同功能。下面以第9课《动物游戏之谜》为例具体来谈,见表2。

顾黄初先生谈编制教材合理序列时说过:“首先是把知识点按其本身的内在逻辑联系,编制出一个合理的序列;其次,对这些知识点规定单一的或综合的学习行为,使知识点转化为教学训练点;第三,参照原来知识点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心理,将训练点进行优化组合,使之形成完整的教学训练体系。这样,整个教学训练体系既具有覆盖所有知识的属性,又具有满足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要求的属性。这第三步的优化组合,悬着一个较高的标准,那就是:分之则眉目清楚,合之则相互为用。”[4]本教材将知识点与能力训练点紧密结合,正得益于这番论述。

三、开发、整合课程资源,优化教材内容

语文课改必须重视多渠道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寻找一切有可能进入语文课程、能与语文教育教学活动相联系的资源,充分发挥教材的多种功能,改变单一的以课本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开展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展语文学习空间。

《大纲》指出,中职学校各类实践性教学环节为学生创设了接触社会、了解职业的环境,也为学生提供了语文学习的资源。教师要促进学生利用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加强书本学习与实际应用之间的联系。提倡恰当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有益自学的教学环境。现以基础模块为例,分列资源类别与媒体情况于表3。

课程资源的多样性不仅在种类的多样性,而且在同一种课程资源具有多样的课程价值,本教材对课程资源的利用始终坚持了合理、有效的原则。

四、综合考量语文本位与职业取向

当“中学语文”换上“职”字而成“中职语文”时,“语文”便在转瞬之间灰头土脸、面目全非。“职业”一词何以令人如此惊骇?本教材回避了通过选择与专业、行业、企业相关的文章以显职业性的做法,以异于惯常的面貌呈现了一种思考与理解:“语文”并不能因加上“职业”而消减其特性。现以第21课《悟空偷吃人参果》为例略作说明,见表4。

用于汽修专业的语文能力恐怕不同于汽车修理技术,汽修技术大约只能用于修汽车,而语文能力呢?且是否存在只用于汽修专业的语文能力?中职语文的职业性应体现为:思想上、情感上、态度上、操守上给学生濡染和提升,让学生在从业时有健康的价值观并享受充实的心灵和丰盈的生命。

五、追求教材编制的“学本化”取向

朱绍禹先生在论及语文教材发展变化的趋势时指出,语文教材的发展分三阶段。第一阶段是往昔时代的教材,还没有从社会一般读物中分离出来。第二阶段是现在应用中的教材,有独立地位,有明确的特有对象,但还只是教师手中的工具。第三阶段的教材,是为学生服务的教材,它应该名副其实地成为学生手中的工具。[5]本教材便追求“学本化”取向,一是各课“识别・测评”设计区别于“思考与练习”,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反馈与指引;二是拓展训练重视多样化的语文活动,整合音像媒体,趣化学习过程;三是提供大量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指导语文实践过程。“过程”是“学本化”的核心,无“过程”的“学”不是真学,无“过程”的“教”不是真教。

当然,任何教材都不免有缺陷,但本教材以务实的态度,努力在实践中求成长、在教学中见实效。

参考文献

[1]薛小丽.梁启超的“趣味教育”述评[J].课程・教材・教法,2006(11).

[2]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261.

[3]叶至善等编.叶圣陶集(第十六卷)[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2:68.

[4]转引自李维鼎.语文教材别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7.

[5]朱绍禹.中学语文教材概观[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43.

上一篇:关注实验细节 培养学生能力 下一篇:实践反馈教学,提高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