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局城市森林论坛演讲稿市

时间:2022-07-13 03:42:46

林业局城市森林论坛演讲稿市

同志们:

*是我国中部地区特大中心城市,辖13个行政区、2个部级开发区、2个部级科技产业园区、1个部级风景名胜区,市域面积849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75万人。*山水资源十分丰富,水域面积占市域面积的26%,被称为浮在水面上的滨江滨湖城市,具有“百湖之市”美誉和“两江交汇、三镇鼎立、河湖密布、山水相映”的独特城市空间形态。

*年12月14日,国家正式批准*城市圈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近年来,我们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把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作为“两型社会”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积极探索城市生态建设新模式。

一、服务“两型”,构建湿地特色水乡林城

*是一个重工业城市,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的加快推进,城市资源和环境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生态问题日趋突出。通过森林城市创建,我们进一步强化了“两型社会”试验区的生态基础。

(一)建设森林城市,促进社会资源节约。森林资源是地球上最丰富的可再生资源。随着*林业产业的快速发展,以森林、湿地为依托的林业已经成为重要的循环经济产业;*素有“火炉”之称,城市森林建设降低城市热岛效应,从而减少城市在夏季由于空调而产生的电力消耗;结合森林城市建设,在城市周边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培育能源林,积极推动新兴林业产业发展。

(二)建设森林城市,增进社会环境友好。*城市森林建设的苗木生产、森林培育、湿地恢复、生物多样性保育等技术属于环境友好型技术;可以生产清新空气、干净的水、安全的食品等多种环境友好型产品,为广大城市居民提供多样的生态服务;可以有效推进森林旅游、苗木花卉等环境友好型企业和产业的发展;有助于改善人居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的场所,打造环境友好型学校和社区。

(三)建设森林城市,保障*城市圈和谐发展。*城市圈是指以*为中心,以100公里为半径的城市群落,包括*以及黄石、鄂州、孝感、黄冈、咸宁、仙桃、潜江、天门等8个中小城市,故又称*“1+8”城市圈,面积达6万平方公里。*森林城市在建设过程中与周边8个城市生态建设遥相呼应、彼此协调,在城市圈生态建设中发挥着核心示范作用,促进了整个城市圈生态资源优化配置。

二、突出重点,全面启动森林生态建设

几年来,我市坚持生态优先,实行林网化、水网化、生态化有机结合,精心打造一批重点生态项目,有力地推动了森林城市建设,构建了*城市生态网络体系。

(一)绿色通道,构筑围城生态屏障。以*外环、中环、机场路及7条出口高速公路为重点,对境内国省干线及铁路进行全面绿化,形成了纵横交错的绿色通道网络。历时4年、征地近5万亩、投资10亿元建成的*环城森林生态工程,在188公里外环高速两侧各建设100米宽的永久生态公益林带,目前道路两侧绿树成荫,成为*市民的大氧吧。一次性征地3000亩、投资过亿元建设的*机场路绿化工程,在18公里机场高速两侧各建设50米宽的绿化林带,实现了当年建设,当年成景。

(二)显山透绿,重现城市森林景观。*建成区内共有58座山体,部分山体曾被大量的商铺、宾馆、住宅占据,既影响美观,也造成森林安全隐患。从*年开始,我市投资15亿元对贯穿市区的*等20多座山体实施大规模拆迁透绿、滕地植绿和林相改造。仅龟山、蛇山的拆迁面积就达18万平方米,搬迁居民1900多户。目前,破损多年的山体重现森林景观,成为市民休闲的好去处。

(三)三镇绿岛,提升城市“绿肺”功能。重点建设改造九峰城市森林保护区、东湖风景区及18个城中公园,全面提升生态功能和景观效果。*年,我市投资20多亿元启动30.02平方公里的九峰城市森林保护区建设,通过整合森林资源,改造提升森林景观,配套建设景区路网、旅游休闲设施,保护区森林覆盖率由建设前40%提高到66.6%,游客年容量由过去的不足20万人次提高到370万人次,市民足不出市即可观满山红叶,赏遍地野花,品四季美果。

(四)两江四岸,打造*特色“外滩”。结合防汛等基础设施建设,我市投入30亿元对两江四岸进行环境综合整治,现已建成汉口、武昌、汉阳江滩公园。其中长7公里,宽150米,总面积达150万平方米的汉口江滩,共栽种各种乔灌木2万余株,铺草坪近20万平方米,绿化率达70%。公园保持了亲水、生态、休闲特色,每天约10万人入园健身、休闲、赏景。

(五)湿地保护,尽显百湖之市魅力。我市采取保护与建设并举,启动了总投资近百亿元的百湖湿地保护工程,通过建设湖岸线生态林带,美化水岸景观,污染控制、水网连通、生态修复和监测评估,建成江湖连通的生态水网,打造湖泊生态湿地群。目前已建成蔡甸沉湖部级湿地保护区,新洲涨渡湖省级湿地保护区,黄陂草湖、江夏上涉湖、汉南武湖3个市级湿地保护区,东西湖杜公湖、金银湖2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湿地保护面积占全市国土总面积的5.1%。大东湖生态水网构建工程和*新区六湖连通工程正在抓紧实施,

在大项目的带动下,我市森林资源总量快速增长,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森林、湿地面积占全市国土总面积的50%以上,森林覆盖率年均增长1.5个百分点,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2.04%,绿化覆盖率达到37.35%,人均公共绿地达到9.16平方米。

三、统筹城乡,实现森林城市协调发展

森林是连接城乡的绿色纽带。将城乡绿化作为整体进行规划和建设,是落实城乡统筹发展的具体体现,实现城市、农村在经济和生态上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协调发展。近几年,我们不断更新观念,创新机制,实现了生态建设一盘棋、城乡绿化一体化的跨越,形成了森林进城、园林下乡,生态文化进万家的新格局。

(一)织三网,构筑生态网络。一是水体林网化,加强水体沿岸生态保护和近自然水岸绿化,形成水体保护林网和林水生态廊道;二是道路林网化,开展铁路、公路沿线景观防护林建设,形成绿色通道网络;三是农田林网化,完善林网体系,提升林网水平。目前,我市以国土绿化为基础,以水岸林网、道路林网和农田林网为骨架,点、线、片、环相结合的森林生态网络初步形成。

(二)建大绿,实现森林进城。城市建成区绿化按照彰显滨江滨湖特色的定位,做足山、水、林、园文章,建设惠民型、节约型、山水型、文化型城市森林,不断改善人居环境。*年以来,着力实施“绿满滨水”、“显山透绿”、“景观道路”、“亲民绿化”四大工程,加强58座山体、40个湖泊的保护,加大公共休闲绿地和小森林建设,积极开展立体绿化、专群绿化,初步建成总量适宜、分布合理、植物多样、景观优美的城市绿地系统,具有滨江滨湖特色的“林网”、“水网”与城市景观交融和谐。

(三)促增收,建设绿色家园。*年,我市按照“城乡统筹、普惠实效”的原则,启动了农村家园行动计划。按照规划,全市2087个行政村将通过建设村湾风景林、庭院经济林和农田林网,新增林地25万亩。截止目前,已有1180个行政村实施了绿色家园建设,市区政府投入1.5亿多元,植树985万株,发展庭院经济林10多万亩,惠及40多万个农户。既有效地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又促进了农民增收。*年9月,全国林业推进新农村建设现场会在*召开,我市的作法得到了国家林业局和与会代表的充分肯定。

四、强化措施,确保创森工作落到实处

一是加强领导。湖北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我市森林城市建设,省委书记罗清泉同志十分关注、支持*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多次就创森工作作出批示。*市委、市政府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的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领导小组,制定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实施方案。各区、各部门也成立相应机构和工作专班,形成了全市创森工作的组织保障体系。

二是科学规划。我市近年来先后组织编制了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林业发展规划等10多个生态建设规划,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森林城市总体规划,确立了“水乡林城、生态*”的森林城市建设理念,启动了森林生态、林业产业、生态文化、林业休闲等十大创森工程,实现了山上山下统筹、城市农村兼顾、建设保护并重的战略性转变,优化了城市森林布局。

三是完善政策。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城市森林和生态产业建设的政策措施,将生态环境建设、公益林保护等列入政府公共财政预算。各区结合实际,制定完善了森林湿地资源保护、林地流转等具体办法,极大地调动了全社会参与森林城市建设的热情。

四是强化责任。我市长期坚持森林资源培育与保护领导任期责任制,实行责任追究。创森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目标管理,层层签订创森工作目标责任状,逐级分解工作任务,责任落实到人。建立了创森工作部门协调、市区联动机制和定期检查督办等制度。

五是加大投入。我市积极探索并不断完善森林城市建设的投入机制,广辟融资渠道。在生态建设上,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鼓励社会参与。在产业开发上,不断放活政策,支持民营企业、个人等非公有经济主体投资林业产业,政府在基础设施、种苗等方面给予适当补助或以奖代补。

六是广泛宣传。全市组织开展了多层次、多形式的创森宣传活动。充分利用电视、报刊、广播、网络等媒体,开辟创森专栏,播发公益广告。9月下旬,《中国绿色时报》连续4天在头版头条及重要版面对我市创森工作进行了大篇幅系列报道。各区在主要交通路口安装大型创森公益广告牌,广泛开展义务植树和林木认养、认建、认管活动。

建设国家森林城市,对*城市建设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中国工程院李文华院士评价,“水乡林城、生态*”理念,为中国森林城市建设提供了全新模式。我们将立足“两型社会”发展,以创森工作为抓手,认真学习广州等先进城市的经验,进一步深化认识,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完善机制,努力把*建成生态良好、环境优美、生产发展、社会文明的国家森林城市。

上一篇:林业局低产林改造工程建设会讲话 下一篇:林业局平原林业建设动员会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