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误区

时间:2022-07-13 02:54:55

浅谈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误区

摘 要:研究性学习是“研”还是“学”的问题,是进行研究性学习指导者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指挥棒问题。就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误区进行了分析,从研究课题、研究主体、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管理等方面提出思考和感受,并结合体会提出了应对的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误区

偶看网上文章,探究研究性学习是该姓“研”还是姓“学”的问题,感到颇有新意,结合本人在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和教研工作中的经历和感受,谈几点体会。

中小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的目标:(1)获得亲身参与探究探索的体验;(2)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4)学会分享与合作;(5)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6)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围绕这个目标,我们不难理解,“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特别强调“体验”这一心理过程,特别关注学生情感体验和积累,其目的在于通过实践体验,在改变学生的心理态度、价值观和生活方式这些人的发展最深层的指标上有所长进。从这点上讲,可以说中小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其核心就该是研究。但如何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研究什么,学习什么,在教学实践中,往往会进入学习目的定位不准,研究主体不明确等各个方面的误区。

一、研究性学习脱离了学科教学本位(跑题)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之一是: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如,“龙门县环境污染现状的调查”这个研究课题,如果是生物和化学学科教师主持研究,我想应该从污染现状、污染源、成因分析、防治措施等领域进行研究,但作为信息技术学科,如果我们从这些角度进行研究,纵使教师不会感到力不从心,也会偏离学科教学目标。我们应该从信息的收集、加工、处理和应用的角度,在学习PPT时来组织学生进行调查研究,通过收集我县环境污染的图片、数据、视频、文字等资料和我县在进行环境污染治理方面的制度、措施、方法和成果等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归纳、筛选,利用所学信息技术知识,制作成PPT或电子报刊,通过网页、微博、QQ群等进行宣传,在整个研究活动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利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唤起学生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研究性学习脱离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跑体)

在进行Excel教学后,我在两所学校进行了“初中生上网情况的调查”这一课题,目的是在研究、学习过程中,既能巩固和利用所学的Excel相关知识,又能了解网络对初中生的影响,了解当代中学生喜欢的软件、网站和游戏等。在设计调查问卷、发放问卷、回收问卷中,都能体现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性的原则。在预计时间和方式下顺利开展,但面对300份左右的问卷处理上,由于这个工作量很大,组织起来也很麻烦,于是教师就设计了一个表格,将每张问卷转换成该表格的一个记录,找几个学生帮助输入这个数据后,自己运用Excel公式,设计出每个选项的选择率等,得出调查问卷的结论:如35%的学生上网吧上网,65%的学生在家上网,初一学生每周平均上网时间,初二学生每周上网时间等数据,第二节课将这个结果展示给学生,并用条形图、饼图、柱形图等来展示调查结果,分析中学生上网的利弊,提出中学生上网要注意的问题等,进行道德教育的灌输。笔者认为,这种做法完全偏离了学生主体的原则,中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其目的不是要研究结果,而是在研究过程中学生学会了什么、理解了什么。在进行数据分类汇总这个环节中,可以让学生分组,每组分十几份问卷进行统计,然后再进行组间的汇总,也可以指导学生用Excel设计表格,提高效率。甚至在设计问卷时也可以设计成涂卡的方法,让读卡机来阅读,但不论哪种方法,都要让学生参与讨论、参与读题,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有对比、有分析、有总结,认识各种方法的优劣和条件限制。在研究过程中提升处理信息的能力和意识。

三、重视研究结果探索,忽视研究方法的指导

在开展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我们曾进行了“龙门县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现状”这一研究课题,知识目标是PPT的应用,情感态度目标是保护环境、有序开发、和谐发展。课题进行到第三周,大部分小组已经将研究结果以PPT的形式呈现出来了,龙门县各大景点,尽列其中,画面精美、界面流畅生动,可谓是成果喜人,因为各景区的网站上都有这些景点的推介材料,学生很轻松就能找到这些图片,足不出户就可以得到这些成果。但现实很多都与此相反,景区中的酒店有些早已关门,那是盲目扩张的结果;农家乐食材以假乱真,欺骗消费者,投诉的帖子不断;自由采摘的年橘园、草莓园因滥用农药、甜蜜素,失去了名声和市场;成熟的果子挂在枝头成了展品。如果教师在研究方法指导上多下点工夫,强调学生在周末时与家长一起到大自然中走一走,带上相机,多一点发现、多一点思考,那到处乱丢的景区垃圾、拥挤不堪的景区道路、刺耳的噪音、飞扬的尘土、刺鼻的汽车尾气……这些过度开发的问题,难道学生一点都不会发现吗?所以,我们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一定要注意让学生避开这个误区,不要研究课题一出,固定思维模式下的结果已经在头脑中形成了,我们不是让学生去帮助我们找证明材料,一定要让学生去研究、去体验、去感受。

四、重教学设计,轻过程管理

作为研究性学习的指导者,很多教师都很注重研究性学习过程的设计,从研究内容、目标、方法、策略、评价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设计,却忽视了学生是研究性学习的主体,整个过程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完全按照教师的设计进行。许多教师还不能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不能实施动态的、有效的研究过程管理,一旦方案定下来了就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教学设计分工合作,查找资料、填写表格,对学生的研究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困惑指导不够,致使整个研究呈“放羊式”的无序状态,最终结果,不是流产,就是学生剪贴复制、东拼西凑完成任务,交差了事。

研究过程的管理,应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观察和监督。

1.进度:当研究不能按预期进行时,说明学生不是遇到了困难,就是偏离了方向,这个时候要及时查找原因,积极引导、调整。

2.参与度:中学生对事物的新鲜好奇、兴趣广泛,但保持时间不长,如果研究过程中出现了部分学生参与性不强、小组内合作无力的情况,有可能是这部分学生失去了学习、研究的兴趣和动力,作为指导教师,要会及时给学生加油,采用激励措施,维持这种兴趣。教师要采用多元的评价方式,及时评价、阶段性评价、小结,保持学生有信心、有耐心将研究进行下去。

3.深广度:教师要密切注意学生的最新动向和结果,关注学生学习的深度和广度,不宜让研究过程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学习生活环境和实验条件。

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只有多与学生沟通,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才能更有效地对课程进行有效的指导,才能发挥组织者、协调者、管理者与指导者的作用。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研是过程,学是目的,研和学是无法割舍的过程,不论他姓“研”也好,姓“学”也好,都是教师的手心手背,无理由拒绝、没办法推辞,只有我们认真地去研究、实践、探索、领悟,才能更有效地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作者单位 广东省龙门县科技教育局教研室)

上一篇:英语课堂中创新精神的培养 下一篇:初中数学打折销售问题的常见题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