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探讨

时间:2022-07-13 02:31:07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探讨

【摘 要】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是其它学科的基础,在现实生活很多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数学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让学生掌握基本数学知识、基本数学技能、形成基本数学素养,并在生活中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思考并解决问题的重要任务。但高中数学课堂中,学生自主思考发问的机会很少,课堂吸收率低,课后自主学习效率低。课堂教学又是中学教学的主要形式,也是新课程改革最基本的出发点,它不仅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平台,更是一个人与人交流的平台,所以,高中数学教师应该加强对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本文针对这些现象,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策略。

【关键词】高中数学;数学教学;有效性

课堂教学是中学教学的主要形式,也是新课程改革最基本的出发点,它不仅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平台,更是一个人与人交流的平台,所以,高中数学教师应该加强对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本文针对这些现象,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策略。

一、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概述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有效利用时间、集中精力和节省物力,取得较高的教学效果。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教师在精心的准备下,即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在知己知彼的条件下,不遗余力的发挥个人能力,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花费较少的时间和精力,充分利用好多种教学资源,取得较大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知识视野不断扩大的同时,各种能力也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同时使学生在目标明确的氛围之下,有积极的进取心,品行端正,即达到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和谐统一发展,教学中让学生不仅有行为参与,还应有积极地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

高中数学有效教学有其特殊的要求,必须具有数学的特征,我们不可以一味的追求高分把学生当成解题的机器,在关注数学教育的近期效果数学知识的掌握的同时,更要关注数学教育的远期效果:理性精神,良好数学认知结构的构建,效率意识,数学学习能力。为了实现有效的数学教学,教师一定要以《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以高中新课程基本理念为指导,运用数学哲学和数学方法论中的高效数学教学原则,以人为本,在关注学生知识增长的同时要注意能力的培养,更要强调加大思维训练,逐步使学生学会用数学思维方式思考问题,有应用数学意识;另外,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积极使用现代教育技术、信息技术,以显示出现代与未来数学教育的特征。

二、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低下的原因分析

1.教师方面

课堂仍是教师讲,学生听,师生互动少。教师脑海中根本没有什么自主、合作、交流的教学形式。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仍有教师大量挤占自习时间,大搞题海战术,不断重复的做练习,不注意及时纠错,只管做大量练习,这种做法加剧了学生厌学心理的产生。在课堂上为学生总结大量的方法技巧,强调记住一些题型,不注意通性通法及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造成学生不能很好的变通知识,灵活解决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阻碍了新课程的实施。不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总认为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班是最好的,课件的弊大于利,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许多教师由于对新理念、新方法领会不到位,无法正确有效的在课堂上实施,以致在教学过程中出现更严重的“低效”现象。

2.学生方面

由于数学是高考的重要考试科目,学生整天应付上课、作业和考试,脑力消耗大,压力大,睡眠时间严重不足,非常可怜。一天的时间虽然被排得满满的,但实质上没有一点点自主活动的时间,生活单一,每天二点一线,学生非常厌倦,只能硬着头皮在咬牙坚持。这都反映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学生对学习目的不明确,使得很多学生心力交瘁的同时心理焦虑、情绪不稳定,造成注意力不集中,听课效率更加低下。

由于长期的枯燥学习,被动学习,他们的厌学情绪很重,还有好多教师不注意指导学生学习方法,由于不会自主安排学习,导致课后好多的有效时间都被学生在无效的状态下,白白浪费掉了,再加上数学学科的特点,他们的畏难情绪严重,还有来自学校、老师、家长的种种因素,这都严重影响学生数学学习。

三、有效的教学反思策略

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教学反思是十分有必要的。因为通过反思教学可以督促教师对自己已经发生的课堂教学行为进行自我评析,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发现不足,而后在今后的教学里积极进行改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也可以促使自己教学水平进一步提升,有利于提高自己的思维质量。那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如何进行教学反思,如何提高教学效率?

1.反思课堂引入

反思课堂引入,也可以说成反思情境创设。我们都知道一个好的开端是成功的-半,课堂引入如果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和积极性,那么接下来的教学师生互动将会很好开展,教学效果当然会很好。反思教学情境创设,就是要问自己情境创设或引入是否做到了服务教学内容或者与教学内容相关?引入是否自然贴近实际生活?在引入过程中还存在哪些不和谐之处?下次课的情境创设或引入应该如何调整。

2.反思教法

组织教学要做到力一法得当、精益求精,必须在教法上有创新。这种教学上的创新离不开每节课后对教法的梳理和反思,因此,我们教师一定要做到每上完一节课后,一定要对照教案回顾使用的教学力一法有哪些,是否使用恰当,使用到位,如果换种教学力一法效果如何?必要时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3.反思“疏漏之处”

教学中出现教学事故的毕竟是很少见的,但是出现疏漏和失误是在所难免,常见的问题有:教学逻辑顺序安排不当、教学铺垫没做好、教学重点不突出、没有完整的板书示范、教学方式单调、用语不规范严谨等等。好的教师必须做到课后能正确的面对这些“疏漏之处”,进行及时客观的反思,并主动与同行交流出现疏漏的原因所在,如何避免。还要做到及时在下次的课上或以后的教学中纠正,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4.反思“教学障碍处”

尽管我们教师总会花费很多精力和时间去备课,但是也不可能避免遇到好多教学中的“意想不到”,如:学生不能按教师预想的答案回答问题、学生之间产生争议、学生给出别样解法等等,这些都会成为课堂教学中的“障碍”,作为教师我们不可以无视这些偶然,更不可以回避这些障碍,我们教师应该去重视这些“障碍”,积极去与学生一起去跨过,并反思它带给我们的思考。其他教师的课,特别是一些优秀教师的课。在听课后或在过程中进行反思学习:这位教师为何要这样处理教材?这与自己处理教材有何区别?哪种方式更好一些?课堂教学中“闪光点”有哪些?如何将这些“闪光点”用到自己的教学中?从他们的教学中我受到了哪些启发……通过这样的反思分析,大胆的去粗取精、扬长避短,设计出有特色的个人教案,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陈厚德.有效教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8 : 3.

[2]赵振威.中学数学教材教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周春荔,张景斌.数学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上一篇: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情感教学 下一篇:农村高中英语教师课堂情绪调控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