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时间:2022-09-13 11:22:53

浅析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摘 要】课堂教学质量的核心是课堂教学效率。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一核心环节,切实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来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课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提高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一直是农村学校和教师的不懈追求。当前,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新课改的理念逐渐成为教师教学的自觉行为,课堂发生着可喜的变化。然而,课堂教学耗时多、收效低的现象也很普遍。如何提高农村课堂教学效率是一个值得关注和思考的问题。在这里想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思考,具体谈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一、把握需要点

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去组织教学,是有效教学的基础。以学生为本,教师的教学活动,都应从学生出发,一旦离开学生这个主体因素,那课就好比一个钻头发力于一个老是打滑的工作面,其实质作用不容乐观。把握了学生学习上的需要和心理上的需要,课就会如磁石紧紧吸引住学生。怎样才能了解到学生的需要点从而提高课堂效率?需要教师先 “钻进去 ”深入解读文本,再“跳出来 ”站在学生的角度确定教学效率和教学内容。

1.找准疑难点、空白点

教师要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深入学生了解学生。学生已经具备了怎样的知识基础和情感起点?对今天的学习内容,学生感到难于理解和掌握的地方可能会在哪儿?哪些地方是学生最想了解、最需要老师引导的?作为教师,在组织教学之前,都应该对这些问题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既不会重复教学浪费教学时间,也不会因为知识链的隔断而让学生不得要领。同时,我们的语文教材还存在着很多空白点,教师要抓住这些空白点有意识地启发学生思考想象,发展语言,形成能力。

2.尽可能找到一个 “兴奋点”

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找出能紧紧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兴奋点”,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在某种意义上说,教学能否有效,关键在于寻找学生的“兴奋点”。让学生从一开始就被教师设计的问题紧紧吸引,整个教学时段学生都处在一种 “兴奋 ”状态之中,这是一个优秀教师教学素质的真正体现,也是教师知识基础的真正体现。我们可以这样认为,教学内容,很多时候在教学参考书上都可以得到,而教师的作用,就在于寻找一条恰如其分的渠道,让这些知识流淌到学生的脑海里。而寻找 “兴奋点”,就是一条非常重要的“渠道”。

二、抓住切入点

“真实、朴实、扎实 ”是新课程所提倡的语文教学精神。有效的语文课堂追求简单、快乐和实用。教简单快乐的语文,抓住教学切入点是关键。

1.教学目标简明具体

教学首先要确定合适的目标。目标要简明,如果目标过多,面面俱到,反而会心中无目标,一面都不到;目标制订不能空泛,要具体。

2.教学切入简约集中

有效课堂由有效的师生、生生互动体现。要达到有效互动,作为起主导作用的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实际精心选好讲课的切入点,设计的问题能使重点突出,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把握课文的主旨,更好地理解课文。

抓住好的教学切入点并不是那么容易的,需要我们在自己的教学中不断反思,细心揣摩,用慧眼去发掘这个“切入点”,巧妙设置,从而收到 “一字穷理,定全课之主脑,片言居要,连通体之经络 ”的教学效果。

3.教学环节简洁自然

真正的好课主要教学环节往往只有几步,着重让学生充分地与文本对话,读写说悟,实实在在地体会揣摩语言文字。简洁自然的教学环节,使学生有更充分的时间去主动思考,积极感悟。

三、创设体验点

《语文课程标准》中多次用到了 “体验 ”一词,在阅读目标上强化感受性、体验性,注重情感体验。这意味着语文教学非常强调从学生已有的认知情境出发去体验感悟,重视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情感积累移到课文里,产生情感共鸣,同时在体验和交流体验中发展语言,形成能力。学生自己对文本有一定的理解,但往往理解不会深入,教师需创设体验点,引导学生从生活的角度出发,去深入地理解文本的情境和情感,体验点的创设比贴标签式的说教会使学生更易于接受。

1.当课文意义生成在学生的原认知结构中找不到呼应时,引导学生移情体验

由于受知识和生活经历的局限,学生对课文中所蕴含的主题与情感往往缺少体验,经常产生陌生感与疏离感。因此,教师在教学组织过程中,特别要注重找到学生类似的情感体验,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提高教学效果。

2.引导学生对内容情境产生兴趣,从而激发体验的内需

情感体验是以兴趣为主要出发点的。对课文所体现的情感,学生由于缺少审美的需要,往往根据自己的性别、经历与情感偏好而加以取舍,对陌生的或者排斥的情感主题,经常容易忽视。在这时候,教师就必须根据教学需要,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让学生主动去体验各种各样美好的情感。

3.引导学生在同样的语言环境中揣摩不同的心理体验,达到情感的飞跃和价值观的提升

汉语言意义的模糊与丰富性,给老师们在教学时组织学生体验各种各样的丰富情感,提供了可能性。同样的语言表达不同的意义是一个方面,从不同的角度去进行体验又是一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不同的情感体验,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情感感受能力,并进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四、落实语言点

语文的核心问题是语言,语言文字训练反映了语文学科的教学个性,通过语文学习,使学生内化语言,最终发展自己的语言。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抓住小学语文教学的本质,将语文教学实实在在地落实到语言上,提高农村课堂教学效率。

1.落实语言,重点在落实语言的表现力

语言是文探讨农村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常论常新的问题。语文课堂章的载体。所有文章的内容、主题、情感,都是通过语言进行表达的。落实教学效率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以学生为主体,实语言,不单纯讲语言的优美,更重要的是落实语言的表现力。表现力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使我们的农村语文教科越强,我们就能认为语言越好。相反,语言形式再优美,表达不能到位,学事半功倍,努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这样的语言也是苍白的。小学语文教学必须让学生体会到语言的这一特点,使学生从一开始就从语言的表现力方面来学习、掌握语言。

2.落实语言,注重 “读写结合”

学生学习语文的真正目的,是运用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包括两个方面:口头表达能力与书面表达能力。而最终的落脚点是书面表达能力。不动笔墨不读书,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很好地融合了这一传统的读书方式,注重对文本学习的批注,注重把学生的感悟写下来,从而使语言的训练落到实处。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要真正落实这一指导思想,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勤于用笔写出自己的学习感受,写出自己的观点与认识,达到真正的理想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志富.浅谈农村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适应性[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2]王燕.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师应关注的几个问题[J].中国校外教育,2010年15期

[3]姚爱萍.浅议农村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改[N].伊犁日报(汉),2011年

注:本文系甘肃省定西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DX [2012]GHBZ81。

上一篇:中等生的心理分析及对策 下一篇:携手共筑爱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