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实际出发锻炼初中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

时间:2022-08-27 11:51:57

从实际出发锻炼初中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

【摘 要】初中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掌握是一个逐步深入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运用适当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进行概念教学,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提高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完善学生的数学知识结构,从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方法

一、独立思考,培养自学能力

课前必须预习,只有通过预习,才能带着问题去听讲,提高听课效率。由于七年级学生处于半成熟半幼稚状态,进人中学后,需逐步发展抽象思维能力,但他们在小学听惯了详尽、细致、形象的讲解,刚一进人中学就遇到“急转弯”往往很不适应,他们虽然有求知欲和思考能力,但自学能力是较差的。七年级教材涉及数、式、方程,这些内容与小学数学中的算术数、简易方程、算术应用题等知识有关,但七年级数学内容比小学内容更为丰富,抽象,复杂,在教学方法上也不尽相同;而小学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与中学生也不尽一致,他们往往认为看书就是预习。因此,找不出要点,也不知自己有无问题,上课时只得把老师讲的内容“胡子眉毛一起抓”。显然,这样做“疲劳有余,效果不佳”。为此,在上某一新课前,应给学生介绍课型、特点及预习方法。如对概念课,一般是针对教材的重点、难点为学生编排相应预习题,让学生看书思考去找答案,达到预习的目的。

1.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新课程改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在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教师的真正本领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注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和各种教学情境,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练习。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权利,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在课堂上展现自己的风采。久而久之,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对数学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觉得数学不再是那些枯燥、乏味的公式、计算、数字,从思想上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了。

2.变“学数学”为“用数学”

新课程改革提倡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但数学应用意识的失落是我国数学教育的一个严重问题,课堂上不讲数学的实际来源和具体应用,“掐头去尾烧中段”的现象还是比比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形成,股票、利息、保险、有奖储蓄、分期付款等经济方面的数学问题,已日渐成为人们的常识,如果数学教学仍旧视而不见,不管实际应用,恐怕就太不合时宜了。但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大多数学生只会解答某一种类型的应用题、概念题等,却不知道为什么学数学,学数学有什么用。因此在教学时,我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变“权威教学”为“共同探讨”

新课程改革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我们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即要求传统的居高临下的教师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将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师站在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过去由教师控制的教学活动的那种沉闷和严肃要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真诚和激情。在教学中,我大胆放手,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真正参加到教学中,让他们去创造性的学。

二、教学中增添一些生动有趣的数学知识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结合学习内容讲述诸如数学发展简史、数学理论所经历的沧桑、数学家的成长过程和有关贡献、数学中某些结论的来历名称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数学知识,还可有的放矢地讲述一些趣味性强、容易使学生产生强烈好奇心和丰富想象力的数学典故,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令学生产生了愉快的学习心理,自然意兴盎然、其乐无穷。例如:“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应用是教学中的重点又是难点,学生普遍感到内容简单但很难灵活运用。于是我首先介绍中国古代著名数学著作《周牌算经》中关于勾股定理内容的著名叙述,即“勾三、股四、弦五”,接着又列举并解答了《九章算术》中记载的一个关于勾股定理应用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钦佩古人数学钻研精神的同时,对中国古代数学成就倍感自豪,继而克服因“畏难”而造成的学习困难。

三、从学生真实情况出发

初中生刚刚进入少年期,机械记忆力较强,分析能力仍然较差。鉴于此,要增强初一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效果,务必要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这是每一个初中数学老师值得认真探索的问题。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使之与课程改革的发展要求相适应,我通过对新课程这几年的研究,结合平常的教学工作,有了以下几点工作体会,现谈谈个人的对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些看法。

1.应从思想工作着手

我觉得要教好学生,应先让他们尊重老师,这也是做学生的基本准则,所以我从第一天当老师起,就要求学生尊重与理解老师的要求,但要达到这一点,并不容易。教师还要运用自己各方面能力吸引学生,因为学生喜欢幽默,知识广博,品德高尚,善解人意,肯帮助他们的老师。

有一点要特别注意:就是绝对禁止打骂体罚学生,这样很容易让学生对老师离心离德,那就谈不上搞好教学了。但爱学生的同时又应对学生严格要求,他们有错误绝不可听之任之,该及时批评就得批评,方式就是讲道理,影响一个学生的最好方式莫过于真心真诚的关怀与帮助。

例如当有后进学生成绩跟不上或表现不好时,我找他们来首先指出他的不足,让他们认识其结果的严重性,同时用启发式办法帮他们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同时千方百计地把他们的注意力引向学习方面,重点是树立学数学的信心与兴趣,要让他们知道,老师绝不嫌弃他们,是站在他们这一边的。还有一点也很重要,就是优良的班风与周围的学习气氛对引导后进生进步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需要班主任与任课老师的有效配合。管理学生是一门艺术,我目前仍在探索。只有以上思想工作基本过关了,奏效了,才能增强教学效果。

2.教学方面

第一点:总体把握教学要点,如该学年、该学期有哪些知识点,重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这样在平常教学中才有目标。

第二点:注意和学生一起探索各种题型,我发现学生都有喜欢探求未知的特点,只要勾起他们的求知欲与兴趣,学习劲头就上来了,如每节课后如有时间,我都出几题有新意,又不难的相关题型,与学生一起研究。

第三点:每节新课后注意反馈,主要作业与小测中发现学生掌握知识的不足之处,及时加以订正。

第四点:要进行一定数量的练习,我反对题海战术,但用相当数量题目进行练习却是必要的,练习时要有目的,抓基础与重难点,渗透数学思维。需要强调一点,教师在练习时要注重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与锻炼,有了一定的思维能力作为基础,可以做到用一把钥匙开多道门。

参考文献:

[1]励剑杰.如何培养初中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自我效能感.《考试周刊》,2010(21)

[2]庄誉.引导初中生自主学习数学“三策略”.《广西教育》,2013(46)

上一篇:浅析县域高中美术教学的方法 下一篇:关注语言实践活动,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