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课程不应等同于应试培训课

时间:2022-07-12 11:32:33

普通话课程不应等同于应试培训课

摘 要: 当前普通话课程教学几乎成为“普通话水平测试”的过级应试训练课,教学目标的单一化,导致课程的人文教育功能严重缺失。应该将古今中外的“文学经典”,特别是承载祖国悠久历史与璀璨文明的汉语“文学经典”引入普通话朗读教学中,强化课程的文化教育功能;指导学生在达到朗读测试“评分标准”的同时,还应关注篇章结构的深层意蕴,不应将“评分标准”作为唯一的评价依据,而应全面考核学生的朗读技巧和运用有声语言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

关键词: 普通话水平测试 朗读教学 应试培训 文学经典 人文教育

普通话课程是高校师范教育各专业的必修课,是高校许多专业的公共课,是目前全国高校涉及专业最广的课程之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化素养与民族共同语的运用能力,培养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未来从事工作所必备的职业素养,为师范专业学生胜任未来的教师职业、其他专业学生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职业口语的高标准要求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当前普通话课程教学几乎成为“普通话水平测试”的过级应试训练课,课程内容与训练的各个环节都以普通话水平测试的试卷题型及评分标准为依据,导致教学目标单一化、工具化严重,课程的人文教育功能严重缺失。笔者一直从事高校普通话课程教学工作,对该课程的重要意义和教学中存在一些亟待改进的问题有切身体会,所以从教学实际情况出发,谈几点看法。

一、基于普通话教学等于应试培训的反思

国家语委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资助编写,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是当前“推普”及普通话课程教学的纲领性文献。纲要目录为: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总论、普通话语音分析、普通话水测试用普通话词语表、普通话水平测试用普通话与方言词汇对照表、普通话水平测试用普通话与方言常见语法差异对照表、普通话水平测试用朗读作品、普通话水平测试用话题■。

《纲要》指出:“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内容包括普通话语音、词汇和语法。”测试试卷包括五部分:(一)读单音节字词(100个音节),共10分。目的:测查应试人声母、韵母、声调读音的标准程度。(二)读多音节词语(100个音节),共20分。目的:测查应试人声母、韵母、声调和变调、轻声、儿化读音的标准程度。(三)选择判断。目的:测查应试人掌握普通话词语的规范程度。(四)朗读短文(1篇,400个音节),共30分。目的:测查应试人使用普通话朗读书面作品的水平。在测查声母、韵母、声调读音标准程度的同时,重点测查连读音变、停连、语调以及流畅程度。(五)命题说话,共30分。目的:测查应试人在无文字凭借的情况下说普通话的水平,重点测查语音标准程度、词汇语法规范程度和自然流畅程度。■在实际操作中,普通话水平测试只检测(一)(二)(四)(五)题。

随着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全面展开,《纲要》和《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以下简称《大纲》)的实施对“推普”产生了巨大推动作用,“普通话水平测试试卷”对应试者普通话水平的检测有了方便操作的客观评价标准。普通话课程教学与普通话水平测试的过级应试紧密结合,极大地提高了普通话课程教学的应用性与实用性。事实上,《纲要》和《大纲》的指导思想及“普通话水平测试试卷”的考核内容、评分标准决定了全国各级各类学校普通话课程教学的内容与教学范式。自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以来,各级各类学校的普通话教学都把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应试过级作为课程的教学目标,《纲要》与《大纲》及“普通话水平测试题”成为各种普通话教材和课程教学大纲的编写依据。

但作为一门课程,普通话课程的知识体系应相对独立、完整,把应试过级看作课程的唯一目的,势必导致课程教学目标的“单一化”,在过度强化课程的“工具性”、“实用性”之时,一定程度上消解语言教学的文化教育功能。

普通话课程应该给学生提供一个理解、运用民族共同语的学习平台,经过课堂教学如切如磋的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母语进行交流的能力和母语文化素养;应将课程训练中的语言素材看作文化符号,特别是朗读训练所依据的作品,应选择那些承载了丰富文化信息、蕴涵了审美价值和母语智慧的“文学经典”,使学生在朗读训练中感知母语文化的厚重与崇高,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性情,增进人文素养。

目前普通话课程教学几乎成为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应试培训课,教学内容紧紧围绕测试试卷规定的“读单音节字词”、“读多音节词语”、“朗读短文”、“命题说话”四个题型,并严格遵循“评分标准”进行训练;无论教师还是学生,在朗读训练中都全神贯注地盯着应试过级的种种细节要求,无暇感知篇章的优美语言及其深邃的思想文化,朗读教学的文化功能被淡化。

针对上述弊端,我们大声疾呼:普通话教学应该“返璞归真”,构建母语学习的人文教育的空间。朗读教学应引入古今中外“文学经典”,让“文学经典”的光辉照亮普通话课堂,开启学生的心智,激发学习兴趣,实现母语教学的人文教育功能。

二、文学经典——普通话朗读教学的最佳文本

朗读教学是普通话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语音、词汇、语法知识教学及对学生语言实践能力的培养,都要通过朗读教学完成。语言的本质属性是人文性,语言教育的本质是人文教育。普通话朗读教学要选择《大纲》规定作品进行训练,以适应过级测试的要求,同时还要积极选取那些具有人文激励功能的古今中外“文学经典”,拓展普通话朗读教学的人文教育空间。

“文学经典”是人类文明的“核心成果”,承载了具有普世意义的审美价值与道德信念;“文学经典”因其丰富深邃的思想和优雅精美的文本形式,更易于激发学生参与朗读训练的兴趣和实践欲望,能激活学生理解母语文化的心智,增进审美体验的能力。中华民族在三千年岁月中积累的“文学经典”,反映了祖国悠久的历史,是民族精神的载体和传统文化的精华。

近代以来随着“西学东渐”、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发生了巨大变化,甚至出现严重的“经典信仰危机”,而“经典信仰危机”的本质是“源于整个人文语境的危机与‘人的精神的危机’”■。传统经典被怀疑,其价值意义被消解,甚至被亵渎,代表着传统文化、承载着民族精神的经典被遗忘,将使得我们面临一个“没有经典”和“停止思考”■的时代。

上一篇:项目教学法在《化工机械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 下一篇:培养学生英语语感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