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红人在北京――刘仁静

时间:2022-07-12 07:38:11

刘仁静曾是中国共产党的“一大”代表,当时年仅19岁。这位来自湖北的热血青年,怀着满腔的激情和对未来的美好向往,投身于滚滚的革命洪流。然而,就在这滚滚的洪流中,他人生的航船一度偏离了航向。他的人生道路充满曲折和艰辛。

良好的英文基础

刘仁静是湖北应城县人,字养初,又名亦宇,1902年3月4日出生。他的父亲是清朝秀才,在家开私塾,以教书为生。刘仁静是长子,他从3岁开始读四书五经,成为私塾里最小、最特殊的弟子,并被父亲寄予科举高中、光大门楣的厚望。辛亥革命之后,科举制度废除,私塾停办后,刘仁静插班进了县立高小。

1914年,高小毕业,又就读于武昌博文书院。在这所英国人办的教会学校里,刘仁静打下了很好的英文基础。

两年后,刘仁静转到武昌中华大学附中。武昌中华大学在当时是比较开放的学校,学生在完成规定的课程之外,允许有自由研究的空间和接触社会的机会。在那里,刘仁静结识了比他年长7岁的恽代英。1917年,恽代英成立了进步社团――互助社,引起思想活跃的学生青睐。刘仁静也成了互助社的成员之一。恽代英喜爱读《新青年》,钦慕陈独秀,跟陈独秀保持通信联系,并为《新青年》撰稿。从恽代英那里,刘仁静读到了《新青年》,知道了陈独秀的大名。从陈独秀的大声疾呼中,刘仁静明白了许多闻所未闻的道理,很快便成了《新青年》刊物最衷心的读者。刘仁静利用自由时间,还阅读了其他一些当时比较进步的刊物,如《甲寅》《学生杂志》《科学》等。刘仁静自觉不自觉地受到新思想的影响。

1918年,16岁的刘仁静考入北京大学预科。不久,他进入物理系。刘仁静受到社会新思潮的影响,对社会科学的兴趣比自然科学更浓厚,于是,转入了哲学系。在哲学系呆了没多久,又转往英语系。在那里,刘仁静结识了文科学长陈独秀,并参加了新文化运动,得到了陈独秀、等人的器重。

北大才子

此时的刘仁静已是北大有名的才子,与、邓中夏并称“北大三杰”。由于刘仁静学的是英语专业,要他研究英文版马克思主义著作。这样,刘仁静小小年纪,读了许多马克思著作。在北京大学图书馆里,刘仁静认识了助理管理员。他们俩一个说湖北话,一个说湖南话,一谈起来就是一两个小时。

在北京大学的日子,是刘仁静人生道路上最辉煌的时刻。就在刘仁静进入北大的第二年, 1919年5月4日,中国爆发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伟大革命――。数千名北京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取消二十一条,拒绝和约签字”的口号。学生领袖罗家伦发表了“五四宣言”演讲。在“”中,刘仁静是活跃分子。他随游行队伍来到赵家楼胡同曹汝霖住宅。曹宅的大门紧闭,无法入内。刘仁静个子瘦小,于是就站到同学匡互生的肩上,打碎曹家窗户玻璃,翻身进入了曹宅。在爬窗户时,他的手被玻璃割破了。打开大门之后,学生们冲入宅内,痛打了躲在里面的章宗祥,火烧了赵家楼。

北京大学组织了讲演团,刘仁静与同学们一道,每天上街向群众宣传,号召广大人民群众起来斗争。

学生敢死队

1919年6月3日,为反对北洋政府的卖国行径,北京高校数百名学生上街游行。北洋政府出动军警抓走178名学生。被激怒的刘仁静,不怕成群军警,坚持上街游行,不幸被捕入狱。北洋政府迫于各方面压力很快释放了学生。

1个月后,在拒绝北洋政府更换北大校长的斗争中,刘仁静更是不惧风险。当年,北洋政府为分化教育界,想要解除北大校长蔡元培的职务,委派胡仁源接任。为挺蔡拒胡,刘仁静再次参加了运动。7月17日,数十名被政府收买的北大学生秘密集会,商量北大学生干事会及迎接胡仁源上任的办法。刘仁静得到信息后,率200多名学生赶到,当场扣下秘密集会的人,并令他们写下悔过书。

这些人被放回后,到警厅状告刘仁静充当“敢死队”非法押送。这时刘仁静和其他参与押送的同学一起到警厅投案。在出发前,刘仁静写下了告别书,希望其他同学各尽所能,坚持下去。由于一时找不到其他斗争方式,刘仁静依旧选择以坐牢抗议来表示自己的爱国热忱,以不妥协的姿态应对刑讯。入狱后的刘仁静,仍拒绝取保。就是这种斗志,赢得对他的夸奖,小小的年纪肯奋斗。

那时候,北京大学上课方式非常灵活。学生可以去听课,也可以不去听课自己学习。所以,刘仁静大部分时间在图书馆学习。他阅读了一些英文版的马克思主义书籍,如《共产党宣言》《哥达纲领批判》等。由于受马克思主义和“”新思想的影响,刘仁静的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毅然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北京支部”的元老

1920年10月,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成立,经邓中夏、罗章龙的介绍,刘仁静光荣加入。在刘仁静加入北京共产主义小组之后,同年11月,北京共产主义小组举行会议,正式定名为“中国共产党北京支部”,一致推选为书记,负责组织工作,罗章龙负责宣传工作。发展了一个又一个新的成员。

刘仁静深受的影响,加入了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一张亲笔所写的字条,直到现在仍然保存在国家博物馆里:“刘仁静君学宿等费由鄙人暂为担保。一俟家款寄到即行缴纳不误。此上会计课。。”因大量阅读了英译本的马列著作,刘仁静能够大段大段背诵马列著作原文,入迷时张口就是“马克思说……”

有一次,在研究会组织的演讲报告上,刘仁静不顾低年级学生身份,大胆登台宣读马克思的学说和自己的学习体会,举座皆惊,众人都为他的理论功底所折服,称他为“小马克思”。

1921年7月,上海召开第一次党的代表大会。刘仁静荣幸地被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推选为“一大”代表,和一起,出席了党的“一大”会议。中国共产党“一大”闭幕以后,刘仁静激情高涨,一下成了马克思主义忠实的追随者。

一段弯路

1926年9月,刘仁静受党中央的派遣,赴苏联莫斯科国际党校列宁学院学习。同时在那里学习的还有蔡和森、吴玉章、董必武、王若飞等。

1929年4月,刘仁静在列宁学院学习结束,获得了共产国际的护照。他没有直接回国,也没有向党中央作任何请示,而是离开莫斯科,自作主张踏上了去欧洲的征途。4个月后,刘仁静回到上海。党中央派恽代英找刘仁静谈话,刘仁静不但不接受党中央的意见,却公然以反对派立场批评党内的官僚化。不久,党中央在《红旗日报》上刊出《给刘仁静的一封公开信》,刘仁静不听劝告,顽固坚持,后来被开除了党籍……

新中国成立以后,刘仁静来到北京。刘少奇同志亲自找刘仁静,对他进行了认真耐心的教育。刘仁静终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悔恨交加,决心痛改前非重新做人。

后来,刘仁静被安排在北京师范大学教政治经济学,同时给苏联专家当翻译。 1950年,刘仁静还参加了工作队。工作结束后,为更好地发挥他的一技之长,调人民出版社从事编译工作。

1986年,刘仁静被任命为国务院参事。1987年8月5日,一场意想不到的车祸夺去了刘仁静的生命,这位中共“一大”老人走完了他的人生历程。

上一篇:京亭赋话(四) 下一篇:“九一三事件”非常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