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时间:2022-07-12 06:58:14

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摘要】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加剧,生态环境的恶化给人类一次次敲响警钟, 人类必须抛弃一味追求区域经济的单程、消耗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 取而代之为现代循环、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关键词】水资源 合理配置现状

中图分类号:TV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水资源危机是困扰世界的三大危机之一, 目前世界上约有80 多个国家、40%的人口面临缺水问题。水问题严重制约21世纪全球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并可能导致国家间的冲突。中国是世界上最为缺水的国家之一, 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 /4, 每亩耕地占有的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值的80%。我国水资源不仅总量缺乏, 而且时空分布也很不均匀。从水资源的时间分布来看, 年际年内变化很大。长江以南的中等河流, 最大与最小年径流量的比值在5以下, 北方则在10以上。水资源的年际变化差异还表现在, 径流量存在明显的丰枯交替及连续数年出现丰水或枯水的现象。径流年内分布也很不均匀,年径流量中连续4个最大月所占的比例, 长江以南及云贵高原以东的地区为60%左右, 西南地区为60%~70%,长江以北则为80%以上, 海河平原高达90%。径流年际年内分布情况, 给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带来很大的困难。

1、水资源合理配置含义辨析

水资源合理配置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随着人们的认识水平提高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水资源合理配置实践的不断深化, 水资源合理配置的概念逐步明确, 其内涵日益丰富。在探索如何合理配置水资源的过程中, 人们逐渐认识到, 水资源配置的客观基础, 是“社会经济—资源—生态—环境”复杂巨系统中宏观经济系统、水资源系统、生态系统以及环境在其发展运动过程中的相互依存与相互制约的定量关系, 这一关系集中体现在用水竞争性和投资竞争性上。水资源优化配置的目标,是兼顾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当前与长远利益、兼顾不同地区与部门间的利益、兼顾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社会、经济和环境利益, 以及兼顾效益在不同受益者之间的公平分配。有效性、公平性和可持续性是水资源合理配置必须遵循的三大原则。水资源配置的主要内容包括:在空间上, 通过跨地区、跨流域调水来调剂水资源的余缺; 在时间上, 通过水库等调节工程来解决年内和年际水资源分布不均匀的问题; 在不同的国民经济用水部门间, 按照协调发展的投入产出关系实行计划供水; 在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之间, 既注重满足当前需要, 也要积极进行水资源的保护与治理以形成水资源开发的良性循环;在开源与节流的关系上, 坚持在节约的基础上扩大供水能力, 控制需水的过度增长; 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模式上, 不仅重视原水的开发, 更要注重污废水的再生处理及回用; 在除害与兴利的关系上, 要注重化害为利, 将洪水转化为可用的水资源。

2、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现状

虽然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研究的时间毕竟很短,还存在很多问题和不成熟的地方,特别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的问题不断出现,水资源合理配置在理论和技术上,不断面临新的挑战。

2.1没有把大系统理论应用到水资源配置中

长期以来,搞水资源规划的工作人员只注重于水资源系统本身的开发利用,缺乏必要的社会、经济规划研究手段,至于规划是否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或者经济发展水平能否支持水资源的开发,则心中无数,往往导致水资源的短缺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这就是没有把大系统理论应用到水资源配置中,使水资源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相互隔离,做出的规划方案没有实用价值,甚至偏离研究区的发展。

2.2没有把水资源动态规划的原则应用到水资源配置中

常见的水资源配置,以水资源的供给可能性进行生产力布局,以资源背景布置产业结构。但是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与区域经济发展阶段和发展模式密切相关。水资源可供水量,是以经济发展为依托的一个动态变化量,这种配置模式在可供水量分析时,与地区经济发展相分离,没有实现开发与经济发展的动态协调,可供水量的确定显得依据不足,并可能由于过低估计区域发展的规模,使区域经济不能得到充分发展。

2.3只重水量不重水质,忽视水的生态环境保护

在水资源配置中的重要地位在我国未来发展中,水质导致的水资源危机大于水量危机,特别是平原河网地区,灌、排、提、引、蓄都是通过河网水位流量调节来实现,考虑水质水量的河网区域的水资源优化配置难度大,但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实现了水质水量的优化配置必将有利于水环境与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保护,最终实现水资源开发利用的良性循环。

2.4模型缺乏实用性

模型优化出来的最优解,不能反映决策者的愿望,以为数学公式堆积越多,高新技术的使用越频繁,模型结果就越好,结果使大量的模型失去实用价值或者可行性差。

3、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的发展趋势

3.1 贯彻“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为中心。1992 年,在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提出的可持续发展定义是: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其核心是指人类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能超越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主张人类之间及人类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对水资源来说,就是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提高到人口、经济、资源和环境4 个方面协调发展的高度来认识。

3.2 面向生态的水资源合理配置与调控

生态问题对水资源合理配置提出了挑战。在配置水资源时,要衡量水资源的生态价值,并且要与经济价值进行权衡。面向生态的水资源利用模式, 关注水资源从输入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生态系统,到输出该系统的全过程。面向生态这一理念的基本内涵的核心是:“以最小的物质投入获得最大的生态服务”,即获得最大的自然社会经济综合生态效益。面向生态的水资源利用模式的核心,是使单位服务的水资源消耗强度最小。相应地,按照水资源的综合生态服务能力,可以科学地考虑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生态系统发展的程度和极限。面向生态的水资源利用模式,将是解决21 世纪水问题的根本出路。

3.3 水资源管理决策支持系统(DSS) 和GIS 等高新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与应用

由于目前大多数GIS 仍是侧重于数据获取、存储、管理和查询检索的初级阶段,空间分析、预测预报、决策支持功能很低,GIS 技术的应用一直未能深入。在进行水资源管理时,要有系统的观点,应运用系统科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以及GIS。GIS 具有高度综合化、信息化、计算机化等功能,因而其应用已远远超出“地理信息”的范围。随着GIS 的不断发展,以及其在水资源管理方面的应用,将使水资源管理向着水资源管理决策支持系统(DSS) ,人工智能(AI) 及专家系统( ES) 方向发展。建立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WRMIS) ,以便实现水资源系统的随机、动态、智能化和科学化管理。

3.4 大系统理论的应用

水资源系统本身是一个高度复杂的非线性系统,把水资源系统和社会系统、生态系统、人口系统密切联系起来的水资源巨系统,更是多方面、多层次的综合管理系统,因此寻找一种用于整体研究的大系统、多目标、多级优化的集成管理模型,是众多水资源研究者所期望的。

【结束语】

我国水资源存在时空分布不合理、供需矛盾突出、开发率高、利用效率低、浪费严重等特点。在我国实施水资源优化配置尤为重要,特别是在水资源短缺的华北和西北地区。 因此,合理分配有限的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成为水资源管理中现实而紧迫的任务。进行区域内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对水资源短缺区域的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的提高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浩.我国水资源合理配置的现状和未来[J]. 水利水电技术. 2006(02)

[2] 冯巧,王富世.中国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进展[J].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06(03)

[3] 杨国军,黄泽钧.国内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综述[J].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7(21)

上一篇:浅谈高速公路施工中工程质量的管理 下一篇:强化现场安全文明施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