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机械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时间:2022-07-12 04:06:00

我国农业机械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农机化信息工作是农机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农机化水平的重要手段。农机化信息体系将在加强农机管理、科研、生产、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应用、农机销售和作业服务市场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农机信息化 加强建设 对策

一、农机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农机信息化建设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信息网络服务也进一步展开,但由于我国的农机信息化工作起步较晚,农机信息化总体水平还比较低,尤其农机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发达国家及国内其他行业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同时信息交流方式落后,传递速度缓慢。农机信息体系建设还只是处于起步阶段,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信息服务水平较低,对开拓农机化信息服务市场缺乏研究,许多信息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五是信息采集、处理系统比较落后,信息、传输滞后。

2.投入不足,农机化信息网络建设发展缓慢。

3.思想认识不到位,部分农机管理部门对农机化信息体系建设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信息工作没有列入重要议事日程。

二、农机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1.加强对信息的采集、加工和工作,在信息的实效性、有效性上力求有所突破。为提高信息质量,要形成集信息采集、加工、于一体的信息化服务体系。信息的采集是农机信息网络体系建设的基础,如何及时收集最基层、最真实的原始信息,并整理、加工为有用的信息加以利用,是农机信息网络体系建设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我国的实际情况是:各基层农机部门办公设备落后,信息人才缺乏,与农机用户、市场及厂家联系不够紧密,不能及时了解基层农机动向,没有一定的信息交流途径,从而造成信息流失。在这种情况下,建立一个完善的信息采集体系,是当前农机信息网络建设的当务之急。因此应完善信息上报制度,加强农机管理部门和农机用户、生产者的联系,及时了解基层群众对农机工作的信息反馈,同时与国内外农机部门建立广泛的联系,及时了解最新的农机科技信息和农机发展动态。农机信息的加工是连接信息采集和的中枢,起着关键性的桥梁纽带作用,信息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取决于农机化信息处理质量的高低,因此,应充分利用网络通信、多媒体、虚拟技术、gps等信息技术手段,科学规划、合理配置信息资源。信息的是农机信息网络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速快捷的信息系统是信息价值得以充分利用的保障,信息只有及时有效地传递到农机用户和生产经营者手中,才能发挥其实效性,让农机用户和生产经营者从中得到实惠。

2.深化认识,加强领导。加快农机信息化建设决不是简单地把传统管理事物搬上计算机网络,而是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政府工作流程的整合与优化重组,打破空间与部门分隔的限制,切实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因此,在农机信息化建设中要统一认识,工作到位,加大扶持力度,全力支持信息化建设,并大力推广研究开发出来的成果,使之应用于生产,变成现实生产力。通过产业信息化、管理现代化、决策科学化、经营集约化推进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政府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加强管理、营造机制的作用,为不断优化农机结构,适应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需要,向产前、产中、产后环节延伸,提供详实信息。

3.加强建设,推动农机信息化进程。任何体系的正常运转,离不开支持它的软、硬件设施。所谓软件,是指人力资源。农机信息化建设,人才是关键。针对当前农机系统信息化人才匮乏的现状,要采取引进与并举的方式,加强各种类型、各种层次的信息人才队伍建设,强化人力资源开发,以满足农机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同时应加强对现有农机化信息工作人员的培训,以适应农机化管理工作的需要,从而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快速、便捷、实用、互联的优势,为农机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提供高质量、高标准的信息,逐步形成横向相连、纵向贯通、综合性强的农机化信息系统。所谓硬件,就是尽快建立和完善自上而下的农机信息网络体系,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形成多元化投资机制。信息技术的应用将有力地推动农机经营管理方式和企业组织方式的变革,但信息化是一项综合的社会公益事业,而农机又是个弱质性行业,因此,在加大政府投资力度的同时,迫切需要各个部门的通力支持与合作,加快农机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三、结语

信息技术的应用将有力地推动农机经营管理方式和企业组织方式的变革,但信息化是一项综合的社会公益事业,而农机又是个弱质性行业,因此,在加大政府投资力度的同时,迫切需要各个部门的通力支持与合作,加快农机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上一篇:果树栽培与病虫害防治技术 下一篇:论农村经济的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