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樟子松幼苗与造林管理方法

时间:2022-01-24 12:48:26

探讨樟子松幼苗与造林管理方法

樟子松耐寒性强,休眠期能忍受-40~50℃低温,春季生长期间能忍受-6.5℃低温;树冠稀疏,针叶少且短小,具发达的角质层、气孔深陷且密度小,表皮细胞致密,束缚水含量高,保水能力强:叶绿素含量大,积累干物质多。因此.可减少地上部分的水分蒸腾,抗干旱。在干旱沙丘上,樟子松主根一般深扎1~2m,最深可达4m,侧根亦可深入到50cm深的沙层,孤立木根系向四周伸展,直径可达13m以上。樟子松是抗旱性强的乔木树种之一。樟子松适应性强,在贫瘠的风沙土及土层很薄的山地石砾沙土均能生长良好,喜酸性或微酸性土壤,在微碱性土壤中生长正常。

一、选地整地

1、根据樟子松幼苗的生长习性,育苗地宜选择中性或微酸性、土壤肥沃、质地疏松、排水良好、地下水位低的砂壤土为宜。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土壤黏重的地块不利樟子松生长。翌年春季平整土地,深翻细耙后修筑南北走向的高床,床高15 cm,床面宽40~50 cm,沟间距80~90 cm。做床时一定要做到床面平整,床面土壤细碎无土块。整地工作完成后即可进行1次春灌,以增加土壤墒情。

2、种子催芽处理。在播种前15~20天,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且背风向阳的地方挖宽、深50~60cm,长度视种子多少而定的沙藏坑。在坑底铺上席子,然后将经消毒处理的种子拌混2~3倍湿沙放入坑内,上盖草帘,夜盖昼揭,并于白天上下翻动混沙种子,适量浇水。经15~20天后,绝大部分种子裂嘴,即可将种子筛出进行播种。如不能及时播种。则应停止翻动,并加覆盖物或移于背阴冷凉处,降低温度,抑制发芽。

3、播种技术。播种前要灌透底水,待床面稍干时,将床面搂起0.5~1.Ocm深的麻面。然后用播种机或手推播种磙播种。幅度3~5cm、行距8~10cm。播后及时镇压,覆土0.5~1.0cm厚,过厚幼苗出土困难。樟子松千粒种约6g,通常每亩播种量4~5kg。

二、苗期管理:

1、播种到出苗齐,表土必须保持湿润,防止芽干造成缺苗断条,但浇水量不宜过大,一般应在午后进行。

2、出苗后到6月底,土壤温度正适合立枯病繁殖,更由于幼苗细嫩,地表温差大,易遭灼害,在浇水上应掌握少量多次的原则,以调节床面温度、湿度,减少立枯病的发生及日灼害,一般应在上午10~12时浇水。在7~8月为高生长期发病期已过,根系已伸展,此时气温高,蒸发量大,必须供给大量的水分,应每隔2~3天浇一次透水。在8月中、下旬后为促进苗木木质化,有利于越冬应隔10天左右浇一次水,除天气特别干旱一般不浇水。

3、为保证幼苗有足够的养分,一般从6月中下旬,每平方米施硫酸铵5—10克,每隔10天左右追一次肥,数量每平方米一次不能超过25克,8月中旬后应停止追肥,追肥时应先浇清水湿润苗叶,然后将稀释的肥料水浇于床上,再用清水及时冲洗,以防肥料附着于茎叶上,灼伤幼苗,后期追肥更需冲洗,因叶覆盖面大易于粘着肥料。

4、为促使苗木根系发育在7~8月间每隔15天松土一次。消灭杂草可以在播种时把除草醚拌在覆土中,每立方米拌2克,苗出齐后把除草醚少量与沙土拌上撒在苗床上,然后浇水,一两次可以控制杂草。在出苗后每隔10天左右喷一次波尔多液,可以控制病害。

5、越冬保护,樟子松是耐寒冷的树种,但幼苗期间,由于冬天的干燥气候影响,地上部分蒸发较强,苗木易失水分,导致生理干旱而枯死,因此在冬季保护最为重要,只有保护好幼苗才能安全越冬,从冬季苗木死亡规律看,发生在气温变化幅度较大,蒸发也大的3月份,因在3月下旬4月上旬土壤开始解冻,有时白天温度上升到10℃但晚上又下降到零下10℃,空气干燥,季风频吹,苗木体内水分大量消失,这时苗木根系尚未活动,不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分而枯干,造成苗子大量死亡,所以在冬天樟子松幼苗覆土很重要也是育苗保存的关键。一般在11月份的中旬左右,土地即将冻结时,给幼苗覆盖厚度为15厘米以上的土,到第二年春四月上旬分2~3次逐渐把土撤除,并且及时灌水,覆土太薄,因我区冬季风大,地表面又没有覆盖,表土被吹,厚度减薄造成苗木失水死亡。

三、造林管理技术

1、造林。在山地砾石质沙土、粗骨土、沙地、阳坡中上部及其它土层脊薄的地段上均适于栽植樟子松。尤其在排水良好、湿润、肥沃的土壤上栽植生长最好。但在水湿地、排水不良的粘土地,土壤含可溶性盐类达0.12%以上的土壤和林冠下都不能造林。新采伐地和新退耕地杂草少,土壤疏松的地方,可随整地随造林;风蚀地可以不整地造林,在土壤条件好,杂草少的地区采用窄缝栽植法,但苗木必须蘸泥浆,防止窝根,如苗木侧根发达,最好用穴植法造林。造林时间以春季最好,尽量顶浆造林,春季多风干旱的地区,也可雨季造林,造林用的苗木应在两周前原床切根,待新根分化,即可起苗,进行雨季造林,这样造林成活率较高。

2、栽植密度。造林密度直接影响着幼林林冠达到郁闭时间,林木的生产量以及木材的质量。为使栽植在贫瘠沙地上的幼林早日郁闭,因地制宜适当密植是合适的。行距宜大,株距宜小。行间大容易抚育管理,行间留一定宽度草带,可减免幼树风蚀的沙打之害,株距小可提高早郁闭,有利于幼树生长。因此,造林密度每公顷为3300~5000株,规格1×3米、1×2米。簇植造林常采用3×3米、4×4米,每簇3株者每公顷为3333株和1750株,5株者相应为5555株和3125株。上列大密度,栽后8年郁闭,10~12年生林木逐渐分化,此时应实行一次间伐,间伐强度25~30%,间隔期5~6年。

3、造林后的管护。造林当年秋季,凡是成活率在85%以下的或幼株死亡不均匀地段,第二年须选择壮苗或比原来幼树稍大的苗木,按原来栽植的株行距补植。沙荒地区植松,栽后最初1~2年,除每年中耕除草2~3次外,冬季还应采取埋土越冬措施,以防幼树被风沙抽打及动物(牲畜、野兔、野鼠)危害。

(作者单位:161300黑龙江省讷河市老莱镇农村经济技术服务中心)

上一篇:接受理论视阈下的中俄文学交流 下一篇:果树栽培与病虫害防治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