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智力理论对高中化学课程学生评价的启示

时间:2022-07-12 11:13:31

多元智力理论对高中化学课程学生评价的启示

【摘 要】形成性评价注重教和学过程多层次的分析和判断,解决了终结性评价中存在的评价概念狭小化,评价方式和主体的单一化等问题。它革新了评价观念,丰富了评价的内容,能够提供及时、真实的诊断性信息,有效地为教和学服务。但我们也要看到,终结性评价在甄别,选拔以及激励方面的作用目前仍无可替代。我们要完善终结性评价,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它们更好地为教和学服务。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评价体系;和谐统一

学生评价是高中化学课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多方面的作用。通过评价,教师可以及时获得教学过程各个方面实施情况的信息,发现自己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并根据获得的信息修正、调整和改进教学工作。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可以作为考察学生掌握程度、能力水平或学习水平的依据,也是学生调整学习策略、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手段。研究表明,测验内容、评价标准往往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内容和标准,左右着学生努力的方向,学习的重点和学习力量的分配。因此,学生评价对高中化学课程教学的实施起着重要的质量监控和导向的作用,只有全面、客观、科学、准确的评价,才能使教学成为一个系统的、循环往复不断提高的可控过程,才能引导学生朝着正确方向努力,逐步向教学目标迈进。

一、多元智力理论与高中化学课程学生评价

(一)多元智力理论的内涵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发展心理学家Gardner在《智力的结构》(Frames of Mind)一书中提出了多元智力的概念。他认为,人的智力有七种紧密关联但又相互独立的智力组成,它们是言语-语言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智力,音乐节奏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反省智力。后来,他又补充了自然环境智力和存在智力。

Gardner指出,每个人都至少具有前述八项智力,只是具体到每个人身上,表现有所不同罢了,如某一项或几项智力表现相对突出,而其它几项稍差。正是这些不同使得每个人的学习类型及智力类型具有独特性。人与人的差别,主要在于所具有的不同智力组合,传统上我们所认为的“差生”,只是由于其语言智力或数理逻辑智力表现不够好,但他在其它几项智力方面的表现却可能相当出色。同时,Gardner认为,如果给予适当的鼓励和教育,每个人都能使自己的八项智力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每个学生都是优秀的,不存在智力水平高低的问题,只存在智力类型或学习类型差异的问题。

以多元智力理论为基础,Gardner对传统教育评价理论的不足进行了探讨:

(1)主张进行与学习过程相一致的“情境化”评价。对个体的评价应该在更接近他们的“实际工作情况”条件下进行,使评价成为自然的学习过程中的一部分而不是强制外加的内容。

(2)认为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发展。评价要能够展示个体的智力特征差异(强项、弱项等),能敏锐反映学生的发展阶段和轨迹,以便有针对性地提出未来学习方向的一些建议,使其更好的发展。

(二)多元智力理论对高中化学课程学生评价的启示

1.评价应体现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无论是教学还是评价都是为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服务的,所以,在教学评价中要注意面向学生,把保证学生的发展作为课程开发的前提。实际上,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教师不可能全方位地评价每位学生,鼓励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与合作,以教师评价为主,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的评价模式是值得倡导的。这样,教师由评价的权威成为评价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由被动的被评价者变成评价的主动参与者, 不再处于过去的被动状态,而是处于一种主动的积极参与状态,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提高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同时有益于学生认识自我,反思和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不断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

2.评价方式应具有多元化和多样性的特点

学生的认知风格、学习方式及阶段性发展水平不尽相同,以统一的评价模式或评价标准去对所有的学生做出的评价具有很大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根据学生的差异采取适当的评价方式,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层面去看待每一个学生,除了测试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各项技能的掌握情况外,还要重视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评价,如评价学生的兴趣态度、学习习惯、学习策略、自主能力、合作精神等,设计出多元化的评价方案,为教和学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和综合性的学习信息。

3.应重视学习过程的评价

教学和学习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此我们应采用与学习过程相一致的情境化评价,将评价渗透到学习的每一个阶段,对学习者一定时期内,在知识、技能、情感、策略等方面的进展做出客观准确的评估,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监督。传统评价的单一分数只代表学生在某一方面特定测验上的一次表现,而不是学生学习及发展的真实情况。

二、结语

学习受评价推动的观点已为心理学界所公认。一方面,肯定的评价一般会对学生的学习起激励作用,学生的进步得到认可,心理上获得满足,从而会强化其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否定的评价往往会使学生产生焦虑,而适度的焦虑则能成为学生努力学习的动因,正如美国心理学家林格伦所说的那样,当紧张和焦虑处于中等水平时,学习进展最好,而有关学习进步的反馈数据应当有助于保持这种紧张。因此,评价是改进教学,提升学习效果的有力手段,反馈,调控,改进,应是评价工作努力的方向。教师要客观分析、认真研究评价结果,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问题的原因,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并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及时提出建议,给予指导。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孙海蓉.多元智力理论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3]肖莉.基于多元智力理论的学生评价研究[D].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4]陈晓端.多元智力理论对课堂教学改革的启示[J].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3

[5]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M].沈致隆,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

上一篇: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美术教师的示范 下一篇:语文课堂对教师教学语言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