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绿色壁垒的农产品出口研究

时间:2022-07-12 10:37:19

基于绿色壁垒的农产品出口研究

中图分类号:F75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1)03-112-02

摘 要 近年来,随着关税壁垒的不断降低,传统的非关税壁垒受到的限制也越来越严格。各种新型的非关税壁垒应运而生,“绿色壁垒”就是目前最为盛行的一种。本文阐述了绿色壁垒形成的背景,分析了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最后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绿色壁垒 农产品 出口研究

农业历来是世界各国在国际贸易中重点保护的领域,基于农业在各国的重要地位,在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导的国际贸易自由化谈判议程中一直未把农业纳入其中。在经过艰苦的多轮谈判之后,WTO多边贸易谈判签订了农业协议,该协议允许各国政府对农业给予一定的支持,但是必须采取对贸易扭曲程度较小的政策。同时也规定为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可以作为例外,各国有权对有关进口实行限制。发达国家对构筑这类限制表现出了惊人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各种形式的壁垒应运而生,WTO关于保护人类健康与生态环境的一些例外条款正被滥用。由于农产品的生产、消费和处理与环境之间存在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绿色贸易保护主义对农产品贸易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由于绿色壁垒的存在,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可以比较容易就进入发展中国家的市场,而发展中国家的农产品却因难以达到发达国家的环保标准而被拒之门外。这种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的国际环保标准对发展中国家的农产品出口极为不利,使得发展中国家的农产品出口能力受到了极大地削弱。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环保水平比较低,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包装贮运、组成成分等存在诸多不利于环保的方面,在这种新的贸易格局中,我国农产品处于了一种极为不利的竞争地位。

一、国际贸易中绿色壁垒的形成背景和现状

绿色壁垒是贸易壁垒的一种,又称为环保壁垒。绿色壁垒是指一个国家以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保为理由和目标,凭借其科技优势,通过立法或制订严格的强制性技术法规,为限制外国商品进口所设置的贸易障碍;另一方面,绿色壁垒也是指一个国家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借口,以限制进口,保护贸易为目的,对外国商品进口专门设置的带有歧视性的或对正常环保本无必要的贸易障碍。

随着环境问题的演化升级,环境保护现在已经成为全世界的共同任务与各国的基本政策,任何一个国家都有权采取必要的措施来保护本国的环境和国民健康不受国际贸易的损害,因此也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国际竞争造成一些限制和障碍。发达国家在竞争力较强的产业领域主张自由贸易,享受其带来的利益; 却在竞争力较弱的领域,如劳动密集型产业领域实施贸易保护。这种行为对正常的国际贸易造成了破坏。

二、绿色壁垒种类

绿色贸易壁垒的发展迅猛,涉及的领域广泛,种类繁多。主要有:

(一)绿色关税和市场准入

这是绿色壁垒的初期表现形式,表现为发达国家以保护环境为名,对一些污染和影响生态环境的进口商品加以限制。如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规定,所有在美国出售的鱼类都必须来自经美方证明未受污染的水域。发达国家以保护环境为名,对一些发展中国家(地区)的出口产品频频提取环境补贴和进行环境倾销调查,对一些污染环境或影响生态环境的进口产品课以进口附加税,或者限制、禁止其进口等。

(二)绿色标准和法规

一些国家凭借其经济和技术条件的垄断优势,通过立法手段,对环境中污染物水平及其排放源的限量域值制定苛刻的强制性技术标准,通过行使境外管辖权来限制外国商品的进入。这些标准都是根据发达国家生产水平和技术水平制定的,对发达国家来说是可以达到的,但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是很难达到的。

(三)绿色卫生检疫制度

基于保护环境和生态资源,确保人类和动植物的健康,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制定了严格的卫生检疫标准。由于各国环境和技术标准的指标水平和检验方法不同,以及对检验指标设计的差异性,从而使卫生检疫标准成为绿色贸易壁垒。很多发达国家往往要求比较高的标准,超过了环保需要,发展中国家很多产品因达不到标准而被禁止出口。

三、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

(一)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积极因素

(1)适度的绿色壁垒通过贸易手段可以真正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如禁止或限制濒危动植物就可以保护生物多样性,禁止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可以保护进口国的生态环境等。

(2)绿色壁垒能促进技术进步和农产品结构的进一步调整。绿色壁垒是技术进步的产物,通过不断提高环保技术法规的要求和标准,能够鼓励具备较高技术水平和能达到较高标准企业的发展,淘汰低环境标准和不合格产品,促使优胜劣汰,有利于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

(二)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消极因素

(1)绿色壁垒影响了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市场范围。我国农产品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而这些国家与地区正是环境保护行动较早、公众环境意识强、环境标准严、环保技术先进的国家。他们在质量和技术标准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严,环境保护体系也越来越健全,而我国出口的农产品很难在短时间内达到发达国家制定的标准。

(2)绿色壁垒造成了我国农产品出口总量的下降,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农产品大多是食品,由于其先天的特殊性,国际市场的环保要求极为严格,而农产品恰恰是我国目前环保最薄弱的商品。如今许多工业产品都无法完全做到把生产过程的每个环节都置于“绿色”监控之下,让环保意识更为淡薄的农村做到无疑难上加难。

从总体而言,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贸易所产生的负面效应远大于正面效应。虽然绿色壁垒有助于国内开发绿色食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档次,有利于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的持续发展。但它的设置超越了发展中国家经济、技术发展的现状,对各类不同水平国家的产品规定同样的市场准入条件这显然会让发展中国家感到巨大压力,造成国际贸易的不公平竞争。而且这些规定过于复杂、经常变化,进口国很容易就行使自由裁量权以实施贸易制裁。

四、实施绿色战略,突破绿色壁垒

尽管从实际情况上看,绿色壁垒的产生对发展中国家带来了不利的影响,但21世纪是绿色的世纪,绿色潮流已经势不可挡。因此应对绿色壁垒,我们应采取不同的态度和策略:对不正当的绿色壁垒,可通过WTO的贸易争端机制来解决;对正当的绿色壁垒,应采取积极的态度去适应,制定实施绿色策略。

(一)观念绿色化

在我国过去的发展过程中,经济总量的增长主要是通过增加资源投入和消耗来实现,注重的是发展速度的提高和总量的扩张,并为此付出了沉重的环境和资源的代价。在农业生产上,则是地方政府片面地追求产量,把增产建立在农用化学品的投入上,造成了农业资源的消耗和农田生态环境的恶化,严重影响了农业的发展环境。在政府和农民的这种短视下,忽视了环境影响的宏观效应和长远效应,阻碍了可持续的发展。因此有必要加强宣传教育,强化绿色意识,增强绿色观念。

(二)产品绿色化

绿色农产品是指从“田间到餐桌”的整个过程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无害或危害极小、符合特定的环保要求并有利于资源节约与保护,就是能在达到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前提下,满足消费者绿色需求的农产品。因此,在满足消费者绿色需求的同时,必须以绿色种植、绿色加工、绿色运输、绿色营销等各个环节为基础,实施产业化经营,从而保证产品的稳定优质。

(三)管理机制绿色化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企业机制的优良直接影响到产品销售。从企业角度看,绿色管理不仅要求企业树立绿色观念、开发绿色产品,还需对所有产品和服务重新进行构思、生产、定价、促销的策划。同时政府作为整个行业的管理者和引导者,对行业内绿色机制的建立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可以引导广大消费者购买绿色产品,对有害产品进行自觉抵制等。政府应建立如绿色制约机制,绿色激励机制,绿色管理体系等。

参考文献:

[1]庄丽娟,李大胜.国际农产品绿色贸易壁垒的制度效应分析.中国流通经济.2006(10):54-57.

[2]姜红.绿色贸易壁垒的经济效应分析.硕士学位论文.杭州:浙江大学商学院.2005:27.

[3]朱春泗.从我国蔬菜出口障碍说起――面对世界绿色贸易壁垒的思考.消费经济.2002(5).

[4]卢授永,杨晓光.国际贸易中的绿色瓶颈制约及其对策――透视国际贸易中的环境贸易壁垒.国际贸易专题.2003(l):15-19.

上一篇:人无信不立,商无信不兴 下一篇:旅游目的地影视营销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