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考阅读理解题教法学法研究

时间:2022-07-12 05:51:02

谈中考阅读理解题教法学法研究

【摘要】通过分析历届中考试题中阅读理解题的特点,论述如何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以及中考前如何训练学生阅读理解题的解题技巧。

【关键词】中考阅读理解题;解题技巧

中学《英语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九年级五级阅读技能目标:

(1)能根据上下文和构词法推断、理解生词的含义;

(2)能理解段落中各句之间的逻辑关系;

(3)能找出文章中的主题,理解故事的情节,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可能的结局;

(4)能读懂常见体裁的阅读材料;

(5)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运用简单的阅读策略获取信息;

(6)能利用字典等工具书进行学习;

(7)除教材外,课外阅读应累计达到15万词以上。

要达到此目标,阅读教学的方法尤为重要。七年级开始就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八年级下册开始课本上设有Reading(阅读)内容,就要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逐步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九年级中考冲刺阶段,要进行专项阅读题型训练,把阅读理解能力转化为解题的技能技巧,提高中考应试能力,以达到提高中考成绩的目的。

1 分析中考试题

1.1 试题内容:纵观中考英语试题,尤其是2009年中考题,阅读理解题的篇幅逐渐加长,篇数多为4-5篇,分值增加,多达40分,占到满分120的三分之一。体裁形式多样,以记叙文和说明文为主,还有议论文、应用文以及新闻报道、广告、通知、操作说明、表格等。从题型上看,阅读选择题仍然是中考阅读的主导题型,但填写表格,按要求答题等任务型阅读显著增加。从题材内容上看,那就是阅读理解题材多样,信息量大,话题覆盖面广,涉及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奇闻趣事、学校生活、娱乐休闲、风俗习惯、历史地理,疾病与健康等各个方面,同时关注时事热点。

1.2 题型特点:大体上看是阅读单项选择题和任务型阅读,具体分析其问题的设置,不难看出,有的是比较简单的题目,只要通读全文,了解主要事实或细节就可以选定,甚至直接从文中找到答案;有的是理解性的题目,要求对文中的关键句、关键词准确理解才能答出,甚至要借助上下文的理解,猜测词义,理解其在特定语境中的特定含义;有的题目具有逻辑推理性,不能从文中直接找到,需要理解段落之间,句子之间的前因后果,经过逻辑思维、推理判断,有的还需计算,或依靠学生的常识,生活经验等作出选择;有的具有概括性,要求学生在阅读理解全文的基础上,总结、归纳、概括文章的主题思想,选择合适的标题;任务型阅读中,还有同一意思的不同表达,要求学生具有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才能正确表述出来。因而我把阅读题型的设置分为以下五类:

A、 直接选定型

B、 重点理解型

C、 逻辑推理型

D、 概括总结型

E、 不同表达型

2 指导阅读方法

针对阅读理解题的具体题型,我采取“阅读理解三步曲”来指导学生的阅读方法。

2.1 粗略读:通读全文,了解大意。将文章快速浏览一遍,整体感知文章,抓住主干,不要被孤立的个别生词难住而浪费时间,找出主题句,一般在句首或句尾,它是本段落的核心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全文。再者要善于从开头和结尾中感知文章的背景、结构或全文主旨,大致了解文章的故事情节,主要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有的只需知道它是人名或地名即可,不必细究其具体意思,在大脑中形成大致的轮廓,了解大意,理清脉络,掌握文章的要意主旨。

2.2 详细读:了解大意之后,直接看题,看清选择的项目,带着问题,有目的地重新审视文章的内容,哪一句或哪个词涉及题中的问题,有针对性地研读具体的句子或单词。

根据阅读选择的题型分析,如果是直接选定型,就直接从文中找到原汁原味的答案。

如果是重点理解型,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获取答案:

A、 借助上下文理解关键词句。理解段落与段落之间、句与句之间,尤其是较长的句子,通过连词 代词、连接词(宾语从句),关系词(定语从句),引导词(状语从句)等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B、 猜测词义。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常识、经验,猜测词义;根据句与句之间的并列、同义、反义、因果等关系;运用构词法(词根,词缀、派生、合成)的规则,猜测其词类及词义。

C、 特定语境另当别论。任何一个实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的意思是不同的,提醒学生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准确判断某个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正确理解文章的语境是至关重要的。

如果是逻辑推理型,就要重点分析已知的信息,可能是句子或词,也可能是全文,作出准确的、合乎逻辑的、符合文中的前因后果的推理判断,有的需计算,有的需推理,有的需确定代词的含义,常见的由名词和代词单复数一致性,可推断前后指代的对象,有的需推断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有的需推断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或感觉,这一类往往体现在对记叙的人或事的赞同、同情还是厌恶、冷漠中,人物的表情、动作和语言也蕴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

如果是概括总结型,就要通盘考虑全文的内容,站在全文的高度看问题,作者的观点、态度,文章不直接说明,需要学生的思考,深次地分析概括综合,作者通过这样的记叙或议论说明,究竟要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即言外之意。

如果是任务型阅读,前面的题型也可用来解题,有一种不同表达型,就要求学生对同一语言有多种表达的能力,准确把握问题关键所在,简言之,问什么答什么,怎样问就怎样答。(包括人称、时态、语态等的运用)。

2.3 整体读:经过详细研读关键词句,初步选定答案后,要把答案放回到文中,复读全文,整体把握全文的主旨,用全文的主题思想统率各题,对照题目,验证答案,看是否有与文章矛盾的地方,瞻前顾后,首尾照应,不要局限于某一具体的词句,从短文整体考虑,从主线向外扩张,围绕主旨全盘考虑,排除自身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等主观因素的干扰,决不可定向思维,按原来的思维方法再过一遍,一定要按照文章的实际来验证答案,才能查出问题,保证答案的准确性。

3 培养阅读能力

3.1 阅读理解能力的内涵:阅读的方法不等于阅读能力。要培养阅读能力,要从七八年级抓起,长期坚持不懈的训练。阅读是一种积极地思考、理解和接受信息的过程,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它是作者与读者双方参与的言语交际活动。古人说:读文明意,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可见,阅读的主要目的是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态度,观点,因此,阅读理解能力重在理解,它是一个由表象的文字符号的感性认识到主动积极地思考理解内容、吸收信息,创造性思维的理性认识的过程。

3.2 养成阅读的习惯

A、 培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英语课程标准》强调英语学习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我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就注重利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特别是利用短文的故事性,幽默性等,让他们读完之后,用英语讲故事,说笑话,讲新闻,说感受,把短文中的语言变为自己的语言复述,改写后讲给同学听,还让他们自己搜集小短文,开展英语故事比赛,使他们乐于阅读,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B、 夯实基础:词汇和语法是培养阅读能力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介绍记忆单词的方法,按音标的读音规则和构词法记忆,既快又牢。同时教会他们语法规则的规律性,把死板繁杂的语法规则条理化、系统化,既要记牢熟练掌握,又不觉得乏味而抹杀他们学英语的兴趣。

上一篇:浅析导入技能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浅谈体育活动矫正后进生之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