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留置针留置时间短的因素浅析及临床护理改进措施

时间:2022-07-12 04:49:36

影响留置针留置时间短的因素浅析及临床护理改进措施

摘要:本文通过静脉留置针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针对影响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短的因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制定科学专业的护理改进措施,从而提升了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减少患者痛苦并保护患者血管、减轻护理人员工作量以及提升护理水平、降低医疗费用。

关键词:留置针;提升;因素分析;改进措施;护理

静脉留置针在国内各级医院已得到广泛的临床应用,留置针的优点也得到了患者和医护的一致认可。其优点是减少患者因反复穿刺造成的痛苦、保护患者血管;有利于临床用药,为危重患者的抢救开辟了静脉"绿色通道";减轻护士工作量;降低医疗费用等优点。成为临床输液的重要工具,尤其对长期输液及血管穿刺困难者及在抢救危重患者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然而,留置针在实际的临床护理中,因各种因素的影响,常常出现留置针留置时间过短的现象,这也是目前临床护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一现象,我院骨伤科护理部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解决了留置针留置时间过短的问题,提高了护理质量。

静脉留置时间在我国尚无统一标准,美国输液护理学会将套管针留置时间规定为3d,有报道套管针留置5d内静脉炎的发生率为零,建议将5d作为常规留置时间[1]。美国BD公司产品说明书的建议留置时间为3~5d。我院骨伤科病房使用的是林化牌的留置针如图1所示。本科对80例应用留置针患者进行了细致的调查和统计:留置时间为3~5d的占22.5%,留置时间为1~3d的占50%,留置时间≤1d的占27.5%,平均为2.5d。通过统计可知,我科患者达到规定标准的比例明显过低。

1 影响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短的原因分析

针对科室患者留置针留置时间过短的实际情况,参考相关的文献资料并结合实际的临床经验,进行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导管堵塞 造成导管堵塞的原因较为复杂,通常与冲封管方法如导管冲洗不彻底,封管液种类及剂量,推注速度选择不当;患者的凝血机制异常;输注高营养液及刺激性药物等有关。导管堵塞是造成留置针留置时间过短的重要因素。

1.2护士的技术操作水平 护士的留置针技术操作水平及临床经验对留置时间有直接的影响。留置针穿刺技术水平、留置针型号选择、软管进入静脉不够、固定方法及留置针活塞夹闭位置都是影响留置针时间过短的重要因素。

1.3药物外渗 药液外渗是常见并发症。与血管选择不当、进针角度过小、固定不牢、患者躁动不安有关。还有当穿刺针管与血管壁接触面积过大、或穿刺过度导致损伤静脉后壁、以及血管选择或留置穿刺部位不当等都有造成药物外渗的可能,致使留置针留置时间过短。

1.4患者自身的因素 留置针留置期间,患者肢体过度活动,导致留置针在血管内来回移动引起静脉炎及血流不畅,致套管尖血液凝固,缩短留置时间;或肢体局部受压碰触到留置针;以及患者对留置针缺乏认识怕引起感染和担心破坏静脉而自行拔管等现象都是导致留置针留置时间过短的重要因素。

1.5其它因素的影响 药物原因或长期卧床患者引起静脉炎或静脉血栓都是导致留置时间过短的原因,见图2。

从以上五个方面的分析影响因素并结合科室的患者留置针使用情况统计:堵管因素占32.5%、护士操作因素占26.25%、药物外渗占18.75%、 患者自身原因13.75%、 其他因数占8.75%。

2 临床护理改进措施

针对以上影响留置针留置时间短的因素,通过"品管圈"活动,进行分析,制定以下相应改进措施,使留置针留置时间得到很大提高。

2.1导管堵塞因素的影响改进措施

2.1.1冲封管方法不正确 对封管技术通过临床实践的方式进行训练。采用脉冲式封管方法:输液毕使用5ml生理盐水脉冲式冲管,即推一下、停一下、再推一下、停一下、最后关闭调节夹,拔针。

2.1.2封管液及剂量选择不当 每次输液完毕用浓度为125u/ml的稀释肝素钠盐水5ml(1:100)封管。即5ml注射器全部插入肝素帽内均匀注入肝素液,剩余1ml时采用边推边旋转的推针手法,注入完毕夹住留置针导管,使血管内压力和留置针压力趋于平衡,并保持12~24h。对于不宜使用肝素钠的患者(如血液病),可使用生理盐水封管。

2.1.3静脉输注高营养液及刺激性药物 临床上将高渗或刺激性液体提前输注,并充分的稀释及减慢输液速度,结束后静滴生理盐水约20ml。如需封管再用肝素盐水2~5ml或生理盐水及时封管,防止堵管和静脉炎的发生。

2.2护理人员操作技术水平因素的影响改进措施

2.2.1选用留置针型号不符和软管进入静脉不够 我们根据静脉的大小、显示程度、穿刺部位、患者年龄来选择留置针,穿刺时选择相对较粗、直、有弹性、无静脉瓣等易于固定的静脉,避开关节。对成年患者选用上肢静脉,首选头静脉、肘正中静脉;对4岁以下的儿童选用头皮静脉,穿刺时将软管全部进入静脉中。

2.2.2穿刺技术水平及临床经验不足 制定留置针学习计划表。首先收集留置针临床应用资料进行学习,再观看留置针操作视频进行巩固,同时结合实践相互讨论,系统的进行理论知识学习与临床穿刺技术训练,提高专业化水平,丰富留置针操作和护理的临床经验,并进行考核,及时检查学习及训练效果。

2.2.3留置针夹闭位置不妥 操作时用右手持注射器,左手中指和拇指固定延长管远段向外用力,食指垂直推动小夹子向内用力,将延长管置于小夹子根部,与活塞根部呈90°角,在静脉留置针近段夹闭(延长管前1/3段处),肝素帽固定在穿刺点上方3~4cm。见图3。

2.3药物外渗因素的影响改进措施

2.3.1穿刺针管与血管壁接触面积过大 注射前按静脉输液法排气,皮肤消毒范围>8cm,取下针头保护帽,旋转松动针芯,并检查针尖及套管是否完好,右手持针冀与皮肤成15°~30°角直刺血管,缓慢进针,见回血后压低角度继续进针0.1~0.2cm,观察回血,以确保外套管全部进入血管内,然后边退针芯至外套管,边将套管送入血管内,拔出针芯,连接输液管,调节滴速,用胶布固定好导管并保护穿刺部位。告知患者留置针肢体避免过度活动。

2.3.2血管选择和穿刺部位选择不当 穿刺时选择粗直,弹性好,清晰的血管。成年患者多选用上肢静脉,以头静脉、肘正中静脉为宜。应避开关节处及皮肤有炎症、硬结、瘢痕等部位。操作时动作轻柔,减少套管针来回移动,以减少对血管内壁的机械损伤,并妥善固定。

2.4患者自身因素的影响

2.4.1封管后患者过度活动或留置肢体局部受压 使用留置针期间,告知患者不宜过度活动穿刺侧肢体。在输液过程中,持续热敷穿刺侧肢体,湿热敷效果更好,以热疗改善血液循环促进静脉回流,增加了患者新陈代谢和白细胞的吞噬功能,有助于血管壁创伤的修复,增强患者局部的抗炎能力。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的患者需加强营养。

2.4.2患者对留置针缺乏认识怕引起感染及担心破坏静脉 向患者交待使用留置针的好处,保护留置针的方法,在输注高危药物时要向患者及家属说明,要求患者尽量减少活动,并指导患者及家属自我观察,如出现注射部位疼痛肿胀,及时向护理人员报告。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防止脱出、污染等。

2.5其它因素的影响如防止静脉炎或静脉血栓的应对措施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长期输液患者,应尽量从血管远端开始,力争一次穿刺成功,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

3 小结

我科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针对各项影响因素制定科学的改进措施,很好的解决了留置针留置时间过短的问题,使平均留置时间由2.5d提升到4d,推广了留置针在我院临床上的应用,使患者满意,医院满意,社会满意。

参考文献:

[1]王秀华,王哗光.加长静脉留置针固定方法的改进[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2):92.

[2]陈英,于晓锦,等.浅静脉输液技术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11):853-854.

[3]周晓慧.静脉留置针种封管液的效果观察[J].护理杂志,2004,21(10):8.

[4]杨小琴.静脉留置针封管后血栓形成的原因和预防[J].护士进修杂志,2004,7(7):3.

[5]石艳梅.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过短的原因分析 [J].第一军医大学分校学报,2003,6(1):68.编辑/蔡睿琳

上一篇:胸腔内注入重组人白介素 ― Ⅱ治疗恶性胸水的... 下一篇:沐舒坦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慢性支气管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