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教材,灵活运用

时间:2022-07-12 01:36:21

立足教材,灵活运用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在思考,如何在不降低教学质量的情况下,让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在枯燥的数学学习中体会数学的逻辑美,更好的认识数学的工具性、文化性,以及它的训练价值。这些都需要教师充分挖掘教材,以教材为起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创造性地教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教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下面笔者就两节课的案例设计来谈谈体会。

一、准确把握学生水平,适宜拓展教材

以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第一课时为例,教材得出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对角相等这两条性质后,只给出了一道例题:小明用一根36m长的绳子围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场地,其中一边长为8m,其余三条边的长各是多少?

这道题主要考察的是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这个性质,题目本身难度并不大,可以由此推出,平行四边形已知周长和其中一边,可以求而出其他三边的长度。如果在授课过程中仅仅使用这样一道题,未免显得单薄了些,必然要增加一些题目的训练。所以在这堂课的授课过程中,仿照这道例题,首先探求平行四边形已知其中一个角的度数,能否求出其他三个角的度数。

例题1: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已知∠B=60°,你还能知道哪些角的度数?

紧接着对其进行变式:将∠A=60°换为∠A=2∠B,让学生求其余角度,掌握对角相等的性质。

然后再探究边的关系,同样从最简单的,已知一条边能否求出其他三条边的长度呢?学生很容易受例题1的影响。

例题2: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已知AB=5,你还能知道哪些边的长?

学生自然是无法回答出结果。此时可让学生适当的添加条件,可添加另一条邻边的长,也可添加周长。此时就和例题相似了。

由以上的设计可以看出,例题可以进行一定的改编,使其更自然更符合学生思考的习惯。这就是教师一种挖掘教材的方法。

教学提倡对学生一题多变,一题多解能力的训练。变式训练,讲究的是变中有不变,关键就是方法的总结和掌握。而这样的设计使得整堂课显得流畅连贯,但是又紧扣教材,同时又加强了学生的数学思想和解题能力的训练。这就是挖掘教材的意义所在。

二、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以勾股定理第一课时为例,新教材为了尊重学生的学习能力,从毕达哥拉斯的一个小故事引入新课。这样的引入新颖别致,引人入胜,激发学生兴趣。在小故事之后得出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再将普通直角三角形放入网格之中,通过计算面积从而得出命题。之后就用赵爽弦图证明,最后得出定理,完成例题。

教师应该把握教材的流畅性,由浅到深的引入定理。所以首先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在发现这个关系之前,可以通过让学生观察一些基本图形,由正方形的面积推导出等腰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再从特殊的直角三角形到一般的直角三角形,符合从特殊到一般的规律,让学生觉得自然流畅。在验证过程中让学生自己探索,仿照完全平方公式的探求方法,利用面积法进行拼图。在前面割补法求面积时,学生已有一定的积累,所以可以很快的拼出图形,从而证明勾股定理。这样比学生单纯的欣赏赵爽弦图更加深刻,并且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在最后的练习设置中也可以适当的添加一些进行补充。通过几个问题的设置使得学生更容易看出教材的连贯性,一步一步由浅入深,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挖掘思想方法,将其渗透在教学中

在平行四边形性质的发现过程中,首先鼓励学生采用观察、度量等方法进行猜想,再进行严格的几何证明。新教材特别强调猜想、探究等活动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在证明过程中,要用到全等三角形的知识。将未知的四边形问题转化成已知的三角形问题,体现了数学当中转化的思想,虽然教材中没有明确提到,但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当强调这个重要的思想方法。

在勾股定理这堂课中,体现了认识从特殊到一般的规律,在计算正方形面积时,渗透了割补法的思想。而在证明过程中更是使用了面积法证明公式的方法。处处都体现了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应用。由此可见,新教材不再是传统的题海战术,而是更重视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应用。这为以后学生数学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由以上两个案例的新设计可以看到,新教材已经不再是由专家预先规划设定的特定知识体系的载体,而是一个由师生以教材为依据,共同建构知识和人生的生活过程。新教材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新教材与以往的教材相比,从材料的选择到呈现方式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科学合理的教材结构、富有趣味的学习素材、新颖丰富的呈现形式、生动活泼的练习设计、富有弹性的教学内容,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所谓“用教材教”就是要求教师不能只是新课标实施中的执行者,而应成为新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理解编者意图,要把握好教学的起点。

所以,新教材的实施,不但可以改变学生学习方式,而且可以促进教师发展,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着眼点就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形成一种主动探求知识,重视实践能力的积极的学习方式。新教材对课程资源的利用,正是为学生构建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一个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提供一个让学生的生活、实践、智慧、理解问题、困惑、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素材性资源真正进入课程的机会,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社会,走向社会,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新教材具体实施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师生共同发展、整合、利用课程资源的过程。与传统学科教学相比,可供新教材开发、整合和利用的课程资源是非常丰富的。

教师要做有心人,要关注教材本身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努力激发学生参与课程建设的兴趣,使学生在各种教育活动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这正是教育意义所在。

上一篇:尊重个体差异促进幼儿发展 下一篇:保护学生的异质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