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让小学生快乐学习手风琴

时间:2022-07-12 12:10:42

怎样让小学生快乐学习手风琴

随着人们物质文明及精神文明的不断提高,让孩子在课余时间学习乐器已成为提高其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演奏乐器学习,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及与他人协作的精神,并在演奏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得到情感的陶冶与升华,全方位的提高音乐素质。而手风琴体积小,携带方便,常常是孩子们的首选乐器。对于儿童来说,学习手风琴能达到学习音乐的效果。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斯霞教师也说过,在严肃紧张的环境里学习,效果远不如在活泼愉快的环境里好。变师生关系为“猫鼠关系”,应当看作教育的最大失败。那么怎样才能让儿童在枯燥的学琴和练琴的过程中找到快乐呢!在几年的手风琴教学中,我努力通过快乐教学,从音准、节奏、技巧、音乐感等方面进行综合训练,让学生愉快的学习手风琴。

一、音准的训练

学习手风琴,天赋固然很重要,但拥有灵敏的耳朵和后天的训练也是至关重要的。手风琴是键盘乐器,有固定的音高,因此对儿童的耳朵训练效果极佳。研究表明,6、7岁的儿童能唱出小音程,所以在手风琴教学中可以做一个“猜音”游戏,这样既训练了孩子的耳朵,也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同时,7、8岁的儿童能听出调性的变化,这一训练适合于6岁以上的儿童,例如《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是从C大调到F大调再到G大调,老师先示范一遍,让学生从听觉上感受乐曲旋律的变化,如上楼梯一样逐步增高。通过这样生动的授课方式,不仅可以使他们从听觉上感受到调性的变化,而且还可以使他们感受到乐曲情绪的变化。另外,在练习的过程中要养成边唱边弹的习惯,所有弹过的曲子都要会唱,这样对耳朵的训练也十分重要。

二、节奏的训练

节奏是乐曲的骨架。没有节奏的乐曲是杂乱无章的,所以节奏训练在儿童手风琴教学中尤为重要。有些学生由于节奏感较差而影响乐曲的整体效果,因此,教师应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据调查,6―8岁的儿童有61%能很好地辨别节奏,7、8岁的儿童喜欢有节奏的音乐,9、10岁的孩子对相当复杂的节奏也能产生良好的反映。对于这些年龄段的儿童,趣味教学应放在首位。例如:全音符唱tang-on-on-on,二分音符唱tang-on,四分音符唱tang,八分音符唱ta。教师用手风琴弹奏出这样的节奏,学生模唱并打出节奏,这样,学生便可从听觉、肢体语言受感到音值的长短。儿童的生活中也有他们听的节奏,教师应善于发现。例如:前十六后八唱成“哥吆嗒”(母鸡下蛋的声音); 唱成“嗒嗒嗒嗒、呱呱呱呱”(青蛙叫);切分节奏× × × 唱成“嗨哟哟”(小朋友搬东西的叫声)。学生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用身体模仿动物的形态,对节奏的感受会更加深刻。通过这样的训练,使儿童在快乐的环境中学习节奏,从而更快地掌握节奏。、

三、技巧的训练

手风琴的技巧性较高,不同乐曲的演奏方式也不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学生只有通过反复的练习才能掌握手风琴的技巧。但是,对于儿童来说,这样的练习会显得比较枯燥,因为他们的理解能力有限。那么,怎样才能让他们在快乐的气氛中学习呢?可以选择跳音练习。跳音要求弹奏音符时值的一半,而且要求轻快、短促、有弹性;如果完全用理论讲,他们难以理解,教师在教学中可用儿歌的形式讲解:“小小音符顶皮球,看谁顶得快又高”,学生从儿歌中便有了感性认识,然后让学生脚尖点地跳一跳,使学生通过形象思维和运动充分体会跳音弹奏的要求。演奏时右手触键的动作要快,就好像琴键上长满了刺,如果没有立刻抬起指尖就会被扎破,让孩子从心理上感受,教师在琴上做示范,这一环节教师需耐心指导。在儿童学习手风琴教程中,《小猫的梦》是练习跳音效果较好的一首乐曲,在这首乐曲中,可让学生把大象的走路方式与小猫的走路方式作对比,也可用老人的走路方式与小孩的走路方式作对比,教师模仿前者,学生模仿后者,然后综合前面的讲法,让孩子们在愉快的气氛中掌握跳音的弹法。

练习重音时,音符要求弹奏的饱满及声音效果比其音强,风箱要求有一种爆发力,手指触键时力量要集中,教师讲解时用对比的方法把重音与连音、跳音结合起来,弹奏连音时,学生可做滑步;弹奏跳音时,学生可用脚尖跳跃;弹奏重音时,学生可双脚着地跳,教师在做示范的同时,使学生从身体、听觉、视觉等方面体会到重音的弹奏方法。

儿童在练习十六分音符时也是比较困难的。例如《小酸梅果》变奏部分十六分音符较多,弹奏时要求颗粒性强、清楚、均匀。在学习这一乐曲的弹奏前,可以让学生打拍子唱出十六分音符,通过唱感受演奏十六分音符的要求。在讲解时可用比喻的方式,让学生模仿珍珠滴落在盘上时的声音,教师在琴上作示范时,让学生从听觉上感受乐曲的弹奏方法。

当然,技巧要通过反复不断地练习才能掌握,儿童对练习可能会产生厌烦,但有了老师趣味性的指导和家长的耐心引导,他们便会在快乐轻松的气氛中掌握手风琴演奏的技巧。

四、音乐感的训练

贝多芬说:“音乐是人类心灵深处的表现”。由于儿童的阅历和情感体会有限,所以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力较弱。教学中,教师应用儿童生活中所经历的事情或易感受到的事情作为比喻。例如乐曲《喜洋洋》在演奏时要求欢快、活泼,教师可让学生感受父母带他们去公园时的心情,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在愉快的想象中领悟到音乐的内涵。例如《在很久很久以前》是一首抒情伤感的乐曲,在讲这首乐曲时,教师先演奏,然后让学生发挥想象力,说出听完这首乐曲之后心里的感受,然后,让他们每人编一个动人的故事,通过这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让孩子们真正体会到音乐的内涵。

音乐感还需要不断地积累。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注意不同风格、不同情感、不同表现手法的乐曲的弹奏方法,使学生充分体验到手风琴演奏的魅力。在平时的练习中,家长可带孩子听音乐会、观看音乐节目或欣赏著名的音乐碟片,让他们在音乐的天空中自由飞翔。这样,通过综合的训练,孩子们的乐感就会不断提高。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只要抓住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根据他们的实际接受能力,运用多种教学手段,通过生动、有趣的方法,使枯燥的手风琴学习生动有趣,让学生心情愉悦的享受音乐带给他们的乐趣。

上一篇:让德育贯穿课堂让龙江大美大爱 下一篇:高中数学思想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