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的讲课艺术

时间:2022-07-11 11:17:45

语文教师的讲课艺术

语文讲课艺术并不深奥莫测和虚无飘渺,而是一个语文教师,通过实践的积累、探索、创新,完全可以达到的教学艺术,语文教师的讲课艺术,可从以下几方面去探讨。

一、“详”和“略”结合的艺术

语文课堂教学内容传授的多与少,要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完整地构建知识的精华,教师讲得“面面俱到”详中又详,不分主次轻重“眉毛胡子一把抓”,就像小河流水平平而过,无波涛起伏,毫无疑问,怎么能收到强烈感人的节奏效果。教师应从文章的体裁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传授知识时必须做到突出重点,克服难点。重点内容要“浓墨重彩”,次要内容“轻描淡写”。只有这样,才能够把语文课上得生动活泼,富有节奏感。

二、容量“密”“疏”结合的艺术

语文课堂在教学内容上应该是有“密”有“疏”,疏密结合。有的教师往往会担心学生不会,在课堂上只“密”不“疏”,一味盲目加大单位时间的教学量,“马不停蹄”地跑,这个问题还未解决好,那个问题又抛出了,学生也只能“上气不接下气”地赶,时间一长,造成脑力劳动超负荷,产生抑制,效果会适得其反。因此,当语文教学进入最佳状态时,要让学生较重的负担,较大的容量,让学生精神抖擞,或讲或辩,或练或议,或观察或参与,使兴趣达到高潮。大密之后,定要读之以小疏,让每一个学生有回味再三的空间。

三、速度“快”“慢”结合的艺术

语文课堂教学进度,必须根据教学内容来调整进行的频率,做到准确把握好教学过程。速度如果过快,则会使学生思维紧张疲劳,造成“消化不畅”;速度假如过慢,会使学生思维松松散散,厌卷无聊,“营养缺乏”;速度如果平稳,会使学生思维漫不经心,索然少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要从整体节奏上做到有效控制,使其速度快慢交替,此起彼伏,形成有规律的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速度要因课堂内容而定,做到抑扬有致,波澜起伏。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兴趣,促进教学任务的完成。

四、语调“高”“低”结合的艺术

语文教师语文教学时声调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情绪,因此要做到声情并茂,抑扬顿挫,声神融会,相得益彰,语调有变,应做到随境而迁,高低起伏。当讲到重点时,缓和语气声调,音调委婉、清晰,当阐述成功时,语气应庄重严肃,生动,铿锵有力;当解剖失败时,语调应沉稳,诚然有理。声调不能太高震天响,也不能嘶哑低沉,既有高亢情激的鼓励,也有轻声细雨的推动,一堂课有时像“电闪雷鸣”“狂风暴雨”,有时像“三月里的小雨”形成高低结合、轻重交替,声情并茂的教学语言,这毫无疑问会将知识的甘露和谐地注入学生的心田。

五、环节“紧”“松”结合的艺术

语文教学中的各个环节,是连结课堂教学结构的纽带、链条的扣节。必须按照教学规律组织衔接,正确处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关系,合理安排和设置教学内容和时间,一节课的教学环节,搞单一的“满堂灌”不行,搞“平分秋色”同样也不行,搞只追求热闹的“花架子”更不行,假如这样,那么会给学生带来不良感受,从而使他的思维效果受到影响。

总之,讲课的节奏同人的思想感情一样变化无穷,但是,成功的课堂教学必须是有相对的稳定的节奏变化规律。合理的调整好课堂教学节奏,使其达到最佳节奏状态才能符合新教材改革的教学观念,才能符合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上一篇:在英语教学中推进素质教育 下一篇: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无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