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美术教育与游戏式教学

时间:2022-07-11 03:41:10

儿童美术教育与游戏式教学

摘要:传统型美术教育能够满足成人的“视觉冲击”,但对孩子的全面发展弊多利少。将儿童美术活动与游戏活动进行优化整合,让孩子自主地进行创作,这对于培养孩子健康的个性、丰富的创造力具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传统型美术教育;游戏式教学

大多数的教师、家长在评价孩子的美术学习时,考虑的往往是“效果”,也就是,是否能够让孩子把一样东西画出来,让我们可以辨别并感觉到“非常相似”。因此,传统型的美术教育(以教师为主导,重视技法学习和美术作品原则,最大的效果就是“视觉冲击”,“像”件作品)满足了这个需求,满足了觉意义上的“愉悦和进步”。很多的教师、家长因此认为孩子学到了东西,看着孩子的作品每天都色彩斑斓,甚至越来越像、越来越复杂和漂亮,心里充满了成就感,觉得孩子很有“艺术天分”。很少有人会考虑得更深入些:这样的效果有什么意义,对谁有意义?

其实一个三岁左右的孩子,用笔在纸上涂鸦,完全是受其内心自发动机的驱使,满足视觉和动作上的需要。孩子从涂鸦起就开始创造一套满足自我表现需要的符号系统,只要成人不干预,他们会十分自然地运用自己创造的符号系统,按照自身的需要和愿望去表现自我,完成皮亚杰所说的同化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儿童的美术活动其实是一种游戏。孩子与美术材料互动的过程,就是将自己的经历和体验重新进行组合,并赋予新的意义的过程。而孩子的美术作品,则是孩子自我表现的一个部分,表现了他的思想、情感、兴趣和对外部世界的认识。

说儿童美术活动是一种游戏,并不意味着可以减轻教师的责任,相反,它要求教师付出更大的精力、倾注更多的心血、体现更强大的能力。它要求游戏的指导者必须精心组织、合理排序、循循善诱、耐心引导,以充分启迪游戏者的心智,充分发散游戏者的思维。无疑,儿童美术游戏对施教者提出了道道难题,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在指导中有的放矢,做到因人施教,使每个孩子在指导中都有所得。

一、转变观念,让美术活动成为幼儿自由的游戏

不可否认,在目前国内儿童美术教育的讲台上,虽然传统教育观受到愈来愈多的非议,但“为画而学”的教学方法,却仍然占有主导地位。究其原因主要是:绘画式的教学方法,易教、易学、易出成效,而游戏式的教学方法,却受到教师能力、教学环境、教学道具等各因素的制约,而难以推广施行。不少人振振有词:只要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不用成人的思维、成人的眼光来看待、要求孩子,并根据儿童特点,按照循序渐进、逐步深入、新颖丰富的方法来引导训练,孩子照样可以既学到具体的绘画知识,又能提高多种能力。儿童音乐、儿童舞蹈等姐妹艺术莫不如此。

把儿童美术教育与游戏进行整合,不但更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而且比传统教学法更有利于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绘画人才。游戏式教学不再注重绘画技巧的学习和绘画效果的评价,它根本不必考虑画得好不好、像不像,它注重的是孩子通过各种绘画活动,来充分宣泄情感、展现能力;它考虑的是教学形式、教学手段如何更具有丰富性、随意性、游戏性;它体现了儿童美术教育的根本目的,体现了绘画艺术发展的根本规律;真正使儿童美术活动成为让孩子自由翱翔的广阔空域。

二、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在美术活动过程中,美术技能技巧也是不可缺少,它是孩子将自己的情感、意向和观念托付于材料,使材料转变为表现的媒介,没有它,这种转变就不可能发生。教师应该通过教学,指导和帮助幼儿探索和驾驭美术材料。但是,由于每个孩子的发展水平各异,兴趣亦不相同,在教学中,要求我们要改变以往“材、统一要求”的做法,对不同的孩子提出不同的要求,进行不同层次的指导。

例如,以前我们教孩子画画,往往先给孩子出示一张范例,然后向孩子交代先画什么,后画什么,什么东西画在纸的什么位置,一切都按教师预先规定的方案做,最多只允许在内容上稍有变化。例如画头饰,示范的是小鸡、小鸭、小猫、小狗4种,让孩子任选一种,但是必须按教师示教的方式画。这种做法,使已经会画的孩子兴趣索然,依样画葫芦般地再画一遍;而对那些还没有很好掌握绘画的幼儿,不是无法成型,就是与老师的范例相差甚远,几次挫折就使其失去了信心。现在我们因材施教,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提出了不同的教学要求。同样是画头饰,教师给孩子提供的只是零件,如圆形、三角形、半圆形、矩形等,启发孩子可以用这些“零件”组装成各种画。教师虽然也向孩子出示了许多幅“零件拼装图”,但是更鼓励孩子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喜好去创造,这样的活动效果就与以前大不相同。

三、注重经验迁移与情感释放

社会学家的研究表明:每个孩子在成长阶段都会有特殊的需要。最迫切的成长就是满足这个需要。这也是美术教育经常忽略的问题。在孩子4--5岁的阶段,孩子最主要的成长需要是发展主动性、幻想和创造。因此,孩子越是更多的体会他自己的经验,他在以后的成长中越具备更多的主动性和自信心。处于这一阶段的孩子,最为关心和体验的也就是跟自己有关系的事物和想象的、创造的事物,对于更多的外在的、知识性的事物的接受,都只是帮助孩子想象和创造的基础。而儿童美术活动正是这些需要的表达方式。

例如:绘画《游泳》。因为没有示范的作品,孩子只能根据自己的经验来回忆。有个孩子是这样描述的:“我穿着游泳衣跳下去,一不小心我喝了一口水,我赶紧吐出来,我开始游泳,我游的时候,周围的水也开始动起来,还发出声响,我的手使劲划,我的脚很用力地向后面蹬,我游得很快。”

而另外一个孩子则截然不同:“我游泳的时候很害怕,我太小,水面太大了,我到处只能看到水,我要戴上一个救生圈,妈妈在岸上,我还没有学会游泳,我只能站在水中看着其他人游泳......”

这个绘画过程,远远超越了一件作品承载的信息。孩子可能表现出自己最真实的感受,最自由的体会和自己的情感。他没有受到任何的压制。经过这样的思考,孩子可以释放内心体验;而在技巧上,越是有体会的孩子,作品表现就越生动。

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深入实施,游戏式教学法必然会在儿童美术教育的讲台上占据主角之席。

上一篇:体育课上提高学生中长跑成绩的几点心得 下一篇:幼儿社会性发展教育的方法与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