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用新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美术创造力

时间:2022-07-11 11:16:27

浅谈用新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美术创造力

挖掘学科优势,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高素质人才,是我们所有教育工作者的愿望,美术教育者尤其责无旁贷,因为美术教育被公认为是培养学生创造力最具有成效的学科之一,是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良好渠道和途径。笔者结合近年来的教学经验,就如何在美术课中挖掘学生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谈谈个人的几点看法。

一、营造亲和的情境,激活学生的创造潜能

在老师营造的宽松愉快的环境里,学生会变得心情舒畅、思维活跃,能够最大限度地突发奇想,从而激发各种创造潜能。孩子们总是爱寻根问底,钟爱自然,常常为了自己的“研究”而丝毫不顾时间,有时还能从看似互不相干的事物中找出相互间的联系……这一切说明,孩子们天生蕴藏着创造的能量。细心的老师会发现,孩子们在亲切、有趣、宽松的学习环境里,常常会一边喃喃自语,一边兴奋地进行着他们的美术创作。如果你有意地看他们的作品,一定还会情不自禁地被他们的作品所感染。这种境界正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向往的最佳学习氛围。

春天来了,我们的老师带领着学生一起来到校外,呼吸新鲜空气,欣赏遍地的野花。学生们看到了刚发嫩叶的树木、小草,远处的小河边有洗衣的村姑,孩子们兴奋地脱下鞋袜,在河里相互嬉戏……这时教师让学生画一幅有关“春”的图画,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的创造潜能被激活了,一幅幅构图饱满、内容丰富、想象大胆的作品就这样被孩子们创造出来了。《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尽可能运用自然环境资源以及校园和社会生活中的资源来进行美术教学。我们的教学就是要创造亲和、广阔、自由的氛围,消除教学与环境的距离感,整体地利用环境资源。学生在富有情趣、美感的氛围中,其作品也是充满创造力、浸透着幻想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适宜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的情感随着不同的情境推进,自然而然地进入角色,体验情境,从而唤起创作的激情。情境的创设方法多种多样,在教学中我常常采用“以生活展现情境”“以实物演示情境”“以音乐渲染情境”“以画面再现情境”“以语言描绘情境”等方法,使学生在亲和的情境中感受美、联想美、追求美,为激活学生的创造潜能提供良好环境。

二、注重形象美的感受,诱发创造灵感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我一千次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情感的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在其观察活动中就初见端倪。他们或惊讶、或疑问、或怀疑,并用语言和游戏表现自己的创造。美术教育以形象教育为手段,目的是使学生发现美,诱发学生在美术课堂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灵感。

校园里一事一物、一草一木的变化,学生自己新买了奇特的文具、玩具等,他们都会迫不及待地将这些消息告诉大人或身边亲密的同学,并且会创造性地加以描述,说得有声有色,甚至手舞足蹈。凡是美好的、新奇的事物都是激发学生们的兴趣的源泉。初升的太阳、雨后的春笋、雪中的树木……在色彩缤纷的世界里,学生在感受形象美的同时,也在诱发他们的创造灵感。例如,我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手工泥塑创作课《夸张的脸》时,本课的教学对象为五年级学生,他们天真烂漫,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善于表现。课前我准备了《北方多闻天王》《头像》《青铜人头像》《阿福》等雕塑作品的图片,同时还准备了一些奇特泥塑实物并在课堂上展示出来,让学生仔细观察,从这些图片及实物形象中发现这些作品采用了夸张的变形手法,使形象更突出。通过给学生观看、欣赏实物形象或图片,让学生小组讨论、观察,去发现、感受这些作品的精湛技艺及其内在美。这样的教学让学生不知不觉已在头脑中逐渐形成泥塑的创作形象,再经过教师启发诱导、操作演示,使学生对作品的美的感受得到一步步的升华,创作的欲望越来越强,最后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泥塑《夸张的脸》的创作。作业时,教室满是学生的缤纷世界,作品五花八门,各具特色。因此,只有重视提高学生的形象美的感觉,才能充分地诱发学生的创造灵感。

三、启发自由想象,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贝尔纳说:“创造是没法教的,所谓的创造力教学,指的是学生要能真正有被鼓励开发并表达他们想法的机会,如此才能发展他们富有创造力的才能。”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启发学生自由想象、大胆想象,拓宽他们想象的空间。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浓,记忆力好,又富于想象力,能够初步做到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这些正是创造性思维的品质。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训练,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培养学生接受和运用知识的敏捷性、变通性、创造性,不断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进而培养其创新能力。如我在辅导一次科学幻想画时,一位学生创作一幅《月亮学校》,她在月球上画了一座学校,一位小学生正背着书包往里走。这样的画面空洞、乏味,学生的思维也停顿在这画面上。这时,我启发她:“既然是学校,那周围的环境如何?人们是利用什么交通工具到月球上?它和地球有什么关系?空中还有哪些物体?”这些有益的提示激发了学生的丰富想象。经过大胆的构思后,在这位学生的作品中,月球上耸立起一座座现代化的、形状奇异的高楼大厦,周围种满各式各样的奇特植物,世界各国的小朋友们乘着光速交通工具相聚在月亮城,空中的星星和这些小朋友们手拉手在太空中游戏。这种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不仅培养了孩子们细致入微的思考习惯,而且唤醒了学生全方位的想象力,激发了学生的创造热情。

同时,在教学中还要以设计一些故事、问题、谜语等来启发学生,让学生将自己的梦想、幻想大胆地用美术的形式表现出来,启发学生无界限、非现实的想象。这种想象活动更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创造兴趣,有利于其创造能力的培养,使其释放创造能量。一幅幅充满想象的儿童画,也许就是他们将来发明创造的“草图”,人们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使儿童这种潜能和天赋得到充分的展现和发挥。

四、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共同创造才能

孔子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合作学习改变以往单一的学习模式,它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了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能,促进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交往,拓展了自由活动的空间。合作的教学组织形式可以采用同桌合作、小组合作、男女合作等不同形式。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常会发现这么一些情况:有些学生想象力很丰富,但动手能力较弱;有些学生手工作品制作得非常精细,但思路狭窄。如果让这两类学生有机结合,取长补短,那么将是最佳的组合。如教学广州岭南版四年级下册《站立的纸筒人》,让学生小组间课前商讨分工准备一些废弃的纸筒、毛线、卡纸等,通过欣赏作品、观察制作方法后,以小组为单位,先进行讨论交流、分工合作,再充分利用所带的材料,创作一个或几个奇特而又有新意的“纸筒人”。在制作的过程中,编一个有趣的故事,取一个恰当的作品名称,并上台展示自己小组的作品。在这样愉快的合作交流氛围里,孩子们消除了顾虑,快乐地学习、创作。这种合作学习给学生带来了愉悦的审美情趣,使每个学生都体会到集体的智慧胜过于个人,从而培养了学生团结互助、合作交流的优秀品德,发挥了他们共同的创造才能。

总之,美术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教师应用新的教学理念,同时采用多种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途径,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保护学生的创造天性,唤醒学生的美术创造潜能,释放学生的美术创造灵感,让学生展开自由想象的翅膀,尽情地表现,这是我们当代美术教师的教育根本,也是我们美术教师的神圣使命。

(作者单位: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高陂中心小学)

上一篇:浅议如何让乡村幼儿园的游戏活动“活”起来 下一篇:从学生体验浅谈学校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