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工程师“10+5”培养目标体系建设探索

时间:2022-07-11 09:01:27

卓越工程师“10+5”培养目标体系建设探索

摘要:为贯彻“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目标要求,结合社会需求导向、工程背景应用、能力培养主线,提出了“10+5”培养目标体系,既满足国家对工科学生的基本理论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又结合卓越计划及专业特色,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达到贯彻工程意识、提高工程素质、强化实践能力、引导创新思想的目的。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目标体系;工程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36-0053-02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是我国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和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指导性文件。为贯彻纲要精神,将学生的培养目标具体化,增加可操作性,将培养过程落到实处,河北联合大学(以下简称“我校”)以“10+5”培养目标体系建设为抓手,全面制订了学生的培养方案,对落实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具有重要的意义。[1]

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如何加强学生思维及能力的并重发展,是培养目标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培养目标紧紧围绕人文教育、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及师生交流这一主线,在有温度的教育环境中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塑造人格,使学生真正成为知识扎实、能力卓越、适应社会需求的工程师[2]。

一、10+5培养模式的提出

“10+5”培养模式的基本内涵建设就是要为学生搭建一个成长的平台,在塑造学生个性化学习、终身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的基础上完善学生的知识及能力结构,为学生插上主动实践、创新的翅膀,在潜移默化中增进学生的卓越意识、主动精神,做最好的自己。学生习惯的养成对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为此从大一新生入学开始就围绕卓越目标培养进行教育,增强学生的使命感、责任感,让学生的四年大学学习生活有激情、有目标。

在制订“10+5”培养目标时,参照了“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本科培养部分通用标准及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该标准是制订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相关行业标准和学校标准的宏观指导性标准,在此基础上制定了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的通用标准及特色标准。其中,10条通用培养目标严格参照教育部下发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本科培养部分通用标准及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5条特色培养目标,则结合我校专业特色有针对性地制定。

二、培养目标、方案及体系建设

卓越工程师总体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及培养体系建设如图1所示。针对卓越工程师的培养,首先制定了精细化的培养方案,在培养过程中贯穿两条主线:知识培养和能力培养。在知识培养方面对课程进行了整合,重点培养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使学生达到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一般能力,同时提升创新能力;在实践技能培养方面,通过校内实践、校企对接、校外顶岗实践等环节的培养,强化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3]

为保证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质量,在培养过程中制定了严格的目标培养及考核体系。按照国家通用培养目标及我校专业特色形成了“10+5”培养目标体系,并将这一目标体系贯彻到卓越培养计划的始终,最终实现学生理论素养、实践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及交流沟通等能力的培养。

三、通识培养目标

通识培养目标也是卓越计划要求达到的一般性工程教育培养目标,旨在提供各种类型本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基本质量要求。结合教育部下发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本科培养部分通用标准和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制定了我校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的10条通用目标,该目标既符合国家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基本要求,又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容易在培养过程中进行贯彻实施[4-5]:

(1)具有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较好的人文科学素养。

(2)具有从事工程工作所需的基本数学、自然科学知识、经济管理知识,具备工程推理(系统辨识、建模、求解)能力。

(3)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科学理论、实践技能、现代工程意识及手段分析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参与生产及运作系统的设计,并具有运行和维护能力。

(4)掌握扎实的工程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具备系统思维能力,同时具备通过实验探寻知识的能力。

(5)具有较强的创造性和批评性思维能力,初步具备进行产品开发和设计、技术改造与创新的能力。

(6)对终身学习有正确的认识,具有信息获取和职业发展学习能力。

(7)了解本专业领域技术标准,了解相关行业的政策、法律和法规。

(8)具有较好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交流协调和团队融合能力。

(9)具有有效的人际交流、沟通、表达能力及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

(10)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具备全球经济、环境、社会背景下考虑工程问题影响的能力。

通过上述目标的培养,让学生达到知识结构合理、实践能力突出、逻辑思维清晰、表达能力流畅、写作能力精湛、自我学习能力不竭、创新能力活跃的目的。

四、特色培养目标

在卓越工程师培养过程中,将自动化专业学生四年的学习过程全部纳入到卓越培养体系,并提炼出五项自动化专业能力素质培养目标。围绕培养目标形成了理论教学及实践训练两条主线,保证卓越计划特色培养目标的实现。

1.专业类教学的课程整合

以专业类教学的大课程组建设为主线,将专业课及专业基础课分为四大类(电类基础课、控制理论与信息类课程、运动控制系统类课程、过程控制系统类课程),针对每类课程的特点进行教师配备,形成大的课程组,实现课程的系统整合。[6-7]

为保证整合后的教学效果,在课程组内部及课程组之间定期开展教学沙龙、教育教学方法研讨、听课观摩、教学效果信息反馈及分析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保证五项特色培养目标的实现。专业类教学的大课程组建设构建如图2所示。

上一篇:自噬与血管再生关系的研究进展 下一篇:浅谈市州级公共气象服务评价指标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