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电影,圆太空梦

时间:2022-07-11 02:23:17

用电影,圆太空梦

1902年,科幻片《月球旅行记》在法国上映。影片的灵感源自凡尔纳与H·G·威尔斯的科幻小说,由“电影魔术师”梅里埃自编自导并出任主演。在片中,梅里埃以其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为观众展示了一个神奇有趣的太空世界,让观众叹为观止。他将人类对太空冒险的假想还原在了银幕上,那一刻,观众如神游天际、登陆月球之上。

随着热门科幻片《地心引力》的上映,太空电影再次成为时事热点。《地心引力》的精彩在于,影片以出色的视觉特效为观众营造了一个近乎真实的太空世界,那里安静且危机四伏,人类在其中则渺小得像一粒尘埃。出色的太空体验则成为影片最大亮点,这也恰好是科幻片的一大特色,即带观众体验太空。

电影发展至今,科幻片一直是其中最具特色的类型。如果说剧情片是对生活的复制和临摹,那么,科幻片则是打造一个全新的世界。尤其在上世纪60年代之前,人类尚未登陆太空之时,所有关于太空旅行的经验都是来自人们的推测及假想。而科幻片则是将观众脑内的假想以真实的影像呈现在银幕上。某种程度上,在未登陆太空之前,人类已经以电影的方式率先进行了太空漫游。

这无疑是一项伟大的创举。毕竟在文字的年代,想象力只能以言语和文字的方式传播,并以想象力在脑中成型。而到了电影的年代,想象力则变得更具体,你会看到飞船的样子,也会看到宇航员的样子,可以更细致全面的观察他们的太空漫游经历。它让观众从形象上去认知太空世界。从梅里埃的《月球旅行记》、《太空旅行记》,到弗里茨·郎的《月里嫦娥》,以及《鲁宾逊太空历险》、《最先登上月球的人》等片,电影前辈们以想象方式为我们假想了太空旅行的各种可能。

随着《2001太空漫游》的上映,关于太空的科幻电影也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影片在展示人类伟大想象力的同时,还试图让幻想有据可依,为了拍摄太空漂浮,还制造了大型的离心机以制造人工重力。而片中出现的人机对话、平板电脑、玻璃坐舱等,也在之后的几十年中慢慢变成了现实。在这里,科幻电影不仅代表着想象力,更为未来的科技发展提供了某种方向,而且是更真实的以及可行的方向。

之后的太空旅行电影,大体朝着两个方向发展。一个是肆无忌惮的想象式科幻片,它继续打造着新奇、想象中的科幻世界;而另一种则是尽可能的以现实为依据,处处都遵循科学与理论,成为太空科技的影像延伸,并忠实记录太空旅行以及太空世界。由于并不是人人都能登上太空,那么电影则充当导游,带你前往那个世界。

想象式的科幻片或者叫软科幻电影,它主要以科幻为背景,去让人的想象力任意遨游。这其中以《星球大战》最为突出,影片完全虚拟了一个未知的科幻世界,那个世界有他们的编年,星系以及人种。他们像是我们的一个平行世界,你能从中找到些地球的影子,而更多则是来自创作者的想象,是一个梦想中的科幻世界。而真实的科幻片则常被称为硬科幻电影,他们以《2001太空漫游》为代表,以及随后的《2010威震太阳神》,以及《异形》、《银翼杀手》、《超时空接触》等片,影片虽然仍有很多想象力的元素或对未知生物的描述,但是整部电影却始终基于我们对当前科学的了解做适当延伸以及推论,更像某种影像的科学实验。

不过,无论是软科幻还是硬科幻的电影,它们都是一次关于想象力的科学之旅。依托人的想象,在大银幕呈现太空世界的种种奇怪。尤其在3D和IMAX等新技术出现之后,随着视觉特效的完善,科幻片展示的太空世界也越来越逼真了。这场关于太空的影像冒险逐渐真实,关于太空的想象竟也触手可及。总有一天,电影也将成为太空旅行的一部分,让观众足不出户,就可真实的体会太空的玄妙。

只要有想象力在,又有什么是无法实现的呢?

上一篇:养老地产投资新模式 下一篇:日本NTT公司收购两家美国云计算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