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老工业基地产业集群化与融入全球供应链的对策

时间:2022-07-11 01:13:13

我国老工业基地产业集群化与融入全球供应链的对策

[摘要] 全球经济一体化环境下,如何振兴我国老工业基地是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本文基于产业集群的观点,对我国老工业基地振兴的策略进行了探讨,指出产业集群化发展是老工业基地融入全球供应链的基础,融入全球供应链是老工业基地振兴的目标。并且阐述了老工业基地融入全球供应链的过程策略。

[关键词] 老工业基地 产业集群 全球供应链 融入

一、背景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我国加入WTO,国内竞争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的格局基本形成。在此背景下,如何振兴老工业基地经济,使其在全球化经济浪潮中重焕活力,成为政府机构、产业界和学者共同关注的焦点。产业集群是有效的区域经济发展载体和组织管理范式,可以作为研究老工业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目前基于产业集群的角度对老工业基地经济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1)利用产业集群提升老工业基地发展的可行性和必要性;(2)老工业基地通过产业集群实现振兴的策略。这些研究对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和方法,但过多地将重点放在老工业基地自身因素上,而对国际化的大环境考虑的较少。殊不知,老工业基地的发展是离不开国际竞争环境的,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必须以实现全球化、具有国际竞争优势为目标。有鉴于此,本文整合产业集群和全球供应链的知识,探讨老工业基地如何通过产业集群式发展,形成区域竞争优势,培育国际核心竞争力,最终融入全球供应链的对策。

二、基于产业集群的观点,提升老工业基地的竞争优势

产业集群作为一种区域经济现象,由于其异乎寻常的区域经济竞争力,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关注。根据迈克尔・波特的观点, 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是指在某一特定领域中大量相互关联的企业以及支撑机构在空间上的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的竞争力的现象(通常以一个主导产业为核心)。产业集群是将价值网络中的大部分增值活动整合到一个相对集中的区域,形成明显的区域竞争优势。并且,集群成员通过专业化分工、知识共享和信任协调、规模经济来获得成本优势。产业集群中往往会存在一家或少数的核心企业,它们在集群中扮演盟主的角色。盟主企业通过业务外包、供应链合作等多种方式为集群内的成员企业提供业务,并联合后者在市场上同其它集群或企业进行竞争。

根据产业集群的特点和我国老工业基地实际运作情况,我们有理由认为,目前我国老工业基地的产业集群效应不明显,更多的还停留在规模小、层次低、竞争多于合作的状态,老工业基地的规模经济效应和范围经济效应仍有很大的潜力。因此,老工业基地要想提升自身竞争优势,必须走产业集群化道路。

我国不同地域的老工业基地情况不同,在发展产业集群时,应区别对待。一般意义上,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来培育老工业基地的产业集群优势。

第一,突出主导产业,发展区域竞争优势,由产业聚集向产业集群转变。鉴于我国老工业基地目前的实际,不分侧重、平等地发展所有产业是不现实的,我们必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非均衡化发展方针,进行产业调整和企业改革,重点发展主导产业和优势大企业,以及完善配套中小企业,形成区域内的分工合作,大力拓展市场,实现由产业聚集向产业集群转变,产生产业集群带来的分工协作效应、竞争自强化效应、协同效应和区域品牌效应。

第二,大力推行老工业基地的产业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拓展利润增长空间。老工业基地产业属于传统产业,我们大力推行老工业基地的产业升级,并不是不要传统产业了,而是在发展传统产业时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高新技术带动传统产业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效率,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通常意义上,传统产业链条比较长,涵盖上游和下游许多配套行业,而目前老工业基地大多从事制造加工环节,利润较低。物流学家王之泰认为,高科技和服务业占据了全球供应链“V”型结构的两个高端,而目前在我国高速发展的制造业则处于供应链的最低端。而处于供应链最低端在全球供应链中获得的利润是最小的,因此,老工业基地的产业升级必须延长产业的生长链,向上游的研发和下游的服务领域拓展,朝着新型工业化、可持续性发展,这样才能拓展利润增长空间,增强核心优势。

三、老工业基地融入全球供应链的策略

全球供应链是一种旨在全球范围内整合资源优势,形成对市场需求的快速反应能力,以高质量、低成本满足客户需求的一种现代企业运作模式。

国际化的市场已呈现出需求多样化,甚至顾客定制化的需求模式,这就要求国际企业能够柔性、敏捷化地组织生产和配送,而全球供应链是满足这一需求的极好方式。为了满足不断变化的国际市场需求,国际企业势必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的联盟组织,组建全球供应链,通过信息共享,分工合作,共同应对市场需求,实现利益的最大化。老工业基地在基础设施平台、营销网点建设、人员队伍素质等方面具有的优势, 是位于全球供应链的核心企业所缺乏和所需要的竞争力要素。所以,我国老工业基地发展面临着极好的外部机遇条件。

黎继子等对全球价值链与我国地方产业集群的供应链式整合模式的分析为我们提出老工业基地走产业集群化道路,最终融入全球供应链提供了理论基础,可以说,产业集群化发展是老工业基地融入全球供应链的基础,融入全球供应链是老工业基地振兴的目标。由于我国老工业基地与国际化水平差距明显,老工业基地融入全球供应链注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将此策略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首先,采取本地化和区域化策略,形成结构合理的区域供应链网络,培养老工业基地“原发”竞争力。老工业基地必须基于产业集群的观点,以优势产业为主导,将重心放在国有大企业的核心能力构筑上,控制价值链的核心环节,将一些非核心价值环节转包给中小企业,整合相关资源,在老工业基地形成广泛的供应链网络结构组织和良性的竞争合作关系。这样才能避免企业业务雷同导致的恶性竞争,以及因参与企业过少而使区域供应链竞争力不强等现象,形成区域经济“内生”增长亮点,培育老工业基地的“原发”竞争力。

其次,采取“引进来”策略,包括资金,技术和管理等方面。我国是全球发展最快的市场,并且在劳动力成本和资源成本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已经成为全球的“制造工厂”。国际厂商将我国市场作为新的利润增长点,他们在资金、技术、管理和物流等方面优势明显,但进入我国后,在市场开拓、原材料供应、生产制造、销售渠道、售后服务等方面存在“瓶颈”。为了快速、低成本地进入我国市场,与具有核心优势的区域产业进行合作是行之有效的途径,因此,老工业基地可以利用这一机遇,重新进行战略定位,将自身的发展战略与全球供应链上核心企业的发展战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由国际厂商负责产品的开发设计,自身扮演好供应链上供应商、制造商、服务商等角色,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和区域优势,成为全球供应链区域化过程中有竞争力的一环。

第三阶段,实施“走出去”策略,大力拓展全球市场。我国老工业基地发展的最终目标应定位于自身主导全球供应链,这又分两个层次,第一,利用自身的产业集群优势,实行区域化生产制造,全球化营销;第二,自身做好技术和服务职能,实行全球化制造,全球化销售。第一层次是在我国老工业基地是存在的,但优势还不很突出,销售地多集中于不太发达国家和地区。第二层次是老工业基地发展的目标,它要求老工业基地专注于全球供应链的高端领域,将一些非核心、利润空间低的环节转包出去,在全球范围内寻找供应链合作伙伴,实现全球资源、经济、市场的又一次转型,在全球市场中获得更大的成功。

这三个阶段是相辅相成的,但不是不可逾越的。老工业基地由于处于不同区域(东部、中部和西部),以及资源条件的差异,参与国际化竞争的进程也是有差异的,我们应该因地制宜,区别对待。

四、结论和展望

本文从产业集群的角度对我国老工业基地融入全球供应链的对策进行了研究。首先,探讨了老工业基地产业集群化的策略,指出老工业基地必须发展主导产业和优势企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来培育产业集群优势,拓展利润增长空间。其次,对我国老工业基地融入全球供应链的过程分成三个阶段:本地化和区域化策略、“引进来”策略、“走出去”策略进行了阐述,指出产业集群化发展是老工业基地融入全球供应链的基础,融入全球供应链是老工业基地振兴的目标。进一步的研究应集中于老工业基地产业集群发展的平台搭建和全球供应链管理的实现机制等方面。

参考文献:

[1]Porter M E.:Clusters and new economics competition[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8, No.11

[2]王科:中国在全球供应链底端徘徊[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5/13

[3]刘蓉张毕西:全球化供应链的伙伴关系[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5年第8期

[4]黎继子刘春玲蔡跟女:全球价值链与中国地方产业集群的供应链式整合―――以苏浙粤纺织服装产业集群为例[J].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2月,第2期

上一篇:环保产业投入产出表的编制 下一篇:吉林省产业集群竞争力发展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