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6028例体会

时间:2022-07-10 10:11:00

微创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6028例体会

关键词 微创 小儿腹股沟斜疝 手术

关键词 微创 小儿腹股沟斜疝 手术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5.043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5.043

腹股沟斜疝是小儿外科领域的常见病,治疗上主要采用传统的腹股沟区大切口或腹腔镜下手术,创伤大,麻醉风险较高。现根据小儿腹股沟斜疝的特点,设计一种新的微创手术方式,即经皮下环投影处顺皮纹作一长0.8~1.2cm横切口供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2004年1月~2011年6月对6028例腹股沟斜疝患儿采用腹股沟区小切口微创手术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腹股沟斜疝是小儿外科领域的常见病,治疗上主要采用传统的腹股沟区大切口或腹腔镜下手术,创伤大,麻醉风险较高。现根据小儿腹股沟斜疝的特点,设计一种新的微创手术方式,即经皮下环投影处顺皮纹作一长0.8~1.2cm横切口供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2004年1月~2011年6月对6028例腹股沟斜疝患儿采用腹股沟区小切口微创手术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儿6028例,年龄5个月~10岁,平均2.5岁,其中男5648例,女380例,男右侧3388例,男左侧1412例,男双侧848例,女右侧228例,女左侧95例,女双侧57例。嵌顿疝83例,男72例,女11例,均手法复位或麻醉下手法复位成功后行手术治疗即微创小切口治疗。128例单侧腹股沟斜疝手术后对侧再次发生斜疝者,仍采用上述同样的方法进行手术。

本组患儿6028例,年龄5个月~10岁,平均2.5岁,其中男5648例,女380例,男右侧3388例,男左侧1412例,男双侧848例,女右侧228例,女左侧95例,女双侧57例。嵌顿疝83例,男72例,女11例,均手法复位或麻醉下手法复位成功后行手术治疗即微创小切口治疗。128例单侧腹股沟斜疝手术后对侧再次发生斜疝者,仍采用上述同样的方法进行手术。

方法:①麻醉与:采用氯胺酮静脉麻醉后,仰卧位,在臀部稍上方用棉垫垫起,使疝囊区皮肤紧张。②切口选择:在外环体表投影处即患侧耻骨结节外上方精索或子宫圆韧带位置,在精索或子宫圆韧带向上延续扪及不清时做一个顺皮纹的横切口,长约0.8~1.2cm。③手术方法:切开皮肤、皮下组织,用两把小纹式血管钳交替分离至提睾肌筋膜,女孩至子宫圆韧带,分离提睾肌在精索的前内侧可见乳白色的疝囊,提起并切开疝囊,继之用纹式钳提出疝囊后壁,越过精索血管和输精管横断疝囊,近端向上钝性游离至腹膜外脂肪,直至疝囊自精索及内环深面的腹横筋膜上分离下来,将疝囊颈部旋转360°~720°,用4号线贯穿缝扎,再用4号线结扎1次,剪除多余疝囊,近端自然回缩至腹膜前间隙内。如内环口过大,则在内环口处缝合1针以缩小内环。女孩由于圆韧带常与疝囊紧密黏附,可不予分离,在内环处一起结扎[1],同时达到疝囊高位结扎及封闭内环的目的。远端疝囊旷置,还纳回术腔,牵拉至阴囊底部,以防发生医源睾,缝合皮下组织,切口不需缝合,用3M敷贴将切口两皮缘对合黏贴即可。术毕用0.5kg沙袋压迫术区30~60分钟。麻醉清醒后即可进食、出院,1周复诊。

方法:①麻醉与:采用氯胺酮静脉麻醉后,仰卧位,在臀部稍上方用棉垫垫起,使疝囊区皮肤紧张。②切口选择:在外环体表投影处即患侧耻骨结节外上方精索或子宫圆韧带位置,在精索或子宫圆韧带向上延续扪及不清时做一个顺皮纹的横切口,长约0.8~1.2cm。③手术方法:切开皮肤、皮下组织,用两把小纹式血管钳交替分离至提睾肌筋膜,女孩至子宫圆韧带,分离提睾肌在精索的前内侧可见乳白色的疝囊,提起并切开疝囊,继之用纹式钳提出疝囊后壁,越过精索血管和输精管横断疝囊,近端向上钝性游离至腹膜外脂肪,直至疝囊自精索及内环深面的腹横筋膜上分离下来,将疝囊颈部旋转360°~720°,用4号线贯穿缝扎,再用4号线结扎1次,剪除多余疝囊,近端自然回缩至腹膜前间隙内。如内环口过大,则在内环口处缝合1针以缩小内环。女孩由于圆韧带常与疝囊紧密黏附,可不予分离,在内环处一起结扎[1],同时达到疝囊高位结扎及封闭内环的目的。远端疝囊旷置,还纳回术腔,牵拉至阴囊底部,以防发生医源睾,缝合皮下组织,切口不需缝合,用3M敷贴将切口两皮缘对合黏贴即可。术毕用0.5kg沙袋压迫术区30~60分钟。麻醉清醒后即可进食、出院,1周复诊。

结 果

结 果

全组病例术中均顺利找到疝囊,单侧发现疝囊时间1.0~3.0分钟,手术时间7.0~14.5分钟。1周复诊4287例(71%);1个月复诊1469例(24.4%);6个月复诊325例(5.4%);1年复诊185例(3%)。复诊期间无1例复发,均无明显手术瘢痕,术后2年复发7例(0.1%),远低于1.1%~2.2%[2],再次采用原方法治疗均治愈。本组病例术后1周复诊时有38例阴囊轻度水肿,均自行恢复,无阴囊血肿及医源睾出现。愈。本组病例术后1周复诊时有38例阴囊轻度水肿,均自行恢复,无阴囊血肿及医源睾出现。

讨 论

讨 论

病因与发病特点: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原因是腹膜鞘状突未闭,鞘状突原与腹腔相通,在出生前后开始闭合,若鞘状突闭合不全造成了发生疝的机会,腹内压增高是疝的诱发因素。小儿腹股沟管很短,约1.0cm,而且近乎垂直的从内环通向外环,腹内压增加时没有斜行腹股沟管的缓冲制约作用,压力直接指向皮下。婴儿多仰卧,两髋常屈曲,外旋外展,使腹肌松弛,收缩力下降,婴儿期很容易发生疝,幼儿期后腹股沟管长度增加,而且斜向潜行通过腹壁肌层,腹股沟管和内环的关闭制约作用逐渐增强,2岁以后疝的发生率有所降低。

病因与发病特点: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原因是腹膜鞘状突未闭,鞘状突原与腹腔相通,在出生前后开始闭合,若鞘状突闭合不全造成了发生疝的机会,腹内压增高是疝的诱发因素。小儿腹股沟管很短,约1.0cm,而且近乎垂直的从内环通向外环,腹内压增加时没有斜行腹股沟管的缓冲制约作用,压力直接指向皮下。婴儿多仰卧,两髋常屈曲,外旋外展,使腹肌松弛,收缩力下降,婴儿期很容易发生疝,幼儿期后腹股沟管长度增加,而且斜向潜行通过腹壁肌层,腹股沟管和内环的关闭制约作用逐渐增强,2岁以后疝的发生率有所降低。

手术时机的选择:婴儿腹股沟斜疝为先天性疝,是由于先天性腹膜鞘状突未闭所致,一般没有局部肌肉薄弱的改变,故通常不需要作修补手术就可以达到根治目的,只需行疝囊高位结扎术。手术治疗腹股沟疝已相当安全,可不受年龄限制,对于出生后6个月内发生的疝,若没有频繁发作或嵌顿,一般选择6个月龄后进行手术治疗,对于嵌顿性腹股沟疝手术时机选择更应注意,嵌顿后组织水肿,导致解剖关系不清,增加了手术困难或导致一些意外并发症,由于小儿疝囊颈和疝环较成人柔软,腹股沟管所受腹肌压力也较弱,而且小儿的血管弹性较好,因此受嵌顿的肠管发展至肠坏死的进展过程缓慢,故对于病程在12小时内的嵌顿疝可先试行手法复位。本组病例均手法复位成功或麻醉后成功复位然后选择手术治疗。

手术时机的选择:婴儿腹股沟斜疝为先天性疝,是由于先天性腹膜鞘状突未闭所致,一般没有局部肌肉薄弱的改变,故通常不需要作修补手术就可以达到根治目的,只需行疝囊高位结扎术。手术治疗腹股沟疝已相当安全,可不受年龄限制,对于出生后6个月内发生的疝,若没有频繁发作或嵌顿,一般选择6个月龄后进行手术治疗,对于嵌顿性腹股沟疝手术时机选择更应注意,嵌顿后组织水肿,导致解剖关系不清,增加了手术困难或导致一些意外并发症,由于小儿疝囊颈和疝环较成人柔软,腹股沟管所受腹肌压力也较弱,而且小儿的血管弹性较好,因此受嵌顿的肠管发展至肠坏死的进展过程缓慢,故对于病程在12小时内的嵌顿疝可先试行手法复位。本组病例均手法复位成功或麻醉后成功复位然后选择手术治疗。

术中还应做到:①切口避开腹壁浅静脉,减少术中出血。②游离及横断疝囊时,应注意保护精索血管及输精管,避免过度牵拉。③远端疝囊旷置,不需处理,避免阴囊水肿。④近端疝囊结扎后还纳时应牵拉该侧,防止上移形成医源睾。⑤切口用3M胶布黏合可缩短手术时间,切口平整无瘢痕,可避免皮内缝合形成的硬结及瘢痕。

术中还应做到:①切口避开腹壁浅静脉,减少术中出血。②游离及横断疝囊时,应注意保护精索血管及输精管,避免过度牵拉。③远端疝囊旷置,不需处理,避免阴囊水肿。④近端疝囊结扎后还纳时应牵拉该侧,防止上移形成医源睾。⑤切口用3M胶布黏合可缩短手术时间,切口平整无瘢痕,可避免皮内缝合形成的硬结及瘢痕。

传统的腹股沟斜疝是切口大,需切开腹外斜肌腱膜,疝囊高位结扎后重建外环,损伤较大,手术后腹股沟区肿胀、局部疼痛,至少卧床3~5天,给生活造成不便,增加护理难度。而腹腔镜手术虽然手术恢复快、创伤小,但因其对技术设备要求高,需要全身麻醉,手术费用高[3],目前临床应用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而微创小切口是在常规手术的基础上进行改良,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上述弊端,微创小切口对小儿损伤小,手术过程基本上无明显出血,达到了无血化手术的目标,麻醉清醒后即可出院,术后患儿痛苦轻,不吃药,不换药,不拆线,切口无明显瘢痕,家长乐意接受。能满足基层医院或家庭条件稍差的患儿的需要。

传统的腹股沟斜疝是切口大,需切开腹外斜肌腱膜,疝囊高位结扎后重建外环,损伤较大,手术后腹股沟区肿胀、局部疼痛,至少卧床3~5天,给生活造成不便,增加护理难度。而腹腔镜手术虽然手术恢复快、创伤小,但因其对技术设备要求高,需要全身麻醉,手术费用高[3],目前临床应用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而微创小切口是在常规手术的基础上进行改良,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上述弊端,微创小切口对小儿损伤小,手术过程基本上无明显出血,达到了无血化手术的目标,麻醉清醒后即可出院,术后患儿痛苦轻,不吃药,不换药,不拆线,切口无明显瘢痕,家长乐意接受。能满足基层医院或家庭条件稍差的患儿的需要。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施诚仁,金先庆,李仲智.小儿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50-252.

1 施诚仁,金先庆,李仲智.小儿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50-252.

2 李正,王慧贞,吉士俊.实用小儿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533-537.

2 李正,王慧贞,吉士俊.实用小儿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533-537.

3 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88-394.

3 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88-394.

存入我的阅览室

上一篇:乳腺癌的致病因素及治疗原则 下一篇:改良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