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数学创新型课程体系建设与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时间:2022-07-10 06:59:13

高等数学创新型课程体系建设与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摘要:当前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的教育,学校不仅要培养懂理论更要培养懂应用、能应用、会应用的复合型人才,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为此,而要对已有大学数学进行创新,分析不同院校各类专业数学的基本要求,创新现有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模式,以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培养。

关键词: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8-0110-01

目前,我国高等学校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是一个薄弱环节,数学教学观念落后,不利于学生能动性的发挥,教学模式单一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教学方法过死,满堂灌,注入式现象基本没有改变,束缚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因此,我们必需对传统数学进行创新,改知识传授为能力培养,改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一、教育思想的创新教育观念的更新

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全新的时代,这一时代的教育理论是全新的教育,他向传统教育思想和观念提出了挑战,使教学的组织形式、方法、内容发生一场深刻的变革,所以这些改革都要求教育思想必须创新,只有教育思想创新才会有创新教育。促进学生从依赖性学习转向自主性创新性学习。教与学的评价标准,以传授知识效果的评价转向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效果评价。考试考核目地从单纯检验知识的掌握转向关注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检验和培养,使考试成为自主学习的过程。学生的就业与创业教育将更多的体现在培育学生能够在自主创业的开拓精神。

二、教育制度的创新

原有的教育制度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更无法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要培养创新人才,教育制度必须创新,扬弃那些僵化的阻碍创新人才培养的旧制度。创设灵活多样有利于教育改革便于创新人才脱颖而出教育制度。

三、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不断创新

(一)数学建模融入高等数学教材中。在数学概念中引入数学建模过程,高等数学的微积分概念是现代数学精髓之一。事实上,在高等数学微积分概念形成中本身就渗透着建模思想,因此在数学概念的引入时融入建模过程是完全可行的;在求解微积分计算问题中保持数学模型引例,为了保持数学建模体系,因此在求解微积分计算问题时应该从引入概念实例着手。例如讲重积分时我们是用飞机机翼的质量为实例提出来的。通过所学知识点应用在往届数学建模竞赛中,例如,在讲泊松分布时通过一个“合理配备工人实力”概括的讲解泊松分布的应用,同时也将2001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B题—“公共汽车调度问题”以及2005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B题---“DVD在线租赁”讲解给学生,拓宽学生知识面,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数学思想解决实际问题。数学创新是创新教育的一个方面,数学创新不仅是数学理论的创新更重要是数学应用的创新,创新使学生走出课本,走出传统的习题演练,使他们进入生产和生活实际中,进入一个更加开放的天地,体验到充满活力的数学。数学建模是架于教学理论与实际问题之间的桥梁,数学建模活动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了同学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及论文写作的能力。

(二)微积分章节前后加入相应数学实验内容。数学实验是对数学建模内容的加强,通过数学实验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同时也让学生学会使用数学软件处理微积分中计算问题。通过数学软件提供数据做出图像或动态表现,使学生熟练掌握数学软件的基本操作,使学生有更多观察、探索、试验与模拟的机会。数学实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举措,是进行高校数学教学改革,促进学风建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拼搏进取和团结协作精神的有效途径。

四、教学方法不断创新

围绕现代化教学方法与理论进行探讨与实践,合理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辅助教学增加课堂信息量,增加数学图形的动态和直观演示,打破过去只传授知识的单一教学模式,改革成为传统知识和传授掌握知识的方法,特别注意一些简单朴素很重要的思想,贯穿整个课程始终,对重要数学思想反复强化,使学生理解。对重要概念讲清楚,讲清楚背景及形成过程,介绍其所体现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意义及作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革以教师为主体传统教学方法,注重问题式、研究式、启发式、探讨式教学。着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锻炼学生应用数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分别建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示范中心网页,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完全理解的内容可在网上进一步学习掌握和进行复习,学生也可以通过数学网页接受科普数学知识的学习等。改革习题课,使之学生主动参与开展讨论的重要环节。

五、考核方式不断创新

命题从知识立意为主转向以能力为主,加强了应用题、概念题、数形结合的判断题,并适当增加一些开放讨论题,注重数学基本能力的测试,在考试内容多种考核方式相结合,以及建立科学的评分方法。建立了数学试题库,实行教考分离,增强了考试科学性和公正性。实行教考分离聘请校外专家等,非任课教师命题,集中流水阅卷和统分核分,做好试卷分析、课程教学总结,查找问题明确改进方向。

六、开展创新实践活动

为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开展以数学建模为主要内容的第二课堂活动,吉林工商学院连续四年在吉林省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活动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既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以开拓了视野,也为数学教学改革一些新思路和新方法。同时参赛队伍逐步扩大,参赛水平逐年提高。开设数学建模选修课,鼓励基础好的同学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着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运用数学与计算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营造一个数学学习氛围,开展数学竞赛。通过这样的活动提高了广大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在数学素质培养上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高等数学为各专业课程提供必要的数学基础,为培养学生创新和思维能力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手段,为学生将来的研究和工作提供必备的数学素质和工具,为培养适应于地方经济发展应用型人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对高等数学进行创新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王艳玲.教师知识研究的进展与启示[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8,(1):11-16.

[2]曹一鸣.数学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王林全.高师数学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践与认识[J].数学教育学报,2001,10(2):88-90.

[4]米洪梅,方耀,卢玉文.高等数学教学方案的研究与改革[J].大学数学,2003,19(3):33-35.

[5]任玉杰.高校数学教学模式改革与数学实验[J].大学数学,2004,20(1):20-26.

上一篇:综采工作面运输顺槽用可伸缩带式输送机的优化... 下一篇:工业锅炉水处理技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