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专业学生社会实践论文

时间:2022-07-10 04:14:26

物流专业学生社会实践论文

一、学校建立健全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1.课程设置及教材编写要与实际情况相结合。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要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结构为核心,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教学内容上要突出基础理论知识应用及实践能力的培养,以物流业务管理能力和物流机械操作能力为核心去整合、优化课程。把物流职业资格标准中要求的知识技能融入物流专业的教学大纲中。

2.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直接影响到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教师知识的储备多少,能力的高低以及教学方法运用的有效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说,建立一支既具备一般的高等学校教师素质,又具备物流管理第一线的骨干教师队伍,是培养物流管理专业操作性人才的前提。因此,对于高职院校物流专业的教师来说,必须学历和企业经验都具备。这样就要求学校定期选送教师分期、分批到企业去锻炼,以掌握本专业的一些应用技能,完善实践知识。在教学中通过采用具体事例解释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很快地适应工作,从而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二、学校要加强物流专业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

1.建立校内模拟实验室、实训室,满足学生初步学习的需要。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学习物流技术的信息及管理知识已经是培养现代物流管理人才的关键。在校内建立物流专业模拟实训中心,配备先进的硬件设备以及行业内领先的各种专业软件系统,为学生提供计算机系统仿真模拟训练、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操作,注重物流基本作业流程实践,以提高专业技能和学生的基本职业素质。通过以上方式,可以增加学生对物流企业的感性认识,为将来走出校门,迈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2.建立校外参观、实习基地。俗话说得好“百闻不如一见”。如果没有实际操作锻炼,再多的理论知识也只能是“屠龙之技”。所以,为了培养出具备一定操作型、实践型的人才,保证达到预期培养目标,学校可以建立运输企业、仓储配送企业、商贸流通企业、生产制造企业等校外教学实训基地,让学生在学习期间有机会到相关物流企业顶岗实践,培养学生真正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实现理论与实际的有效结合。

三、学校与企业挂钩,建立实践基地,实行校企互动的培养模式

“校企互动”符合高职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符合高职教育的本质特征。它更强调学校、企业双向互动,充分体现学校、企业的各自优势,也能让学校和企业共同承担起培养人才的主体责任“。校企互动”可以从企业获得资金、资源支持,及时获得市场信息,有利于学院发展建设和提高办学水平。“校企互动”也符合企业培养人才的内在需要,有利于学校实施人才培养的战略,从而获得符合企业所缺少的人才。在高职物流人才培养中,学校与企业应发展为多层次、全方位的合作伙伴,紧跟市场变化,为其量身定制,打造实用型物流人才的合作模式。“校企互动”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从以下方面来构建。

1.企业入校模式。高职院校提供场地及其他各种服务,将企业引入到学校,建成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相对稳定的生产性实训岗位和教师研发岗位。或将企业的内训机构引入到学院,学院提供场地、设备等方面条件,双方共同打造“捆绑”式培训团队,为企业员工和学院的学生进行专业技能实训提供有利条件。

2.企业冠名模式。就是企业对学院承担决策、计划、组织、协调等管理职能,企业通过参与办学来参与学校人才培养。企业冠名班级,开设实验班,学费由企业支付,学生毕业由企业全部接收就业。并可通过设立企业冠名的助学教育基金,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和德才兼备的教师,同时将企业文化与企业理念传输给学生和教师,扩大企业品牌与无形资产的影响,也能发展一大批企业的潜在合作伙伴和客户群体。

3.订单培养模式。“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在充分进行市场调研的基础上,通过签订“订单”,明确三方的职责,并在师资、技术、设备等办学条件方面合作,通过学校、企业两个教学地点实施教学活动,使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到用人单位就业的一种产、学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开展这样的培养模式,可鼓励企业全程参与学校高职物流专业设置与调整、教学计划制定与修改、教学实施、实习实训等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充分发挥企业和用人单位的互动作用。同时使学校的专业设置更加市场化,教师的教学过程更具有针对性,教学质量更有保障。总之,对高职物流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方法和途径是多方面的,除了以上论述的内容之外,还应改革现有的考核方法,采取多样化的考核方式,强调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有机结合,注重过程考核和能力测评。

作者:李菁 单位:长春职业技术学院

上一篇:高层次人才风险分析论文 下一篇:高校校园网络风险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