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深加工贸易结转业务税收政策的探讨

时间:2022-07-10 01:16:17

对我国深加工贸易结转业务税收政策的探讨

[摘要]文章首先回顾了我国深加工贸易结转业务的现状,同时阐述了我国深加工贸易结转业务税收方面的相关政策,然后,对比了采取统一征税、免税以及“免、抵、退”税三种税收政策所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对如何利用税收政策促进我国深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深加工贸易;结转税;税收政策

一、我国深加工贸易结转业务的发展现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加工贸易货物监管办法》及国际上的流行的定义,加工贸易是指拥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采取进口原材料、辅料、零件或者配套件等,在本国加工成成品或半成品后再出口到国外,赚取以外汇体现的附加值的一种贸易方式。常见的加工贸易有来料加工、进料加工以及装配业务。

深加工结转业务指拥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委托另一拥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进一步加工本企业的产品(通常是已经进行初步加工的企业产品),然后再出口的一种经营活动。这一经营活动涉及进口和出口两项业务,对委托企业而言,深加工结转业务视同出口,应该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办理出口报关手续;对被委托企业而言,深加工结转业务视为进口业务,因此,也应该办理进口报关手续。

我国加工贸易开始于1978年,早期的贸易方式主要是来料加工,在这种贸易方式下,我国企业主要赚取加工费,不必承担贸易风险。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市场开放程度的提高,进料加工逐渐取代来料加工,并于1989年以192.5亿美元的进出口总额超过来料加工进出口总额。此后,进料加工飞速发展,牢牢占据了我国加工贸易的主导地位,到2009年,我国进料加工贸易总额为8276.62亿美元,占加工贸易总额的81.97%,而来料加工的贸易总额为1820.51亿美元,仅占加工贸易总额的18.03%,由此可见,进料加工贸易已经是我国当前加工贸易的主要方式(见下表)。

入世以来,伴随着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接轨,我国加工贸易总额飞速增长,逐渐成为我国对外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之一,加工贸易不仅有力地拉动我国外贸活动的发展,同时为我国提供了数量可观的工作岗位,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我国的失业率。由于加工贸易关注的是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在将新产品投入国内市场的同时,也为我国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基于加工贸易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国家对从事加工贸易的企业给与了很多经济和政策上的支持。文章从国家税收政策的角度,探讨了我国加工贸易,尤其是深加工结转业务的税收处理问题。

二、我国深加工贸易结转业务的税收政策简析

1.我国现行的深加工贸易结转业务的税收管理情况。我国目前并没有全国统一的深加工结转业务的税收政策,1999年出台的《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经贸委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完善加工贸易银行保证金台帐制度意见的通知》([1999]35号)中,对于深加工贸易结转业务的管理问题,主要涉及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关于深加工结转业务的审批、备案制度;二是深加工贸易的监管制度;三是深加工贸易的外汇核销管理;四是相关的税收管理问题。但是,关于深加工贸易结转业务的税收管理问题该文件并没有给出具体、统一的规定。2002年国家税务总局下发的《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管理操作规程》(试行)的通知(国税发[2002]11号)仅在第六条中注明 “……深加工结转的管理办法……的规定另行下达”。多年来,各省或者依据国务院下发各省的税收的具体政策,或者根据相关内销政策对本省的深加工贸易结转业务采取征税、免税或者采取“免、抵、退”税政策。

2.对深加工贸易结转业务采取三种税收政策的对比分析。经过对江苏、上海、浙江以及广东四个省份的深加工贸易结转业务的税收政策以及各省深加工贸易的实际发展情况的调查研究,现将对深加工贸易结转业务采取统一征税、免税及“免、抵、退”税三种政策的不足之处总结如下:

(1)对深加工贸易结转业务采取统一征税政策。经过调查研究,对深加工贸易结转业务采取统一征收增值税、关税等税收,将产生以下问题:第一,实行统一征税与现行的加工贸易的审批、监管以及外汇结算等政策相互矛盾,将造成外管部门、海关以及其他有关部门实际工作中的冲突;第二,对深加工贸易征税增加企业的经营负担,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企业竞争力下降;第三,对深加工贸易征税延长了企业业务链条,降低产品的附加值,这样将导致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减少,最终造成我国出口贸易额的减少;第四,容易造成地区之间税收的不公平。例如,深圳地区的深加工结转业务可以将结转国内的料件报出口至香港,然后再由国内相关合作企业进口,这样一来,利用自身区位优势规避了深加工结转业务的应缴税额。但是其他省份的企业不具备这一区位优势,所以统一对深加工结转业务征税势必造成地区间在税收上的不公平性。

(2)对深加工贸易结转业务实行免税政策。目前,我国有关省份主要是对进料深加工贸易国内部分的结转业务实行免税政策,实际操作中产生的问题是:第一,与政府“鼓励加工贸易企业使用国产料件”的政策相违背。对完全使用国内料件深加工的企业征税,将加重这部分企业的生产成本,企业从成本角度出发,将趋向于在今后的生产中用进口料件取代国产料件,这不符合国家的政策;第二,从税收管理角度来看,加重了税务部门的工作负担。由于不同企业同一产品使用进料的比重不尽相同,同一企业不同时期的产品中使用进料的比重也可能存在差异,导致税务部门难以明确确定免税与征税部分,加之各企业进口料件时结转环节也存在差异,这样大大增加了税务部门的工作负担;第三,不利于我国对加工贸易的规范化和统一化管理。国家为了引导加工贸易逐渐走向规范化和统一化,设立出口加工区,对于加工区内的企业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吸引加工企业向区内集中。但是对深加工贸易结转业务实行免税政策,将导致区内区外在税收上并无明显差异,反之,由于区外的监管以及约束方面弱于区内,从事加工贸易的企业更倾向于在区外从事生产,这不利于我国加工贸易的规范化和统一化管理;第四,不利于减少税额流失的现象。

(3)对深加工贸易结转业务实行 “免、抵、退”税政策。实行“免、抵、退”税政策产生的主要问题为降低加工企业向加工贸易区集中的积极性,与免税政策一样,不利于我国对加工贸易的规范化和统一化管理。主要是因为实行“免、抵、退”税后,区内区外的税收政策并无明显差异,这样一来,国家成立加工区就毫无意义了。

三、对我国深加工结转税收政策的建议

根据上述对比分析可知,“免、抵、退”税政策明显优于统一征税和免税这两种政策,基于目前对深加工贸易结转业务税收政策不明,结合实际管理过程,本文认为实行“免、抵、退”税,同时加强实际征税过程中的管理切实可行。具体建议有以下三点:

1.在全国范围内取消征收深加工贸易结转业务的增值税。一来可以统一全国的税收政策,减轻税务部门的工作负担;二来可以减少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2.扩大企业自,给予企业选择适用何种税收政策的权力。由于各个企业的规模、业务等方面的差异,企业的实际退税率以及最终应缴纳的税额不尽相同,为了减轻企业压力,鼓励出口,可以给予企业选择免税政策或者“免、抵、退”税政策的自。

3.适当提高企业的退税率。提高退税率可以有效地减少企业的生产成本,进而促进我国深加工贸易结转业务繁荣。

参考文献:

[1]郭吉毅.关于进料深加工结转业务税收问题的思考[J].税务研究,2003(7)

[2]周艳斌,苏秋,李楠平.对深加工结转出口货物征税与免税政策的辨析[J].国际商务财会,2006(1)

[3]赵书博.北京市加工贸易出口退税的调查与思考[J].涉外税务,2007(11)

[4]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国内采购材料进入出口加工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适用退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08]10号)

上一篇:《舌尖上的中国》,看什么? 下一篇:营销的终极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