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命题趋势分析

时间:2022-07-10 12:30:14

高考作文命题趋势分析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还有句话说:只有认准方向,才可能实现弯道超越。我们做任何事情,必须有目标,有方向。方向明确了,再加上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高考,一个被承载了太多期待的词语,一场被赋予太多意义的考试,每年都会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与焦点。根据高考改革方案,2017年是承上启下的一年,是尤其关键的一年,是高考改革的历史性节点,因此很多专家将这一年称为新高考改革元年。

看似深不可测的高考,其实还是有章可循的,关键是看考试评价、复习备考的依据:一是教育部考试命题中心下发的《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另一是与之相配套的《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研读这两个纲领性文件,结合近年高考作文题,对2017年高考作文命题趋势作分析,实在很有必要。

弘扬时代精神,坚持立德树人

近几年来,高考作文命题一直关注时代精神,坚持立德树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章合为时而著”,高考作文与时俱进的思想没有变,体现时代精神的宗旨没有变,一直关注社会热点,引导考生思考现实生活。

近些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但随着经济社会的繁荣,物质文明与人文精神的不平衡日益凸显。这一时期,高考作文更多地回归现实生活,命题的变化反映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我们应当意识到,高考作文命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思想,才能更好地突出时代精神,有利于发挥高考试题立德树人、和谐发展的独特功能。

2016年高考全国卷I作文 “奖惩之后”的漫画材料,来源于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这是关注学校生活、贴近学生实际的好题。题目具有较为纵深的思维空间,可以满足不同层次思维深度的考生,便于他们自由发挥。2016年高考江苏卷作文“是彰显个性还是提倡创新”就紧扣时代脉搏、突出焦点问题。材料引导语从“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与“有话则短,无话则长”这两句矛盾的俗语中导出“个性”与“创新”的话题,由浅入深,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无疑具有极大的诱惑力。毕竟,创新是当下时代的主潮,追求个性是年轻人的标识之一。2016年全国卷Ⅲ作文“小羽的创业故事”是折射社会生活,联系当下现实的典范。该材料是对福建福安一位茶农薛舒云创新致富先进事迹的改写,洋溢着当下时代的生活气息。材料内涵是一个多层次的具有复杂因果关系的故事,蕴含“规范”“合作”“分享”“创新”“应变”“共赢”等关键词,可以充分激活学生探究本质的思维。

弘扬时代精神,坚持立德树人,这种作文导向是明确的,与弘扬为文之道的优良传统也是一脉相承的,同时也契合了以德治国、依法治国的时代精神。通过高考“指挥棒”的作用,引导青少年关注社会、关注现实,从而砥砺其思想,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这实在是功在千秋的育人大计。

关注生活体验,注重以情感人

近年来的高考作文题更多地强调高中生内在的人生反思,强调高中生要多角度地观察生活、理解生活、表现生活,注重考查学生对人生的感悟能力。

我们知道,作文是高考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它反映着学生的人生态度与情感意志。作文应当写出真实的自我,我手写我心,文中要有“我”。在文章中彰显个性,彰显出一个合格高中生对生活的真实看法和情感。在写作中,我们应打开思路,在立足书本的同时,把眼光投向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

我想有一个家,家前有土,土上可种植丝瓜,丝瓜可沿竿而爬,迎光开出巨朵黄花,花谢结果,累累棚上。我就坐在那黄泥土地上,看丝瓜身上一粒粒突起的青色疙瘩……

这是台湾著名作家龙应台《慢看》中的一段话。读到这里,我们总是会在不经意间被这看似简单的幸福所感动。这种感动是作家热爱生命、用心感受生活的美好所催生出来的。其实,高考命题正是如此。《庄子》云:“不精不\,不能动人。故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威;强亲者,虽笑不和。”一篇优秀的考场作文须做到以情感人,以情动人,乃至以理服人。

我们笔下的文字需要穿越我们的情感色彩,这其中既包含对弱者的同情,也包含对好人的褒奖。通过手中的笔,从社会背景、人物性格以及其他方面去解读,文笔不必太辛辣,不必走极端,哪怕对“坏人”也需要有一种理性的、爱心的同情。

文章是有情之物,情感是文章之魂。春雨润物,滋润读者心田的,正是生活中的真善美、奔涌着的浓浓情。没有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深刻见解,是无法写出好的文章来的。真实情感是写作的基础,是作文成功的关键。请及时定格瞬间的感受,用文字记录下来,日积月累,就会为心灵的抒发打下良好的基础。

重在理性思辨,挖掘思维品质

“思维发展与提升”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之一。近年来高考作文题都不约而同地呈现出考查学生思维品质的鲜明特点。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深刻把握思维的深度与广度。

先看思维的深度。作文命题给考生预留了纵深的思维空间,可以检测不同层次考生的思维水平。如2016年高考全国卷I漫画作文“奖惩之后”,首先检测的是从形象到抽象的思维转换能力。考生对漫画内容解读深度的不同,就可能形成深浅不一的认知。再看思维的广度。作文命题给考生预留了立意与选材的广阔空间,可以检测考生的思维广度。如2016年高考山东卷作文“行囊”,材料中写道:“有的东西很快用到了,有的暂时用不上,有的想用而未曾准备,有的会一直伴随我们走向远方……”看完这段话,我们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比如说,“行囊”是什么?再紧接着来问,“行囊”与“旅途”有怎样的关系?最后再来问,应该怎样准备行囊?考生可以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积淀,选择自己有切身体会的事情来写。

我们需事先整理并把握一些辩证法观点,如认识与实践、现象与本质、全面与片面、感性与理性、主流与支流、局部与整体、内因与外因、质变与量变、主要与次要等等。借助唯物辩证法的思想,全面地、多角度地分析思考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避免走极端、犯片面性错误,才能写出思想认识深刻的高水平文章。

最近两年的材料作文非常强调思维的辩证品质,要求能闪现出人生的智慧。思辨、反思,旨在引导高中生认真思考问题,周密而严谨地探究问题的实质,从而引发他们的多元思考,这正符合新课改的方向。

记叙议论抒情,强化文体意识

“文体不限”,是指千军万马不再局限在某一种文体上,形式上给考生更大的写作自由,“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各路人马尽可大显身手,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文体来写。我们不禁要问,“文体不限”是否意味着“淡化文体”呢?

虽然“文体不限”,但是具体到每个考生,还是“文体有限”的。因为对每一个考生个体来说,都只能选择一N文体。语言的基本表达方式有叙述、议论和抒情,而考生在选择某一种文体进行写作时,一般是选择他最熟悉的一种文体。一旦选定某种文体,就要严格按照这种文体的格式和要求写作,还是那句老话――“写啥像啥”。“四不像”的文体,会招致阅卷教师的反感。

有的同学看了高考作文《赤兔之死》,就想写文言文;看了高考作文《患者吴诚信的就诊报告》,就想写实验报告;看了高考作文《乌鸦中的老鹰》,就想写寓言故事;看了高考作文《悲中行》,就想写诗歌……试问你们想过没有,如此勉为其难,以自己短处示人,不是为难自己又是什么呢?

材料作文为主,关注新闻事件

我们可以用这样一句话来概括当下作文的特点:材料作文一枝独秀,命题作文风光不再,话题作文渐渐淡出,材料作文、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曾经三分天下的局面已被彻底打破。这一时代作文的特点是倡导贴近学生的社会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的思想认识实际,贴近学生的写作实际等“三贴近原则”,力求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文可写。可以说,材料作文以其灵活的形式、丰富的内容、广阔的取材范围、巨大的灵活性以及多方面考查学生读写能力的优点,迅速赢得了先机,在高考中所占的分量越来越重。

对于材料作文,考生审题时要抓住材料的关键句,理清其中的逻辑关系,找准其最佳立意,注意例证的新鲜,保持素材的热度。对于命题作文,须注意化大为小,添加语素,拓展思路,可以用深刻的思想、浓烈的感情、不凡的构思、精美的语言打动阅卷教师。对于半命题作文,考生应该抓住半命题的提示或限制,加以联想,选取自己最熟悉的材料并适当发挥即可。对于话题作文,考生不能脱离话题的范围,要从小处着手,应尽量写得深刻些,切忌泛泛而谈。

对于风头正劲的材料作文,不妨参考以下四个步骤。第一步,阅读分析材料,理清其中的层次,用一句话概括出材料的主要内容,并且根据主要内容总结出关键语句;第二步,总结材料隐含的观点或倾向性;第三步,写出观点,注意是“我”的观点,不可人云亦云;第四步,验证“我”的观点是否与材料主旨相一致,有没有牵强附会的地方。

在媒体发达的当代,各类新闻层出不穷,新闻事件或其中的人物,都能让人思考,我们尤其要关注普通人物上“头条”的原因和简单事件背后的道理。热点新闻,往往能起到引人深思的作用,可以多角度分析,不同角度立意。

在信息时代,关注各类热点问题,能够阐述自我看法,是年轻人必须具备的能力。对于高中生来说,及时从新闻热点中挖掘正确认知,敢于正确发声,显得尤为重要。在关注新闻事件下的跟帖评论时,更要有自己的独到分析,这样,才能符合“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要求。

实施两个等级,“基础”“发展”并重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规定“作文考试的要求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并对“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的要求分别作了具体规定。把作文考试的能力要求分为“基础”和“发展”两个等级,是高考语文近几年一直坚持的重大举措,它的实施给中学作文教学带来了积极的影响和深刻的变革。

基础等级重在“基础”:要求符合题意,显现文体;思想健康,感情真挚;中心明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通顺;书写规范,标点正确。这些都是对中学生作文的基本要求,是一个高中毕业生作文水平是否合格的标准。

在此基础上,还要寻求“发展”:努力使立意深刻,使内容丰富,使语言表达有文采,使构思行文有创新。换句话说,重点要落实在“深刻”“丰富”“文采”“创新”四个词上。只要有一点突出,作文便可在发展等级上拿高分,因此考生必须在发展等级上做足文章。

从某种角度来看,在基础等级中,考生要做到的是“入格”,也就是写合格文;在发展等级中,考生要做到的是“出彩”,也就是写个性文、精彩文。这一评分标准的导向是明确的,既注重基础,又发展个性。也就是说,考生在练好扎实的写作基本功的同时,还要追求特色和创意。

作人结合,人品素养兼备

以高考促进素质教育、引导素质教育,是高考命题一以贯之的重要思想。作为集中表现一个人的思想品格和精神境界的高考作文,其命题更要体现这一精神。作文也是做人,文品凸显人品,高考作文坚持的是对学生写作能力和人品素养的双重检验。

古人云: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我们经常说,性情褊急则为文局促,品性恬淡则为文悠远。这也就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的人品素养大体是一致的。文章是传承千古的事业,高中生在形成自己文章的时候,其中的甘苦只有自己知道,其中的境界正是心性的自然流淌,是思想的精彩呈现。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写作一篇文章,成就一个作品,是作者认知上的总结和传声。长期以来,文以载道,一直是高考作文承载的使命所在。文章不是无情物,作文先要做人,应力求达到作文人格与真实人格的完美统一,力求通过优美的文章反映出文字背后优秀的人品素养。

上一篇:商业:苹果,从iPhones到 iCars 下一篇:多媒体学习资源在美术学科中的整合与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