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开展科学教育,促进幼儿发展

时间:2022-07-10 10:12:30

有效开展科学教育,促进幼儿发展

【摘 要】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我们在科学教育活动中, 要激发幼儿的科学兴趣,使兴趣创造动力,鼓励幼儿主动参与到科学活动中,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同时,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去认知事物,培养幼儿质疑、释疑的能力,有效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促进幼儿发展。

【关键词】有效;激发兴趣;体验过程;发展能力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那么,如何在《指南》背景有效开展科学活动,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促进幼儿发展呢,我个人觉得要想让科学教育有效开展,必须要从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度、参与度去激发其探索的欲望,提高探索的方法和探索能力,让科学教育活动走向有效性。

一、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使兴趣创造动力

兴趣是幼儿进行探索性学习的动力。幼儿对科学有浓厚的兴趣,这是调动幼儿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关键。教师要使科学教育成为幼儿全面发展的基点,就要求教学内容要根据幼儿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遵循吸引性、趣味性、直观性和实用性的原则,从幼儿现有经验和兴趣出发,增加新知识,打破旧的平台,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选取广泛适合的内容,提供丰富的材料,创设宽松和谐的环境,这些都必须是幼儿所感兴趣的,乐于接受的。只有这样,幼儿才会主动地参与,快乐地获得,自然地发展。如在J识“各种各样的洗涤用品”时,教师一上课就把幼儿兴致勃勃从家里带来的洗涤用品放在桌面上,同时摆放一些脏布,有油渍的碗筷,脏玩具等。然后让幼儿自由地观察,想办法使那些东西变干净。同时在不断的实验,交流,讨论中,享受了成功的喜悦,保存并发展了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二、鼓励幼儿主动参与到科学活动中,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

要让幼儿主动地参与科学活动中,教师首先要更新教学观念。在传统的幼儿教育工作中,教师往往都是幼儿的“控制者”,幼儿的所有活动都在老师预先设计和严密的控制下进行的,在活动过程中,基本上都是依据活动方案按部就班地进行,看似有条不紊,但孩子们基本上处于被动状态,忽略了幼儿的主体性,师幼间缺乏有效的交流。《纲要》中明确指出:“教师要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新型的教师是懂得认真学习和实践,把书本的观念转化为自我观念,达到内化和自觉化,对幼儿的新需要、兴趣和发现给予关怀和接纳从幼儿的发展出发根据自己班的幼儿的实际情况,设计组织多样化、幼儿易于接受的科学活动,让每个幼儿都能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去。

三、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改善幼儿的认知结构

幼儿对客观事物、科学现象的认识,是从感觉开始的,在科学探索活动中,运用的感官越多,他们的认识就越深,越准确。我们在科学教育的过程中,要充分地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使他们在观察、提问、设想、动手实验、表达、交流的探索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索的过程中,建构基础性的知识,获得初步的科学探索的能力,从每一个方面去改善幼儿的认知结构。如小班在认识“沙”时,通过“看、摸”,感知“光滑、粗糙”;在认识各种味道时,通过闻、尝等感觉去感知酸、甜、苦、辣;在认识“巨大的火球”时,让幼儿戴着太阳镜站在太阳底下,用眼睛看到太阳的形状,并通过自身的感受:头直冒汗,感知太阳确是一个大火球。由于在这些活动中,都让幼儿亲历,充分体验科学探索、科学发现的过程――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进行实验、互相交流、解决问题。幼儿在这一过程中也能建构基础性的知识,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四、在科学活动中,培养幼儿质疑、释疑的能力

科学教育是立足与培养幼儿在科学领域中能自主发展和持续发展的教育。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幼儿把新知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通过比较、分析、选取来理解新知识,并恰当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并鼓励幼儿大胆质疑,发展逆向思维和创新思维,从而使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得到提高。记得在《幼儿教育》的书刊上常看到一段文字:“一个中国母亲嫁给西方父亲,在一次郊游中,东方母亲指着牛教孩子:‘你要记住,牛是哞哞叫的’西方父亲马上反对:‘你不应这样灌输,而应让他自己去体会观察’。”这一段文字的确给了我们一个很大的启示,俗语说: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试。因此,在科学教育中,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质疑释疑的能力,有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

(1)给幼儿充分的探索机会。这个探索机会不仅仅是在材料的数量、品种等方面,还应包括探索的时间。因为丰富的操作材料能诱发幼儿去发现问题,充足的操作时间才能保证幼儿去解决问题。在短时间里幼儿解决不了问题,我们可把材料提放到区域里让幼儿进行更深入的探索、体会和比较。这样,既满足了幼儿的探索欲望,又为幼儿解决问题提供了条件。

(2)鼓励幼儿主动地进行讨论、交流,因为交流是科学学习的重要环节。在教育法中提出:“交流有助于幼儿概念的形成,并促进概念和思维水平由低到高不断地发展。”我们在教学中也深深地体会到:幼儿同伴间的交流,不仅有利于他们分享经验,交流各自的结果,还能帮助幼儿澄清自己在探索过程中错误的观点和操作的方法。

(3)在探索活动中,善于向幼儿提出具有启发性和针对性的问题,使幼儿在质疑和释疑中得到指导,并获得成功。所谓教师的主导作用,就体现在问题的设计上,只有富启发性和针对性的提问才能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才能懂得去质疑,提出问题,幼儿在遇到困难时,教师启发性的一个问题,就能帮助幼儿沿着科学的方向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要使人类和社会不断地进步,必然要有创造科学的人才,而这些人才就产生于我们的幼儿科学启蒙中。在科学教育过程中我们要引导幼儿从直接或间接的操作活动中,发现一些事情的属性和一些事物与现象之间的联系与关系,获得一些有关自然科学现象的感性认识,让幼儿经历科学发现的过程,培养幼儿发现新知的兴趣和能力,作为主体的幼儿,只有得到正确的科学启蒙教育,他才会主动地参与各种科学活动中,才能促进幼儿全面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2]《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2012年10月第1版.

[3]苏国安.《开拓孩子智慧的天空――风行于美国的创新素质教育部门》.

[4]袁振国.《教育新理念》,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

刘卫华(1974.11~ )女,汉族,广东广州花都人,幼儿园一级教师,主要从事幼儿教育工作。

上一篇:例谈垂直关系在几何综合题中的几种运用 下一篇:我国食品出口中有关检验标准违规的风险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