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跟鞋流行的时代性

时间:2022-07-10 07:53:40

浅谈高跟鞋流行的时代性

摘要 高跟鞋是服饰中比较重要的配件,它的发展迎合时代潮流,与时装的发展是紧密相连,不同的材质、装饰手法和变化多端的鞋跟造型使高跟鞋的设计灵活多变,在设计空间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采用文献法追溯了高跟鞋有代表性设计特点的发展历程,在阐述其生存价值的特性中体现时代意义。

关键词 高跟鞋 设计流行

一、高跟鞋的流行周期

(一)产生阶段:一般情况下,某一款式的流行是由鞋业发达地区某些专业组织或有实力企业的引导,通过各种媒体,如流行趋势会,或展览会、展示会、专业报刊、时尚杂志等,向社会不断推出下一季可能流行的式样,以引导消费,带动流行,新款型推出后,先是少部分人开始接受,这部分人往往是有品位、有个性、有一定经济基础的超前型消费者,他们是引导高跟鞋流行,推动流行的主要力量。有时电影或者娱乐明星的穿着也会对高跟鞋的流行产生影响,如电影《穿普拉达的女魔》曾经掀起了全球女性对高跟鞋狂热喜爱。

(二)流行盛行阶段:在少数超前消费引导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新式样,从众心理和渴望被社会所承认的心理促使摹仿者多起来,其新颖的造型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一些爱美的女性也开始跟风,于是流行开始普及。

(三)流行衰退期:从人的心理上来说,喜新厌旧是人的本能,一种产品被人看习惯后,就会产生厌烦的感觉,时尚是瞬息万变的,设计师或企业总是在不断的推出新产品,人们就又开始跟进和摹仿,形成新一轮的流行。这样在流行———衰退———再流行———再衰退中循环往复地向前发展。

二、高跟鞋流行的时代性

“喜新厌旧”是人类对各种事物的一种普遍心理反映,人们对一种毫无变化的事物看久了,就会自然地产生一种厌烦,本能的想寻求一种变化,鞋跟的高度通常在高和矮之间变化,设计师要不断推出形、色、质的创新变化。高跟鞋像时装一样,流行时间较短。在高跟鞋设计中,引人注目,有新意的鞋跟总是成为主角。具有鲜明独特的时代性。

17世纪的女鞋多为浅腰半高跟,造型比较尖俏秀美,鞋面上缕刻着花纹装饰,鞋口上有饰带和花结,玲珑华美。高跟有9.99CM,鞋身相当细长,鞋跟与鞋底连成一体,当时街上所有穿高跟鞋的行人都穿著相同款式的鞋子,因为受造鞋技巧所限,只能造出一个高跟鞋款式。17世纪末起人们开始尝试制造纤细的鞋跟,可惜支撑力不足,唯有加宽鞋跟的顶部以连接鞋底。18世纪路易十六时期,男人穿着的鞋子后跟上常绘有朴素的小型人像或浪漫的风景画。19世纪末期配合着前收后凸的裙式,穿高跟鞋非常谐调,白天多穿高腰高跟鞋,为使鞋型紧包脚型,鞋上有一排扣子,或者有橡胶松紧口。晚会和舞会上多穿豪华面料有刺绣的浅口。

从20世纪初,鞋的设计、制作及生产进步明显,法国首先推出用珠宝、水晶、玉器来装饰高跟鞋的国家,设计师们的设计越来越大胆。这时出现了后底窄小形鞋跟。20世纪20年代,人们认为的脚跟具有色彩,很性感。拖鞋成为风靡一时的时尚品。制鞋者开始在鞋上增加装饰,那些在鞋跟上运用的奇特的设计手法和形式把人们的注意力都吸引到了的脚跟上。精致的陶瓷、带有浮雕的多彩宝石、水晶柱体和莱茵石石块都曾经出现在鞋跟上。本世纪30年代,鞋跟的种类开始增多,由典雅的中形鞋跟到金属颜色的球体和V形鞋跟等。高跟鞋的鞋头变得不再象上世纪初那样尖而窄了,并有了露出脚趾的(Peeptoe)式样。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因战争而下滑的经济引发出鞋匠在制鞋和用料方面有更多的创意:从酒椰纤维、绳子、爬行动物的皮到网状织物、软木以及普通木头等等。欧洲设计师佛莱格默和佩鲁贾最早设计出了坡形高跟鞋。这样的坡形凉鞋与传统服装相配,既舒适又实用,而且与平跟鞋相比,它可以更好地美化小腿。鞋跟高而重的V形鞋跟的橡胶凉鞋是二战时高贵大方的鞋类代表。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奢华的晚礼服鞋重新出现,装饰着人造水晶的鞋子成为时尚的焦点。鞋跟越高、越耀眼、越能表现魅力就越受欢迎。

1855年巴黎帕拉帝斯·波森勒尔大街的皮勒特所设计的高跟鞋,要比当时流行的路易后跟更瘦,更直。20世纪60年代当裙子变得更短、腿似乎更长时,鞋头是笔尖状或凿子状,鞋跟也细了,到了1970年时,鞋跟完全变直了,有时甚至是方形的。鞋跟加以装饰材料在20世纪70年代非常盛行,90年代又再次复苏。罗杰?维维尔(Rogervivier)是设计足上用品的大师,他的设计作品既轻松爽洁又华丽宝贵;既重现了18世纪的魅力,又体现着强烈的现代感。鞋跟也因此变化丰富,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罗杰?维维尔曾在巴黎的美术学院学习雕塑,所以他设计的鞋子有着雕塑般的形式和质感。1953年,他进入迪奥公司工作。在与伟大的时装设计师合作的十年里,维维尔也创造了鞋子的黄金岁月。维维尔设计的鞋子最引人注目的部分通常是很有创意的鞋跟,诸如逗号式、卷轴式,球形、针形、金字塔形,还有蜗牛形等等。维维尔设计的一款细高跟的鞋,在鞋跟的末端穿了一只由莱茵石镶嵌的球状物。1953年,伊丽莎白女皇在加冕礼上穿着的那双用晶莹的石榴石散落在光艳的金色山羊皮高跟鞋就是维维尔的设计。为了展示女性脚踝的匀称、优美、人们更乐于用扣子系缚鞋口,而不是鞋带。

具有建筑气质的鞋跟形象是佛莱格默(Figueroa)的美学标准。这高尖的金属鞋跟以树枝杈形态为基础,手工塑造而成。佛莱格默(BernardFigueroa)说“在女人的脚跟和地面之间有很多可以利用的空间。佩鲁贾(Perugia)所创作的瓶塞钻鞋跟。用最节省的材料制作最有效的产品。而斯蒂夫(StevenArpad)设计的鹦鹉螺形鞋跟则与古希腊传统的建筑物有相似之处,他设计的山羊皮鞋的鞋跟很像紧紧缠饶的银线卷轴。普菲斯特(Pfister)设计的堆球鞋跟,考科斯(PatrickCox)在塑料凉鞋的后跟中嵌进一支艾菲尔铁塔小模型和纷纷扬扬的彩色碎片,有一种飘雪的意境。

三、小结

通过以上不同时期高跟鞋代表作的回顾,我们发现在大师的作品中表现的是一种创意构思,高跟鞋所表达的是一种艺术形式,具有鲜明独特的时代性。对于高跟鞋设计的发展历程,我们应用辩证、历史、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通过了解、认知高跟鞋的设计历程,汲取其设计中的精华,在今天的设计中把握设计时代的脉搏,紧随时尚的步伐,在设计中体现时代性。

参考文献:

[1]帕蒂森,考桑〔英〕著.百年靴鞋,安宝臖,李洪顺,白鹿译.中国纺织出版社,2000.

[2]润泽.从时髦走向实用的高跟鞋,西部皮革,1994.

[3]吴卫刚.服装美学,中国纺织出版社.

上一篇:持有至到期投资溢折价摊销探讨 下一篇:情绪劳动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带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