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汶 时间凝固细节

时间:2022-07-10 06:48:37

何汶 时间凝固细节

生活已经给予我很多。

从某种角度来说“上帝一直是公平的”。

有时候我们在抱怨的时候,请一定要学会用心倾听。

他,却是一直以生命的姿态在面对艺术,自然而然地将自己千变万化的情绪固定在画布的方寸间。

水的光波“绘声绘色”

“水”系列是使何汶一度名声大噪,到今天还被藏家不断追逐的重磅作品。何汶选择“水”作为自己的创作载体,在当下是和艺术家个人的创作脉络息息相关的。水作为自然界元素之一具有独特的魅力,它是万物之源,代表着生命与希望。它的灵动、飘渺、敏感,以及对光线的演绎都深深吸引着艺术家。它的流动性和印象派中对光的演绎有异曲同工之处,都有时空的因素在左右着这种瞬间的美,水将光线升华得更绚烂更丰富,一种如钻石般夺目的美。绘画作为一种视觉艺术,需要有一个潜在的媒介物。艺术家何汶选择了“水”,它的特质多少可以反射出当代人的精神层面:漂浮、空虚、孤独、焦虑。而水波与光的不确定性又孕育了无数种视觉表达的可能性,他用印象派表现主义结合中国传统大写意手法,对即刻感觉到的现实进行探索。在水的创作中,对于外界的瞬间感悟与艺术作品在创作中所营造出的可视形象,两者有时是相互矛盾作用的,画面中的人只是一种视觉符号。

通过描述各种人在水流中的形态扭曲、姿势的转变,揭示出当代社会中不同的人在不同的生活激流中迷失,但永远奋进,寻找生存的方式。

时间感衍生“看电影”

“看电影”是何汶继“水”系列之后的作品,相比水来说,“看电影”似乎和他更有渊源。何汶打小在电影院长大,小时候就已经和在电影院画电影海报的母亲一同画过电影海报。艺术家的童年总是会给其带来用之不竭的灵感源泉,以至于之后他将绘画目光转移到了“电影”上。但是此“电影”非彼“电影”,艺术家将自己源于对时间感的思考在“电影”中伸展延续,稀薄的色彩、笔触和节奏中,描绘着由电影图像引发的忧伤、孤寂、落寞的情绪,由此导致了观者种种认同与伤感的情怀。电影系列的副标题还是用的具体的电影名字,如看电影――《红高粱》、《花样年华》、《大红灯笼高高挂》等等。他是这么“看电影”的:他选择自己钟情的一些有着中国特色的电影片断,直接临摹到画布上,类似于我们小时候传看的电影连环画,说得专业一点就像电影的分镜头剧本。当然他不是简单地写实性移植电影中的某个人物或场面,而是采取了一种相对客观的意向性的描绘。何汶有时会将电影的同一场景连续画上两幅,甚至张曼玉在《花样年华》中抽烟的玉照他连续画了五幅,渐进式的排列,如同电影胶片的切分画面。这种语言方式的探索与实验,既保留了他艺术寄情的细枝末节,又凸现了作品自身惆怅、虚幻的神秘性,并实现了他的镜中之境与象外之象的寓意。

风生水起“盛世晚宴”

画完这些有着记忆印象的看电影之后,何汶创作了其艺术家生涯中不可忽略的作品《盛世晚宴》,此幅作品的原型来源于达芬奇的巅峰之作《最后的晚餐》。对西方艺术的借鉴一直是中国当代艺术家学习的―种方式,何汶却巧妙地引用了《最后的晚餐》中暗含着的这股意味,将这部描绘耶稣临死之前各门徒栩栩如生表情的作品带给观者的思考直接引入画面。《盛世晚宴》按照《最后的晚餐》的构图形式,却将门徒换成了活跃在当今社会的各界精英,这些精英被各就其位地写照在画面上。艺术家将画面背景设定为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来袭的场面,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大家都在向“成功人士”靠近,大家都在为成为“精英”而不顾一切地对自己狠。我们的“精英”在面对灾难的时候到底会是什么样的表情呢?我们是否要追求这种被动的价值定位?这是艺术家带给我们需要思考的,也是《盛世晚宴》之所以在当下特定的环境中出现的主要原因。

“深入浅出”落定生活场景

从2009年开始,何汶一直在关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包括从两点一线的生活中汲取。用他的话说,“我开始对眼皮底下能看到的一切有兴趣”。有艺术家的生活经历,孩子的出生镜头,生活中的旅行,喜欢的球赛,乃至国家新闻大事等等。他试图从自在、自足的角度去关照日常生活中的细节,抓住稍纵即逝的时光。医院里小孩出生的镜头,人们生活中消遣打麻将的场景,仿佛我们曾到过的某个景点留影,刚在微博上被网友呐喊吐槽的各种热点活动……这些被我们忽略了的镜头被艺术家直接地剖析在观者面前。艺术家通过写实的手法,将所有的生活切面平和化。这样的画面很自然地走入我们的内心,或深或浅。他的“生活场景”系列,发展到后来越来越意象性,越来越观念化。实际上这里面包含了参禅的三重境界,既是一种质朴的回归,也是一种自在的升华。而何汶由此演绎出来“艺术即生活,生活即艺术”的命题,正是当代艺术打破封闭的精英系统与金字塔结构之后,重新回到社会生活中提炼自我、传播解放意识的人文起点。

“爱”是深刻的体验

iTalk:“爱”在每个人眼里都是不一样的,你理解中的“爱”是什么样的?

何汶:爱就是一种感觉,生活有意思的是那些不断能触动你的细节。爱其实是一种广泛的概念,是人的一种深刻的体验感。

iTalk:“爱”这个词在你的生命中占据怎样的位置?

何汶:一天都不能没有。我之前说的体验感很重要,这种体验感在我这就是爱,对人、对物的触动。我特别喜爱去观察一些事物,比如大自然中的一棵树木,一个自然场景,一幅有意思的画面。我会在观察这些事物的时候,和它们建立一个很好的交流和关系。

iTalk:这和你是一位艺术家有直接的关系吗?

何汶:或许吧,人能做什么其实一是环境给的,环境给你一个什么样的条件、你能做什么。二就是你的能力到哪儿,你能做什么。艺术家这个职业,我认为第一是和我从小生活的环境有关系,我母亲是电影公司的,当年的工作之一就是画电影海报。我童年很强烈的印象就是这些电影海报,以及相关的种种。人其实做什么都是跟着自己的心走的,心到哪里,却又是和这些外界的种种有关。

iTalk:你的作品看电影系列,作品题材取自于爱情主题的《青春》等爱情文艺片,想传达给观者一种什么样的信息?

何汶:看电影系列,我准备素材就长达两年的时间。我一直在心里对电影本身有一种特别的感情。那些迷幻的电影镜头,凝固在镜头中的时间感,都是我迷恋的感觉。我没有特意要去给观者一些什么东西,只是想更完整地将自己这种真切的感受表达出来。我觉得所有的艺术标书,只要是真实的,就是好的。观者也定会找到一些共鸣,人其实最后都要退掉身上一些非真实的东西,最后真正回到自己身上。

iTalk:“爱”是作品要渲染的主题吗?

何汶:不是刻意渲染的,是自然、真实流露的。所有的东西都不会是由一种元素构成的。我这么多年来一直专注于架上作品的创作,很重要的一点是因为我觉得做什么事情一定要专一和坚持,至于画面带给观者一个怎样的主题感受,我觉得爱肯定是没错的。

iTalk:最近的作品生活场景系列很关注人们的现实生活,为什么会有这些改变?

何汶:人都是会变的,呵呵。开句玩笑,人不可能将眼睛一直放在一件事物上。做艺术需要更敏锐,更专注于自己要表达的东西。可能这与我自己的生活变化也是有关联的,我将创作脉络从之前的看电影系列进行了一个拓展和延伸。这也是很自然的一个现象,就像你年少的时候以为爱就是爱情一样,之后你才会将爱之概念扩散、放开,我的艺术创作也是必然会有这么一个打开的过程。

iTalk:是一种更“包容”的状态吗?

何汶:当然,是会更包容,更广泛。但是人还是要在自己当下的环境中看自己能做什么,然后最大限度地一步一步往前走。

iTalk:你觉得你的作品中这种爱的渲染和你的生活有怎样的关系?

何汶:说一句大家耳熟能详的话,“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我是切身体会感知这句话的,生活永远是我们创作的源头。我一点都不例外,我的创作养分和自己的感知有莫大的联系,而这些所谓的感知却又都是来源于我的生活体验。从水系列作品到看电影系列,再到之后的盛世晚宴,再到之后的生活场景。这些表象上创作题材的转换和我的生活体验是有着直接关系的。

iTalk:有看到你在媒体采访的时候说过你的艺术道路上,妈妈是你坚强的后盾,你觉得妈妈给你的是什么?

何汶:支持,强大的心理上的支持。人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最难的是自己会有些许的不自信。我亦是如此,我的母亲是一个很伟大的人,当然相信每个孩子心中的母亲都是伟大的。我母亲在艺术上对我的影响也是很深厚的,从小时候带我画电影海报,到今天对我的肯定和疏导。

iTalk:爱情,亲情,友情,你怎么排序?

何汶:亲情、友情、爱情。

上一篇:徐正曦:“表演是绽放自己的惟一力量” 下一篇:让肌肤与希望一起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