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工程管理模式的优化研究

时间:2022-07-10 06:22:45

有关工程管理模式的优化研究

【摘要】 建设工程管理模式的选择对一个工程项目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文章对目前的重要几种建设工程模式进行探讨,并分析它们,针对存在的问题作出对工程管理模式展开的优化举措。

【关键词】 建设工程模式 优化 工程项目管理模式

为了节约项目成本,实现项目管理模式最优,对项目管理模式进行优化是必要的。本文章简单介绍了几种主流建设工程管理模式,并对其进行剖析。

一、建设工程管理模式及其存在的问题

1.设计-招标-建造模式(DBB)。这是一种传统的模式,国际上的各种合同条件的项目大多使用此模式。它的特点是工程项目必须按照“设计-招标-建造”顺序的方式进行实施。在合同的约定下,参与项目的业主、工程师以及承包商的权利、责任、利益分配明确,各自履行着义务。但是由于其具有完成一个阶段才能开始另一个阶段的顺序模式特点,导致其施工衔接刻板,在设计基本完成后才开始施工招标,延长了项目周期,进而增加了管理费用。此外还容易出现三方之间协调困难,责任不清的的缺点。建议在DBB模式下,业主要进行大量的协调工作,充分利用市场竞争选择工程费用最合适的合同。同时要防止把关不严而造成无法挽回的代价失去DBB模式的优势。

2.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DB模式)。此模式的特点是由承包人负责项目全程的成本、工期、监管,并且提供创新设计和施工工作。由于DB模式本身的特点,因此适合投资少、工期短的建设项目。此模式一般适用于积累了一定经验、便于投资控制的工程如普通的住宅建筑。但也不乏一些管理、组织水平高的承包商采用D-B模式作大型的建设项目。D-B模式增加了总承包商的风险,并且对发包人的管理水平有很高的要求,同样的也要求建筑商有更高的抗风险能力、有更雄厚的经济实力,对筹划剪短做好充分准备。

3.EPC模式(Engineer-Procure-Construct)。EPC是指公司受业主的委托,承包了工程建设实行的若干阶段甚至全过程。这种模式充分体现了设计在工程建设中的主要作用,有利于项目建设方案的不断优化。此外有效克服设计、交易、实施工作之间的矛盾,合理的衔接提高了项目建设的进度、降低了成本以及保证了质量,最大限度的发挥了工程项目各方的优势。但是由于业主主要是通过合同对承包商进行质量监督,因此承包商的责任大,对承包商选择的好与否影响整个工程。但业主对工程参与程度少,控制力度小,业主与承包商之间经常难以互相理解和配合。

4.建设-管理模式(CM模式)。CM模式是由业主委托CM单位,采取边设计边施工的方式。这种模式特别适用于周期长,建设复杂的工程,采用CM承包模式可以做到设计与施工工作相结合,协调采用创新工艺,提高了工程项目的实施质量,还有利于集中管理,严格监督控制工程质量。此外,与传统承包方式相比,CM承包模式的工程造价方面控制的更具合理性.GMP 减少了业主在工程造价控制方面的风险,施工任务每个分包的合同价格都是经过认真谈判在双方互相理解的基础上决定的,因此最终形成的合同总价易于接受,减少纠纷。

5.设计-建造模式(DBM模式)。在DBM模式下,通常由某一公司或其它承包单位负责项目的设计与建造,因此由于项目的责任比较单一,它带来的好处是项目成员之间易于沟通,避免争议。在单一承包商内部成员之间各自的责任得到加强,充分发挥各自的竞争力,最终达到缩短项目工期的目的。但是单一承包商负责设计与施工,不仅减少了工程师与承包商之间的监督与制约的作用,同时减少了业主对项目建设工程的控制。DBM模式需要业主具有强大的监督意识和能力,也需要建筑单位强大的技术力量和经济实力。综合两者才能确保项目顺利进行和交接。

6.建造-运营-转让模式(BOT模式)。此模式是政府将基础设施建设、经营权交给私人项目公司,项目公司在运营项目期间拥有项目的所有权,但在期满后无偿移交给政府。采用这种模式能减少投入做大项目,他不同于传统的融资方式,项目债务不出现在资产负债表上,减轻了债务负担。项目公司由于承担的更多风险,会采用更先进成熟的管理机制,保证建设进度保质保量的按时完成。

二、我国工程建设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1.我过工程建设管理模式存在众多问题。我国的建设领域一直存在着重视技术而轻视管理的弊端;市场经济体制中需要遵循市场规则,但政府没有采用正确的经济手段;政府主管部门在工程管理中出现失误;政府的过多干预不但不利于投资建设反而会造成黑幕和不公平竞争;行业的创新能力有待提高,合同体系待完善。

2.我国长期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的缺点。我国国有企业或政府单位经常是很多项目的业主,他们在投资或施工的进度中不能很好地考虑项目的实际要求,或掺杂许多额外因素导致工程不能保证质量。业主经常不乐意将投资控制交予负责单位,,但在控制投资时却缺乏专心能力。

3.国内监理经常只重视施工质量而忽视了投资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以及合同管理和组织协调等方面,一名好的监理是需要应当对各方面都十分精通的。原因在于我国的上一辈监理大多从施工一线过来的,虽然能熟悉施工工序并控制施工质量,但缺乏对其他方面的熟悉程度,

三、工程项目管理组织模式的优化

1.为了能有效的控制工程管理的执行,推行项目管理法人责任制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在责任制调控监督下,法人需要全面负责建设工程的计划,投资,施工到运营管理的过程,但也享有责任制规定内的自。

2.项目经理必须通过各方面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和创新精神。一个好的项目经理除了要具备相关的专业能力,还应提高自己的执行力,学会调动项目团队的积极性。此外为了充分利用资源,项目经理要有一定的协调能力。

3.我国应该逐步完善建设类的法律体系,要求政府主管部门按照市场经济体制运用法律管理,不过多干预项目投资,杜绝暗箱操作,防止不公平竞争等违法行为。

4.我们建设领域很多有雄厚经济实力的国有企业,因此在操作中免不了很多不理性因素的发生,事业在建设项目的进程中会受到这些因素的干扰,导致项目管理工作缺失以致不能更好的完成项目工程。这就要求国家给予有活力的自其实更好的支持,这样企业才能按照市场要求更好的配置资源。

5.优化工程管理模式必须发展与实际情况想使用的项目管理理论,加快推进创新项目的管理方法体系,全面提高项目的规范化和职业化。还应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建立专门的人才培养机制,提高从业技术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大环境,建立具有实际操作意义的项目进程管理方案。

6.在工程的每个阶段都要做好投资控制、进程控制、质量控制、合同管理以及全面协调方面的工作。监理单位应与业主沟通另聘顾问单位,这样能有效的协调项目的运作过程。为了实现项目得到最高效益,设计单位应全程参与工程的运行,从而能使工程高效保质保量的完成。

四、结束语

一个工程的管理模式对项目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必须对管理模式进行优化,才能合理的、更好的保证工程完成的最终质量。

参考文献

[1]王伟庆,曹建章.关于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探讨[J].建筑经济.2004(11)

[2]吴必龙,郭京.轮转变我国工程项目的管理模式[J].建筑经济.2006(04)

[3]张顺强.浅谈建筑施工企业总承包管理模式的探索[J].当代经理人.2006(06)

[4]贺建芬,项目公司在BOT模式中的风险分析[J].中国市政工程.2001

上一篇:生态文明形势下的土地整治初探 下一篇:医院基建档案的重要性及有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