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优化产业结构的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

时间:2022-07-10 04:33:50

韩国优化产业结构的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

[摘 要]本文首先探讨了中韩两国现在的产业结构差距,特别是制造业内部技术差距,着重研究了当前韩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情况,韩国制定了与时俱进的产业发展战略,推动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总结韩国优化产业结构的主要经验,重视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再通过政府的产业政策的指导,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加速韩国产业结构向高级演进速度。韩国优化产业结构过程对中国有深刻的启示,依据经验提出了相应三点发展战略来优化我国产业结构。

[关键词]产业结构;韩国;优化;经验;启示

[中图分类号]F1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4-0024-04

1 导 言

纵观韩国经济发展过程,韩国只用了很短的30年的时间就取得了西方发达国家用了100多年进行工业化获得的成就,这主要是因为韩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对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采取了因时制宜的经济政策,依托科技创新,推动产业结构不断向合理化和高度化发展,使其迅速成为一个经济强国。现今中韩两国的差距有多大?韩国是如何调整产业结构的?面临产业结构调整的中国可以借鉴韩国成功发展的经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2 中韩两国产业结构现状比较分析

2.1 三次产业占GDP比重分析

首先从国民经济的宏观层次比较,30多年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GDP 从1978 年的1482亿美元增长到2011年的73011亿美元,2011年人均国民收入5432美元。而韩国1978年的国内生产总值O 511亿美元,发展到2011年达到11638亿美元,2011年人均国民收入为23749美元。中国经济总量高于韩国,但是人均收入还落后韩国很多。

下面分析中韩两国GDP和就业量中一二三产业结构各占百分比的变化情况。从图1中可以看出,中韩两国的产业结构演变呈现显著的差异。从1990—2010年三次产业占GDP的比重来看,中国的第一产业比重不断降低;而第二产业表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上涨,但发展相对比较滞后。而韩国的产业结构变化趋势则是越来越高度化。第一产业比重到2010年降到了2.6%;第二产业比重在缓慢下降,但仍然起到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第三产业比重增长最快,对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增长作出了巨大贡献。

从就业结构比较,中国就业人口大多集中在第一产业,虽然这个比重正在慢慢地下降,但是由于第一产业农村人口的基数比较大,即使到了2010年仍有超过30%的比例;中国就业人员比重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韩国的情况与中国截然相反,2010年韩国第三产业所吸纳的就业人口比重最大,接近70%。第二产业就业人口比重有小幅下跌趋势。

总体而言,在中韩两国的产业结构变化趋势表中,体现了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1)中国产业结构发展变化是第一产业在GDP的比重逐渐缩小,第二产业占主导地位,第三产业比重持续上升,处于工业化发展的中期。而韩国第一产业已经降到很低的比例,第二产业比重正在慢慢地减少,第三产业取得突飞猛进发展,韩国的经济已经进入工业化发展阶段的后期。

(2)就业表现中,韩国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低于5%,而中国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仍高达30%以上。因此,随着中国经济发展不断地推进,如何妥善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是未来的产业结构调整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3)中国服务业在GDP中比重为43.1%,但韩国第三产业比重逼近70%,二者悬殊之大,将中国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的速度暴露无遗。但是在这里,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虽然韩国第三产业比重高于第二产业,但第二产业的劳动生产率依然高于第三产业,2010第二产业对国民经济贡献率仍超过40%。所以,第二产业在韩国的国民经济中仍然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2.2 中韩制造业内部结构比较

2.2.1 轻重工业比较

制造业是一国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动力来源,本文接下来对中、韩两国制造产业中的轻重工业结构进行比较分析,可以比较出二者之间综合国力和技术水平的差距。

首先,从图3可以看出,中韩两国的重工业都呈现出上升的趋势,轻工业则都表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而且随着中韩两国经济继续向前发展,两国国内的轻重工业比重的差距是越来越大。尤其是韩国,轻重工业比重差距更是接近70%。重工业发展比重呈现不断上升的态势说明了中韩两国不同的生产要素在产业中的地位变动情况,即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升级成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体现了两国的产业结构向高度化发展趋势。

2.2.2 装备制造业比较

本文选取装备制造业对中韩两国的产业结构进行进一步分析,因为装备制造业最能体现一国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引擎。

到2010年年底,中国装备制造业规模达到20万亿元,经济总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一。但是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领域,创造收入只占到8%。机床工具业生产高端产品比重只有30%;仪器仪表业创造高端产品也只有18%;甚至在通用基础件工业领域,高端产品的比重只占到了5%。现在中国的装备制造面临着一个困境:中国不能生产高端制造业领域中的高技术含量产品,核心零部件不能自给,高端需求对外依存度达到70%以上,对高端装备制造的产品严重依赖进口。

在韩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已经进行了有效的产业化,产业改革的结果,使韩国拥有了一个强大的工业,尤其是在电子,汽车,造船和石化等领域,在国际上享有声誉。例如,韩国的造船业站在造船技术的世界之巅,船舶行业拥有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和配套设备,造船业的领头羊——现代重工集团是全球最大的造船公司,现已将造船和IT相融合,打造出了世界一流的智能造船厂;在汽车生产领域,韩国创出自己的民族品牌汽车——韩国现代,企业强化了整车研发能力,实现关键零部件技术自主化,在节能、环保和安全技术上的成果颇丰,如今的韩国汽车产业是世界汽车产业举足轻重的一股力量。

2.2.3 技术创新水平比较

工信部副部长苏波提到,中国装备制造企业投入研发资金占销售的比例平均为2%,而韩国的企业基本超过10%。研发投入资金中的60%中国是用来买最终产品,与此形成巨大反差的是韩国先进装备制造企业将60%的研发投入在产品的设计和产品创新上。另外,更为一个严峻的现实:中国每花1元钱买技术,却只花了0.26~0.36元在消化吸收上,而韩国消化吸收的比例超过3倍。

从中、韩两国的制造业比较得出:中国的装备制造业缺乏核心技术,在全球产业链中,仍处于下游和低端位置。出现这样的问题主要的原因是技术创新能力差,创新意识不够。未来,中国装备制造行业要努力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来带动制造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3 当前韩国的产业结构调整情况

3.1 实现全面发展的产业结构

韩国政府根据本国产业的比较优势,在新的产业政策纲领中,提出积极发展主导产业、战略产业和新兴产业,通过采取创新为导向的经济增长战略,实现全方位的产业转型升级。

在工业方面,韩国进行战略性研发投资,产业资源部制定了高科技制造业推动出口的战略,通过技术革新实现产品多样化和精深加工,使其发挥出口产业的主导作用。在代表“知识经济”的高科技领域,集中力量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如工程机械、精密仪器、电子设备、造船业,使之成为韩国战略新兴产业成长的新动力。

在服务产业方面,由于服务业能吸纳更多的人就业,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韩国提出了以服务业带动制造业,实现制造业服务化的发展方向,并发表了“加强服务业竞争力综合对策”,以改善整个服务业的经营环境,将旅游、教育等作为韩国的朝阳产业重点发展,启动内生增长,提振国内的消费需求。

在新兴产业方面,韩国积极发展生物工程、环境保护产业、绿色科技融合的电子产业等。 如在电子领域,韩国政府加大资金支持LED产业,宣布在未来5年内,将投资约3亿美元的研发经费,聚焦核心原创技术开发,融合智能汽车产业,打造亚洲最大的LED生产基地,为韩国经济发展创造新动力。

3.2 产业向低碳经济转型的新路

低碳经济已成为世界经济的潮流,是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最优选择。为了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韩国知识经济部提出了以低碳绿色增长作为经济发展的新战略。发表了《新再生能源发展战略》,提出到2015 年共投资40万亿韩元发展绿色经济,成长为世界第五大的新再生能源强国。

在推进低碳经济转型中,一方面逐级递减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碳排放量,在第二产业内,着力构建完整的低碳工业生态体系,利用低碳升级制造业,例如在汽车产业中,韩国政府大力支持“低碳汽车”的开发。另一方面,发展高新交叉融合型技术,包括发展智能电网,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太阳能等绿色制造产业,并注重开发绿色技术和其他行业有机结合,改变依赖能源的产业结构。目前,韩国知识经济部正在精心打造“绿色之岛”计划,将低碳经济和绿色旅游结合起来,投入3600亿韩元,到2024年,实现完全转变韩国的郁陵岛与独岛的能源供给,从依赖电力转变为依靠水力、太阳能、风力等100% 新再生能源。

4 韩国优化产业结构的主要经验

4.1 重视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韩国是一个新兴工业国家,从20世纪70年代经济发展开始,逐步形成了以电子产业、汽车产业、船舶产业、石化工业、钢铁行业、机械制造产业等为代表的支柱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这六大制造业产业所占比重也一直比较稳定,大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5。近几年,这些产业的出口比重也非常大,出口增度也超出了韩国平均出口增长率。制造业是未来韩国经济发展非常重要的部分,每年制造业的年平均增长为6.1%,因此韩国仍旧在提高制造业的竞争力,并向革新结构转变。通过与信息技术的嫁接、融合,加强了竞争力,同时技术与革新成为发展动力的产业系统;增强了尖端部件、材料、数码家电等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设计、品牌、经营等;通过扩大无形资产,向产业价值链的最高点优化升级。对于韩国这种外向型经济的国家,集聚本国的优势产业,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来寻找新的增长点,效果十分明显。

4.2 政府的产业政策的重要指导作用

韩国产业结构的演进过程中,韩国政府以产业为核心的经济政策和发展战略,是核心推动力,也是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演进的重要影响因素。2008年后,依据当时所处的环境,韩国政府在工业、服务产业、文化产业以及新兴产业等领域中提出了与时俱进的产业政策;并且顺应世界发展低碳经济的潮流,提出了《新再生能源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绿色科技,提升产业竞争力,抢占了未来产业制高点,为其经济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4.3 推进技术创新

韩国工业化的发展实质是一种科技推动产业发展模式。作为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韩国,同时也是技术为先的国家,在“知识经济”高科技领域,强调科技进步要为国家的发展作出最大的贡献,并对这方面制定具体的政策。在韩国每年用于研发的资金占到国民生产总值的3%,研发人员都来自产业的一线。同时,韩国还分别设立基金管理,加大对应用研究和基础研究扶持力度。韩国还提倡政府主导,推动企业和大学之间发展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致力于产品程序的研发和产品设计,最大程度地将实业与创新结合在一起。正是因为韩国加强了创新和技术的研发,汽车、电子、石化和造船等领域的制造业,已经实现了从传统产业向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转型升级,实现了产业结构的高级化。韩国政府积极推动技术创新,确保韩国拥有长久不衰的创新能力。

5 对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启示

5.1 立足国情世情,制定与时俱进的产业政策

当前的国际形势面临着诸多的不确定,美国经济疲软,欧元区的金融动荡继续加剧,使得经济复苏缓慢。而2012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也有所放缓,造成这样的原因主要是国外降低对中国的出口需求,中国只有调整经济结构,才能进入持续发展。

在这样的国情世情之下,中国的经济政策应侧重于降低对外部市场的需求。依靠服务业推动,引领制造业转型升级,强化创新驱动,鼓励绿色低碳经济的增长模式,培育战略新兴产业,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实行有利于各地区发挥优势的产业布局,建立国家层次的产业创新体系,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产业结构优化之路。

5.2 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点燃经济增长新引擎

金融危机以后,“去杠杆化”的呼声逐渐升高。对实体经济的回归成为一种趋势,套用中国的一句古话“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要实现中国从一个工业大国转变为工业强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将会在这一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十二五”规划的政策纲领里头,指出了要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在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中,高端装备制造业对经济增长是最具有带动性的。本文提出以下两方面的具体措施:

(1)在宏观调控方面,国家要推进高端装备制造相关领域的发展战略,制定有利于产业结构升级的政策。加大财税扶持和税收优惠,使科技研发资金投入的增长速度高于GDP增长速度;在国内高科技含量的产品采购中,政府采购要向国产设备倾斜。

(2)优化产业布局,在未来高端装备制造业要培育特色的产业基地,发挥集群资源竞争优势、培育特色产业集群,迅速形成国家整体竞争力。

5.3 依托科技创新,实现我国产业的结构优化

在韩国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我们看到,韩国一直专注于科技创新,使得韩国的工业基础始终奔腾着汹涌的活力。本文就技术创新,提出了以下3方面的建议:

首先,中国经济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阶段,必须立足自主创新、自主发展,重视对引进技术消化、改良和创新的效果,用高新技术推动产业升级。

其次,政府要拿出态度支持科技创新,甚至加大财力的支持。政府实施有效的财政税收政策,采取一种更具包容性的经济模式,不仅支持国有企业的技术升级,还要加大力度扶持中小企业的技术革新,帮助他们建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族品牌,掌握核心技术提高竞争力。

最后,在政府、企业和大学之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要积极推进具有战略意义的高科技研究,共同致力于产品设计和产品研发。最大程度将产业与创新结合在一起,让科技真正变成生产力,真正推动社会进步。

参考文献:

[1]何庆明.产业升级及结构调整的韩国经验[R].北京:中国平安证劵公司,2012.

[2]姜明辉,程奎.韩国应对两次金融危机的成功经验及启示[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10-114.

[3]王双,刘鸣.韩国海洋产业的发展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东北亚论坛,2011(6):12-19.

[4]李春花.韩国主导产业的技术创新模式研究[D].沈阳:东北大学,2009.

[5]莽九晨.韩国产业升级占先机[N].人民日报,2010-5-26(5).

[6]马晓河.当前我国产业结构调整难题与优化发展之路[J].中国发展观察,2010(6):13-16.

[7]倪合金.韩国经济发展的特征及其启示[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6-8.

[8]陈祎淼.立足创新——“十二五”高端装备制造冲击6万亿[N].中国工业报,2011-12-29(1).

上一篇:花果之乡龙泉驿 产业统筹显优势 下一篇:印度农村金融改革对我国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