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甲基强的松龙在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时间:2022-07-10 03:56:16

观察甲基强的松龙在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摘要】 目的 探讨甲基强的松龙在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18例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患者进行研究, 以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5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地塞米松治疗, 观察组患者采用甲基强的松龙治疗, 对比两组效果。结果 治疗前, 观察组患者tau蛋白、S100蛋白、白介素-23(IL-23)、白介素-17(IL-17)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tau蛋白及S100蛋白水平分别为(72.7±6.4)、(720.6±35.5)pg/ml;对照组治疗后分别为(66.9±7.7)、(688.6±40.3)pg/ml;治疗后观察组tau蛋白及S100蛋白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y计学意义(P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复发缓解型;甲基强的松龙

DOI:10.14163/ki.11-5547/r.2017.02.047

Observation of application effect by methylprednisolone in relapsing-remitting multiple sclerosis patients WANG Song. Liaoyang City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201 Hospital, Liaoyang 111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application effect by methylprednisolone in relapsing-remitting multiple sclerosis patients. Methods A total of 118 patients with relapsing-remitting multiple sclerosis in research were divided by different treatment measures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with 59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dexamethasone for treatment,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methylprednisolone for treatment. Effect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Before treatment,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tau protein, S100 protein, interleukin-23 (IL-23), interleukin-17 (IL-17) leve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After treatment, the observation group tau protein and S100 protein levels respectively as (72.7±6.4) and (720.6±35.5) pg/ml, which were respectively (66.9±7.7) and (688.6±40.3) pg/ml

in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treatment.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obviously better au protein and S100 protein levels after treatment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Key words】 Multiple sclerosis; Relapsing-remitting; Methylprednisolone

多发性硬化为临床上发病率较高的一种免疫性疾病, 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则是多发性硬化中较为常见的一种, 现阶段临床上尚未明确发病原因[1-4]。临床上通常将药物作为治疗该病的常用方式, 近些年, 临床上逐渐将甲基强的松龙应用于该病的治疗中, 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5]。本研究为探讨甲基强的松龙在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采用不同方式对收治的118例患者进行研究, 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18例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患者进行研究, 以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59例。对照组患者中男19例, 女40例, 年龄最小24岁, 最大49岁, 平均年龄(31.9± 4.3)岁;病程最短4个月, 最长7年, 平均病程(3.2±0.7)年;

观察组患者中男23例, 女36例, 年龄最小22岁, 最大50岁, 平均年龄(33.2±4.9)岁;病程最短3个月, 最长6年, 平均病程(3.3±0.9)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地塞米松治疗, 15 mg地塞米松与250 ml 0.9%生理盐水进行混合, 静脉滴注治疗, 1次/d, 连续用药1周。观察组患者采用甲基强的松龙治疗, 将500 mg甲基强的松龙和250 ml 0.9%的生理盐水进行混合, 静脉滴注治疗, 1次/d , 连续用药1周;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均取静脉血5 ml及3 ml脑脊液进行离心分离, 并取上清液置于-80℃环境下保存备。

1. 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au蛋白及S100蛋白水平变化情况, 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23、IL-17水平进行比较, 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对上述指标水平进行检测;治疗后随访1年, 对两组年复发次数进行比较。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au蛋白及S100蛋白水平变化情况比较 治疗前, 观察组患者tau蛋白及S100蛋白水平分别为(63.2±9.0)、(660.8±34.3)pg/ml;对照组分别为(64.2±9.4)、(663.2±32.9)pg/ml;治疗前两组患者tau蛋白及S100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90、0.388, P=0.556、0.699>0.05);

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tau蛋白及S100蛋白水平分别为(72.7± 6.4)、(720.6±35.5)pg/ml;对照组治疗后分别为(66.9±7.7)、(688.6±40.3)pg/ml;治后观察组tau蛋白及S100蛋白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450、4.577, P=0.000、0.000

2. 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23、IL-17水平变化情况比较 治疗前, 观察组患者IL-23、IL-17水平分别为(692.5± 52.2)、(82.5±9.4)pg/ml, 对照组治疗前分别为(695.6±54.0)、(83.6±9.9)pg/ml, 两组治疗前IL-23、IL-17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17、0.619, P=0.752、0.537>0.05);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IL-23、IL-17分别为(398.9±25.5)、(50.4±8.8)pg/ml;

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分别为(487.7±32.2)、(68.6±14.3)pg/ml;治疗后观察组IL-23、IL-17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6.606、6.625, P=0.000、0.000

2. 3 两组患者年复发次数比较 治疗后随访1年, 观察组患者平均复发次数为(0.8±0.1)次;对照组为(2.0±0.3)次,

观察组复发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9.148, P=0.000

3 讨论

多发性硬化为临床常见病, 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一种, 其主要病理特征为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5, 6]。临床研究显示, 多发性硬化患者发病初期多伴有非髓鞘神经损伤, 且在体内免疫T细胞介导下极易导致患者中枢神经系统白质脱髓鞘发生病变, 对患者健康的影响极大。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为多发性硬化较为常见的一种类型, 其病变部位以脊髓部及脑部较为常见, 且该病极易反复发作, 因此, 临床上必须要加以重视, 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疗[7-10]。该类患者急性发病期多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其对改善患者机体炎性水平及神经元受损症状有重要帮助[2]。甲基强的松龙是临床上治疗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较为常用的一种糖皮质激素, 该药物可有效的对炎性细胞因子进行调节, 对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该药物还可在一定程度上对B淋巴细胞及T淋巴细胞进行抑制, 有利于减慢B淋巴细胞分化过程, 进而可有效减轻免疫活性细胞对中枢神经系统所造成的影响;此外, 该药物还可有效的改善机体炎性症状, 有利于对神经传导阻滞情况进行调节, 对改善神经功能及微血管损伤情况有重要帮助[11-14]。

临床研究显示[3], 血清tau 蛋白及S100 蛋白在多发性硬化患者非髓鞘神经损伤的诊断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是临床上评估患者胶质细胞受损情况的一项重要依据。tau 蛋白多位于神经细胞轴突内, 对促进神经元的生长发育有重要帮助, 且有利于维持轴突形态。若患者机体发生病理变化, 体内tau 蛋白则会产生过度磷酸化现象, 且可对微管相关蛋白造成影响, 导致微管相关蛋白分离, 从而导致轴索损伤现象发生[15-17]。S100 蛋白则多位于中枢神经系统内胶质细胞内, 若机体受损, 则可促使胶质细胞分泌S100 蛋白修复神经。而血清IL-23则在多发性硬化的发展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急性期及慢性期多发性硬化患者机体IL-23水平和正常人相比均升高, 进而极易导致体内T细胞活性及巨噬细胞活性增加, 导致患者机体产生炎症[18-20]。

本次研究中, 对照组患者采用地塞米松治疗, 观察组患者采用甲基强的松龙治疗, 治疗前, 观察组患者tau蛋白、S100蛋白、IL-23、IL-17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tau蛋白及S100蛋白水平分别为(72.7±6.4)、(720.6±35.5)pg/ml;对照组治疗后分别为(66.9±7.7)、(688.6±40.3)pg/ml;治疗后观察组tau蛋白及S100蛋白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观察组复发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 给予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患者甲基强的松龙治疗效果显著, 对减少患者复发有重要帮助, 临床价值显著, 可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秦栎媛.观察阿托伐他汀钙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多发性硬化的疗效.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 8(25):158-159.

[2] 李康宁, 樊永平, 王文明, 等.针刺对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患者疲劳的疗效评价及对血清白细胞介素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环球中医药, 2016, 9(8):1024-1026.

[3] 聂菀, 吴哲.采用α-硫辛酸改善多发性硬化认知功能障碍的作用观察.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 10(12):196-197.

[4] 郑迪. 甲基强的松龙联合β-干扰素治疗多发性硬化疗效观察.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1, 14(20):15-16.

[5] 梁军利, 赵丽君, 吕海东, 等. 甲基强的松龙对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血清及脑脊液白介素-23、白介素-17水平的影响.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14, 13(3):301-303.

[6] 李海虹, 陈庆. 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疗法在多发性硬化治中的应用效果观察及分析. 中外医学研究, 2015, 13(14):43-44.

[7] 刘博, 孟凡超, 孙世龙, 等. 甲基强的松龙联合β-干扰素治疗多发性硬化疗效观察. 河南医学研究, 2014(12):55-56.

[8] 蒲志勇, 柯莎. 甲基强的松龙冲击联合硫辛酸疗法对不同类型多发性硬化的疗效观察. 中国实用医药, 2011, 6(15):3-5.

[9] 陈娅. 甲基强的松龙联合β-干扰素治疗多发性硬化疗效观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 8(17):105-106.

[10] 周厚仕, 肖文兰, 吴森德. 甲基强的松龙鞘内注射治疗急性期多发性硬化的疗效观察. 当代医学, 2013(9):132-133.

[11] 卫国, 阮波群. 甲基强的松龙两种给药方式对急性多发性硬化神经功能和复发的影响.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 18(11):106-107.

[12] 袁媛. 鞘内注射甲基强的松龙治疗多发性硬化临床应用价值. 中外医学研究, 2016, 14(7):131-132.

[13] 辛琳琳, 张卫红, 杨红玉, 等. 甲基强的松龙鞘内注射治疗急性期多发性硬化的疗效观察. 中国实用医药, 2016, 11(24):140-141.

[14] 田松琴, 张义, 罗亨勤. 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治疗多发性硬化的疗效观察. 西南国防医药, 2015, 25(5):528-529.

[15] 王静. 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治疗多发性硬化的效果观察. 中国实用医药, 2016, 10(8):147-148.

[16] 许艳秋, 李笑男, 李广明. 甲基强的松龙治疗多发性硬化用药效果的初步观察及评估. 中国医药指南, 2016(5):93-94.

[17] 董玉宝. 甲基强的松龙联合参芪养髓方治疗多发性硬化症的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4(17):103-104.

[18] 潘向军, 刘国敏. 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多发性硬化症疗效观察. 中国当代医药, 2010, 17(19):57-58.

[19] 彭富, 黄载文. 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疗法治疗多发性硬化的疗效观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5(17):27-28.

[20] 李朝晖, 刘宇, 李兰. 甲基强的松龙治疗急性期多发性硬化症56例临床疗效观察. 四川医学, 2012, 33(3):485-487.

[收稿日期:2016-12-15]

上一篇:直肠癌术后放疗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估 下一篇:慢性盆腔炎性疾病的治疗时机与方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