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声乐演唱美的追求

时间:2022-07-10 02:22:37

浅谈对声乐演唱美的追求

摘要:随着我国学习和从事声乐演唱专业的人群不断增多,演唱者们在提高声乐演唱水平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探索着声乐演唱的奥秘,挖掘着声乐演唱所创造的美感。如何才能感悟到声乐演唱的美,成为演唱者们谈论的话题之一。本文对声乐演唱美进行了分类,并对如何追求这几种美感特征,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声乐演唱美;声音美;情感美;表演美

一、声乐演唱美的分类

声乐是由人声演唱的艺术审美的结晶,因此声乐演唱美是声乐艺术各种美感的结合体,声乐美的最高境界在于实现声音美、情感美和表演美的完美统一,因此,可以把声乐演唱美按照这三个范畴进行探讨。

1.声音美

钢琴具有宽广的音域,表现出多样的声音美;竹笛表现出空旷、透亮的声音美;小提琴表现出柔和清纯的声音美,这些不同发声乐器表现出来的不同声音美,正是人们喜欢这些发声事物的重要原因之一。作为用人声来发音的声乐演唱,是以人的生理器官为发声源来创造艺术美的,要比乐器的声音变化更为复杂和多样,因此演唱这种艺术形式,更是人们最喜欢的艺术形式之一。由此我们可以认定,因为进行声乐演唱的人的不同,致使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是它的演唱的声音比其它乐更为多样。其次,演唱的声音是艺术化的人声,演唱时会用到呼吸、吐字、共鸣等多种演唱技巧,从而区别于现实生活中的讲话,从而更具有艺术美感,美的声音让欣赏者感受从声乐演唱在听觉上带来的享受,拨动心弦,陶醉在声乐演唱的美感中。

2.情感美

任何艺术创作和艺术表演的根本目的,都在于一种情感的表达,以此来表现着人类生活中无比丰富的情感,声乐艺术更是各种艺术门类在情感表达上的代表,演唱者通过艺术家经过在生活中搜集、加工和提炼的,富含情感内涵的词曲演唱,将这些情感传达给欣赏者,从而获得和欣赏者的共鸣,所以欣赏者才会喜欢这种音乐表演形式,不管是哪个民族,哪种语言的演唱,都是一种情感的抒发,很多欣赏者在欣赏时,能够获得各种的人生体验,从而使自己的情感世界得到丰富。同时,声乐演唱还能够引发欣赏着的多种情绪,比如慷慨激昂的演唱能够让人振奋;舒缓柔美的演唱能够使人平静等等,总之,声乐演唱的情感美在于,这种情感美能够和欣赏着自身的情感相契合,在欣赏时能够让自己的心灵变得更加纯洁和高尚。

3.表演美

所谓表演美,是指演唱者在进行表演时,为了抒发作品情感和自我情感所采用的一种创作手段,是演唱者心理活动外在流露的外部形体语言。这种表演美首先表现为一种视觉美感,演唱者精神神饱满的站在舞台上,穿着大方得体的演出服装,使得原本在听觉上满足欣赏者的声乐演唱,一下子就具备了视觉美感。同时声乐演唱又是一门因人而异的艺术,同一个作品,每一个表演者因为理解体会和表演风格的不同,从而呈现出浓郁的个人风格,这种带有个性的创造美感,也正是声乐演唱吸引人的魅力所在。

演唱的表演在给欣赏者带来美感的同时,对于演唱者和欣赏者的情感激活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演出时候,演唱者可以通过一些外部动作,唤醒和配合自己的内心感觉,成为情感调节的有效手段。这些动作越真实、越自然,台下欣赏者的共鸣就越强烈、越真挚。外部动作对于演唱者和欣赏者内心真情实感的导出,起着有效的激活和连接作用。

二、对声乐演唱美的追求

1.对声音美的追求

演唱者对于声音的把握能力,是创造和获得声乐演唱美的重要手段,也是最本质的要素之一。 所以要想获得美的声音,就要在呼吸、共鸣、语言等方面下功夫。首先是呼吸,关于呼吸的方法有很多种,每一种也有各自的长处,需要强调的是要做到精巧和适度的呼吸,不管是采用那种练习方法,都要使呼吸的各个器官处于一个自然和舒展的状态,不要强加的用力,不然则会使声音紧绷,变得僵硬和没有弹性。同时为了更好的在演唱中对气息进行保持和控制,要逐渐的形成一种正确的呼吸习惯,在练习中保证姿势的端正,不要有皱眉、舌头硬、目光呆滞等不良习惯,找到合适的方法后,要保持不间断的练习,伴随歌唱者的演唱生涯。

其次是共鸣,首先要做的就是打开共鸣腔体,建立一个畅通无阻的共鸣通道,这个通道的建立源于演唱者舒服的深呼吸,呼吸的深入,腔体会自然的打开,喉头也会适度的下来,如果没有深入的呼吸,发出的声音则是硬的,没有质感的。其次是选择最适合自己演唱的共鸣,不同演唱者在演唱不同类型的歌曲时,对于共鸣腔体的运用也是不尽相同,要根据作品的实际需要,选择对共鸣腔体的运用,可以找一位能够正确指导的教师,作为客观的耳朵,来帮助演唱者调节好共鸣腔体的正确运用。

2.对情感美的追求

情感是声乐演唱的灵魂。首先是对真情的追求。只有演唱者被作品所表达出的真情所感动,才能在演唱中表现出来,继而获得与观众的共鸣。这就要求演唱者要深入的挖掘词意,在演唱之前不妨大声的有感情的朗读歌词,深入的理解作者隐藏在字面之后的深刻含义,从每一个词语入手,从局部到整体,做到未成曲调先有情。在此基础上,要对演唱的基本情感基调有准确的把握,作品中要表达的情感,我们可能有过直接体验,也可能没有直接接触过,对于没有接触过的情感,则需要进行认真的分析和体验之后,再进行演唱,我们很难想象一个没有见过天安门的人,是如何演唱《北京颂歌》的,所以一定要创设各种条件,身临其境的进入作品中的角色。经过了对作品的了解和情感的体验,再对每一句演唱进行精雕细琢,做到字字珠玑,字字含情。

同时,既然是情感的表达,就有一个“度”的问题,演唱者在演唱的过程中要做到喜、怒、哀、乐伸展自如。在表现高兴情感的时候,要在内心里高兴,笑在眼睛里,笑在声音里;在表现愤怒情绪的时候,声音不要粗暴,既要表现出愤慨的情绪,又要保持声音的连贯、圆润;在表现伤心情感时,不能真的泪流满面,而是要悲伤在内心深处,眼泪要含在眼圈里,让观众去流泪。例如演唱者在演唱《黄河怨》、《松花江上》等具有悲伤情感的作品,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感,既不能让泪水流出来,影响演唱,又要把观众的心抓住,情感上真正的进入作品所要展现的场景。

3.对表演美的追求

演唱者运用自己的肢体和神态,能够对作品进行在创作,让欣赏者感受到更加细腻的情感和音乐律动传送。首先是形体动作美,声乐演唱的形体是相对固定的,正确的形体能够让十声音的音色更加完美,演唱时候,要两肩、两臂、胸口及后背同时放松,演唱者一可以通过叹气的方式体会这种放松的效果。两腿不能弯曲,要直立,臀部稍向上收缩,这时腰椎和上体也会自然的挺拔起来,也就是在放松中找到身体的一个支架。这样就会获得演唱形体的基础美感。在手势动作运用方面,要做到很自如,做到恰到好处,自如的表现自己的情感,需要进行一定的训练。在声乐表演中,手势随着歌曲的内容会有千万种不同的演绎形式,手势的表演要做到恰到好处,不可有喧宾夺主的怀疑。所以,手势动作要根据歌曲本身的内容进行设定,灵活的运用。

综上所述,对于一个优秀的演唱者,每一次演唱,都是一次新的体验和创新,在不同的场地,不同时间演唱同一首作品都会有不同的表演。声乐演唱的美会随着演唱者的感悟、认识和舞台实践经验的成熟,有不同的反应和即兴创造。演唱者的优秀表演能力与声音表现力默契的融合在一起,在创造声乐演唱美的同时,也会对原作进行再现,进行补充和丰富,从而会使声乐作品散发出更加灿烂夺目的美。

参考文献:

[1]马奎光.浅谈声乐演唱中如何把握音色美[J].艺术研究,

2000,5

[2]周辉国.感悟声音美―从乐音的咏唱和弹奏看声音美 [J].

艺术百家,2004,2

[3]刘阳琼,论声乐作品的美学内涵[J].艺海,2008,6

上一篇:使用冗余信息解析莫扎特钢琴奏鸣曲作品KV332 下一篇:勃拉姆斯钢琴变奏曲艺术特征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