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想象力的激发和培养

时间:2022-07-09 08:21:35

浅谈语文教学中想象力的激发和培养

摘 要:想象是活化知识的酶,能使语文课堂教学活力焕发,魅力四射,充满创新的动人旋律,语文教师应永远有一颗年轻、快乐、富有想象力的心,让想象在语文课堂上潇洒地飞扬起来。

关键词:语文;课堂;激发;培养

想象力在某种情况下,比知识更重要。科学史上凡有成就的人,都具有高度的想象力。想象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是发展思维的必备条件。想象也是一种价值的教与学的工具。心理学研究表明,从思维活动的过程来看,想象力作为一种复杂、高层次的智慧活动,需要发散思维、复合思维、分析思维、顿悟思维、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共同参与和协调配合。在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和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想象和幻想,以利于把学生培养成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具有创造精神、勇于开拓的人才。

一、抓住契机,激发想象

教师要善于了解学生的动态变化,抓住教材的特点,紧扣课堂的旋律,随机应变,及时抓住有利的时机,激发学生的想象。要着力于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拓展想象的空间,促进他们思考问题能从多侧面、多层次、多角度来考虑,从而提出多种多样的设想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设置悬念,激发想象

悬念是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方式。语文教学中,悬念的设置有着很广的“用武之地”。设置悬念,就是在学生已形成的概念对有些问题的生活体验和对这些问题更精确的解释与陈述之间树立矛盾。矛盾出现了,悬念也就产生了,强烈地刺激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造意识,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大胆想象,积极思维,主动探索。

三、通过角色效应,发挥想象

扮演角色提供了学生自我表现、自我发挥的机会。这种活动需要学生之间密切配合,积极参与,这样有利于促进学生想象的发挥、个性的张扬、兴趣的提高,使学生在乐中学,并使所学的知识在具体的运用中得以巩固和提高。

四、创设情境,拓展想象

创设情境,就是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和学生的特点,将抽象的内容进行具体生动的描绘,将枯燥的内容放在生活的情境之中,通过渲染描绘并艺术地再现出来。教学过程中,创设的一个或一组情境都是围绕教材中心展现的。这样富有内涵的具有内在联系的情境,才是有意义的。可以说,情境教学所蕴涵的理念,便是课文的中心。通过其形式――画画、音乐、实物、语言以及活动场景的转换,一步一步地展现,引导学生去琢磨、领悟。

如,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我先后运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始终紧扣桂林山水之美、祖国山河秀丽这一中心。在起始部分,我出示一幅地图,使学生知道桂林是祖国的一部分,继而通过对“甲”字的讲解,点出了桂林山水所具有的独特之美,激起学生一游为快的欲望。我抓住这一时机,出示放大挂图,用遐想旅行的方式把学生带进了山清水秀的美景之中,随即我以导游的身份范读全文。主体部分,一方面引导学生看图,通过视觉感受让学生感知漓江宁静的柔美。而在讲到桂林的山时,我又根据课文的描述用简笔画勾勒了一组山形,以具体形象突破课文中成语集中的难点,充分突出了桂林山的奇、秀、险。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分别运用了遐想旅行、挂图、音乐、简笔画等多种教学手段,创设连续的课文情境,但始终围绕着“桂林山水甲天下”的中心,激发学生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情感。让学生尽情地投入,全身心地领会,达到文情融会、物我合一的境界,激起学生情感的波澜、想象的拓展,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情感的体验。

想象是活化知识的酶,能使语文课堂教学活力焕发,魅力四射,充满创新的动人旋律,语文教师应永远有一颗年轻、快乐、富有想象力的心,让想象在语文课堂上潇洒地飞扬起来。

(作者单位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康巴什新区第

二小学)

上一篇:浅谈小学生数学家庭作业设计 下一篇:情境教学在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