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前高校中的几种教师评价方式

时间:2022-07-09 07:56:31

浅析当前高校中的几种教师评价方式

【摘要】通过分析目前国内外高等院校普遍采取的几种教师评价方式的优缺点,旨在为高等院校制定自己的教师评价制度提供参考。

【关键词】教学;评价;高校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 (2012)02-0028-02

引言

高等教育评价研究是高等教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也是各个高校能够正常运行的一个关键环节,而其中的教师评价更是重中之重,教师评价制度是否全面和科学将直接影响高校的发展程度。目前在中外高校中主要存在上级评价、同行评价和学生评价几种方式,本文就对以上三种评价方式进行分析,旨在为各院校制定适合本单位的教师评价制度提供参考。

1 上级评价

在上级评价中,一是由学院领导及学院相关职能部门领导、系主任和教研室领导等人员到教学一线进行听查课,获取有关教学的第一手材料,听查课结论将作为教师评价的一个方面。二是由学院组成的教学督导组——即教学方面的专家进行听查课,他们的评价结论除作为教师评价的一个方面之外,同时为教师授课方法和技能的提高提出指导性意见。上级评价一方面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能够起到督促作用,另一方面也能帮助青年教员特别是新教师快速成长,使之成为合格的教学工作者,同时能够及时发现优秀教师,使之担当学院的教育教学骨干,在教学中充分发挥示范和带头作用,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2 同行评价

“同行评价”是指同行教师通过听课、评议等形式对授课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价。这种评价不但是对其它评价方式的补充,也是一种更加全面和准确的评价方式。因为同行教师比学生更有能力对教学的的总体情况进行全面准确评价,有研究表明,同行评价是教学评价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形式。

3 学生评价

学生是教学环节的直接参与者,直接受到教师教学技能的影响,他们全方位全过程得体验教师的教学活动,可以全面了解教师在平常状态下的教学态度、敬业精神和教学水平,因此从统计意义上来说,全体学生参与评教具有较大的稳定性和相当高的可信度。因此,就目前为止,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的高等院校中都广泛地采取了学生评教方式。

4 三种评价方式分析

以上三种教师评价方式只是在教学研究理论和实践中的三种主要方式,而要客观公正得评价每一位教师,需要从多角度全方位地进行考察,仅仅单凭一种方式很到达到理想的评价效果,因此,几乎所有院校都是将几种评价方式相结合作为他们进行评教的手段。虽然上述三种评教方式具有诸多优点,但是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在上级评价方式中,由于各级领导在行政上事务繁忙,而教学督导组专家成员又人数有限,导致上级听查课的范围太窄,往往只能听查部分教员的课程或某位教员的一两次课,以这样的结论作为评价一个教员的主要指标,显然有失偏颇。而且上级能看到的只是教师在课堂上的表现,而组成教学工作的其它环节,如课后辅导、批改作业、备课的认真程度和对待教学严肃认真的态度等是很难通过一两次课反应出来的,因此使得上级评价难以做到全面、准确;在同级评价中,由于同一院校同一领域的教育工作者都彼此熟悉,因此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利益和人际关系的影响,且同行评价在运行过程中的具体做法缺乏较强的可操作性,这些因素都会影响评价结果的可信度和客观性;在学生评价方面,由于教师在一定程度上掌握着他们的生杀大全、任课教员的亲疏远近不同——例如有的是本系教师有的是其它系的教师等原因也会导致学生在评教时不能客观行使自己手中的权利,甚至会出现有些教师因为害怕学生评价低而在平时教学过程中降低要求的情况。因此,如果要在最大程度上做到学生评教公正的话,笔者认为最好是在毕业学生中进行,因为一方面具体工作能检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二来他们能更加深刻地意识到在自己的成长历程中有影响的是哪些老师。

除了以上原因会影响评教结果的可信度外,各级评价所遵循的评价指标是否全面合理也是非常重要的方面,仅凭几个量化的指标难以达到理想效果,而且课程是多样化的,又怎能应用同一个标准进行统一评价?你们到底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评价方式、制定什么样的评价标准呢?在研究这些问题之前,应该首先明确进行评教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5 评价目的分析

有研究人员指出,教师评价应关注生命,作为对教育活动进行导向、监控、调节的重要手段的教师评价,必须充分尊重个性生命,造就自由发展的生命主体,使生命和谐发展,如此才能充分发挥其对教育的评判功能。当前国外教学评价的发展趋势之一,就是目的观以“区分”、“证明”为主改变为以“形成”、“改进”为主,我国也应顺应这一潮流,注重发挥评价的“形成”和“改进”作用,通过评价为推动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及时的、必要的、可靠的信息。当然同时也应为各种教育决策提供依据,并合理发挥奖优和选拔的作用,真正使评教成为教学改革的推动因素。评教结果应及时反馈至教师本人,在表扬先进的同时,也让每一位教师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并且院校能够为教师的改进和发展提供培训的机会,把帮助教师进行自身发展切实落到实处。1985年,英国皇家督学团发表了《学校质量:评价与评估》的报告,在这项报告中基本改变了以前教师评价的调子,明确提出教师评价制度应与奖惩制度分离,这一报告在实施新的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6 “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

著名的霍桑试验表明 ,只改善工作条件并不能进一步提高人的工作积极性 ,人的工作主动性原动力来自于自我实现的自觉要求,因此国外的研究人员提出了立足于教师的未来和提高教师本人能力的“发展性”教师评价理念。而在此之前一直盛行的与教师奖惩直接挂钩的评价方式一般称为“奖惩性”教师评价制度。虽然“奖惩性”教师评价体系比较规范,便于量化和操作,但过分依赖此类评价手段难以维持和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甚至有可能导致教师的反感和抵制。而相对于“奖惩性”教师评价制度,“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强调教师评价制度要超越“鉴定”,要更加关注教师自身的发展,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帮助教师提升教学能力。因此,“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一经诞生就备受欢迎。但“奖惩性”和“发展性”教师评价都有各自的优点和局限性,因此,目前国外院校一般采取二者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以实现互补。

7 结语

要衡量一种评价方式是否科学合理,就应该看它能否提高教学质量,能否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能否促进院校的和谐发展,能否保持永久的生命力,而不应该仅仅为了评价而评价,如果是这样的话,教师评价也就失去了它真正的意义和存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周滢,邓中甲等.大学教师评价的三级制设想[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6).

[2] 郭莲,国外教学评价策略研究[J].理论前沿,2007(11).

[3] 焦春义,教学评价中的专家评教与学生评教结果一致性分析[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半月) ,2008(S1).

[4] 文红玉,“奖惩性”与“发展性”教师评价之我见[J]..现代教育科学,2006(3).

[5] 黄成林,国外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发展的研究与启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6).

上一篇:机电检测与控制课程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下一篇:新课程下会计教学浅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