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图书馆作为公共空间的社会价值及其能力提升

时间:2022-07-09 02:51:24

浅谈图书馆作为公共空间的社会价值及其能力提升

[摘要] 图书馆是满足公民基本文化权益,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载体,图书馆作为公共空间可以促进社会民主与公平、社会包容,创造社会和谐氛围。图书馆可以通过提升阵地服务,开展延伸服务,构建文化公共空间与网络信息公共空间等来提升图书馆的公共空间能力。

[关键词] 图书馆 公共空间 社会价值

近年来,由于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人们广泛地应用网络,获取信息和知识就变得更加快捷方便,参与公共事务的时间也越来越少了。图书馆作为担负着保护人类文化文明遗产的重任、民众信息资源主要提供者的地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对此,图书馆应提升、丰富其内涵,提高服务能力,加快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与广播电视数字平台、智能移动终端平台及网站平台进行跨域合作,真正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从而提升图书馆作为公共空间的社会价值。

1 图书馆可定位为公共空间

1.1 图书馆空间结构分析

“研究系统的要素在空间上的排列次序和方式的方法,就是空间结构方法。”系统的空间结构,有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等级结构,第二种类型是并列结构,第三种类型是等级—并列综合结构。因此,空间结构方法也有三种,即等级结构方法、并列结构方法和等级—并列结构方法。”[1]然而,这只是一种较为单纯的空间结构分析,在现实中,空间与时间是不可分,按以上的三种分析,图书馆空间结构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图书馆分布。主要研究某一时间点上图书馆的空间排列状况,这种空间排列实质上是图书馆在时间结构中发展的积淀。(2)图书馆的资源配置。以图书馆分布为依据,综合用户信息需求分布,对图书馆的空间排列实施调整和优化,其实质是一种面向未来的空间结构分析。(3)图书馆网络规划。以资源配置为前提,以资源共享为目的,以现代化信息设施为手段,链接所有的图书馆,其实质是在理论认识的指导下自主自觉地参与图书馆变迁,改变图书馆现状。

1.2 图书馆可定位为公共空间

公共空间(public sphere) ,亦称公共领域,其概念最早是由德国思想家汉娜?阿伦特提出的。她认为,公共空间实际上对应着一种独特的人类活动,即作为共同体而不是私人领域(指家庭、谋生等领域) 的成员,对公共事务进行公开的对话和讨论[2]。德国哲学家哈贝马斯在《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一书中指出,在现代社会,咖啡馆、图书馆、书店等是公民自由讨论公共问题的公共领域与公共空间[3]。公共空间的特点在于它是一个公共平等交流的地方,人们可以自由、宽松地释放自我。图书馆定位为城市公共空间,更要合理布置图书馆空间结构,使得图书馆的内涵和功能突破传统向纵深发展,使图书馆在信息市场中得以生存和发展。

2 图书馆作为公共空间的社会价值

2.1 图书馆具有平等性的社会价值

在当代社会,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两极分化日益严重,造成了很多权利的不平等性,知识、信息的获取与占有也存在着不平等性,这种不平等性加剧了社会团体的分化,对和谐社会的建立起到了负面影响作用,图书馆是一个信息及知识的重要集散地,以公益为基本原则,免费对读者开放,其宗旨是为全民服务,它平等对待所有的公民,解决了人们在经济、社会自然条件上的差距所造成的不便,解决了人们在信息、知识获取和占有上的不平等性,在促进社会和平发展,减少纠纷,保障人民群众对信息知识追求的权利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从而体现出了社会的信息公平化。

2.2 图书馆的文化价值

图书馆作为人类文化产品的理性组织形式,是公共空间的理想形态。作为公共文化空间的图书馆,不仅要满足公众的阅读、信息、知识、文化、教育、娱乐等需求,也对促进社会教育、道德提高、思想进步、技术发展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由于图书馆是免费对读者开放的,全体民众都能享受到免费的平等教育,增强了人们在政治、经济、法律、学术等方面的意识,并得到了文化熏陶。因此,图书馆应充分发挥其文化休闲职能,使人们自觉利用图书知识进行休闲、娱乐等活动,主动地获取知识,并以积极的态度参与社会知识文化秩序的构建。

2.3 促进社会包容,营造社会和谐氛围

公共空间(公共领域) 以守护现实世界的私人价值、审视和批判公共权力的合法性为价值取向,以文化教化、观念传播和理性论辩等形式整合社会,并由此建立一个和谐与包容的社会,而不是单纯依靠物理强制力来达到目的[4]。图书馆是一个公共资源(信息资源)的配置机构,它因社会的和谐、稳定、协作和发展而得以发展,同样也因其精神、品性和功能的发挥而对构建和谐社会产生积极的作用,对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与价值观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互联网技术、视频技术的发展,人与人直接交流的空间性模糊了,个人在现实社会中逐渐呈现出“原子化”状态①。图书馆的特殊之处体现在它的“公共性”,是一个为渴望沟通和交流的大众服务的场所,人们来到图书馆,并不一定是为了查询信息、借一些书或阅读某些杂志,也有可能只是来这里寻找心灵上的某种默契,或者寻求某些帮助。想得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也可以与人交流、共享经验和知识。这样公众之间就可以加深相互理解与沟通,使公众结成互惠关系网络,进一步促进社会融合和增强社会凝聚力,营造社会和谐氛围。

2.4 促进公民平等自由讨论公共事务,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剂

德国哲学家哈马斯在《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书中指出:公共空间是政治权力之外,作为民主政治基本条件的公民自由讨论公共事务、参与政治的活动空间。公共空间的精粹在于一种特定的“公共性”。它可以通过交谈、讨论、辩论等形式促进公众的终身学习,可以给公众提供参与社会民主的机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需要公民理性讨论公共事务,这是一个国家走向政治民主化和政治文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要把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变成一个制度,使公民有理性和有秩序地参与公共政策,这样公共政策本身就更能体现民意。当前,我国公民少有机会参与公共事务,图书馆是一个公共空间,充当社会公众利益服务的“桥梁”,提高图书馆在社会公共事务中的参与度,就可以促进公民自由讨论公共事务,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剂。

上一篇:提高初中生英语听力浅议 下一篇:谈如何带领学生快乐地学习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