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最近发展区理论的物理课外任务布置措施分析

时间:2022-07-09 10:53:35

基于最近发展区理论的物理课外任务布置措施分析

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顺学而导、顺学而教的教学理念得到了深化,有效教学的呼声渐浓,不过,大家对有效教学研究大多停留在有限的课堂45分钟,缺乏对课外任务布置有效性的研究,笔者认为课外任务也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应给予足够的重视,课外任务的布置应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本文联系初中物理教学实践,就该话题谈几点笔者的认识。

一、课外任务确保学生“看得懂”

课外的任务是课堂学习的一种有效延伸,课堂学习的知识点或多或少在学生大脑中留下了痕迹,是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知识点及其习得过程在学生大脑里留下了的痕迹不会太深,需要及时地反馈,从课堂所学内容出发以作业的形式布置课外任务是教学中最常用且有效的教学手段,就初中物理教学而言,课外任务的布置应首先确保学生能够看懂,能够有效地激活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并应用到问题的解决中来,并将知识内化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之中,笔者为了帮助学生有效地回顾课堂所学,课外任务中通常设置有一项基础类问题。

例如,在和学生一起学习了重力一节内容后,笔者设置了如下几个问题:

(1)请你不看教材,回忆一下重力产生的原因?

(2)物体A受到重力作用,重力的施力物是谁,受力物是谁?

(3)物体受到的重力方向向哪里?课堂上老师突出强调了哪两个字?

(4)重力的作用点是什么?重力的作用点是否一定在物体上,能否在生活中找到重力的作用点不在物体上的实例?

(5)有哪些影响重力的大小的因素,重力大小如何求解,表达式如何?

(6)公式G=mg中,g=?单位如何?物理意义怎样?

实践经验表明,上述6个小问题能够有效串接课堂教学内容,问题学生能够看懂并能有效地联系到课堂所学的知识,如此设计,借助于小问题有效地消除了学生思维上的顿挫感,保证基础性知识的内化过程面向全体学生,即使是基础相对较弱的学生也能在梳理重力相关概念的过程中全面理解、内化知识。

二、课外任务确保学生“用得上”

基于课堂学生学习的基础性问题的设置课外任务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清楚自己课堂所学,在学生复认并内化了这些基础性知识后,新的最近发展区得以形成,我们的课外学习任务应从看得懂的基础性知识出发,适当地加大任务的难度,将答案适当的隐藏起来,不是学生简单的回忆就能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学生运用课堂所学的知识在经历了一段物理思维过程后才能完成任务,体验“跳一跳、摘到桃”的成功感觉,让学生清晰地感觉到课堂所学的价值,在应用知识的过程中,发展区的跨越与知识结构的递进,学生为了有效解决问题,课堂学习的注意力有所增强,形成良性的发展过程,推动认知能力和物理科学素养的可持续上升。

例如,在和学生学习了“重力”相关概念后,除了布置上述知识梳理性问题,笔者在课后还设置具有一定开放性和思考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

(1)从我们实验室出发,就实验室常见的仪器,请你尝试着设计实验来探究影响物体重力的因素,看看你能设计出哪些?

(2)测量物体的重力大小,你能想到几种方法?

(3)如果你在用你的方法测量重力时,你的测量方法有哪些值得注意的地方?

从这些具有开放性的问题出发,学生在完成任务时会积极地思考,将学生的思维很自然地聚集到课堂上所学的重力相关概念上,但与上面的简单任务相比,需要学生联系头脑中原有的物理思想方法,将原有的认知和方法迁移到课外学习任务的解决过程中来,丰实认知结构的同时,思维和能力也得到了促进和发展。

三、课外任务确保学生“散得开”

物理课堂教学的重要目的在于通过课堂的探究活动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形成正确的科学探究意识,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笔者认为课后的任务还应该想办法让学生联系到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中,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分析生活,将生活、物理、实验三者有机地揉合在一起,让学生课后自主探究,在探究活动中调动知识和思维方法,实现大脑中知识表象的深刻化,这种做法,在初三复习教学中尤为适用,能够有效消除复习的枯燥感,增强学习动机。

例如,笔者在初三实验复习过程中,为了让学生自己去再次体验和探究,笔者以“矿泉水瓶子”为实验器材,要求学生在课后去自主体验和验证初中阶段中的几个物理实验:

(1)探究空气柱发声的音调与空气柱长度的关系

空气柱发声的音调与空气柱长度的关系学生在学习时就不容易记住,往往要靠实验现象来强化记忆,中考复习时由于与新课学习有了一段时间间隔,记忆变得更为模糊,引导学生课后自己去探究。

具体做法是:

步骤一:取一个矿泉水瓶,在瓶中装上适量的水。

步骤二:用嘴在瓶口处吹气,瓶内空气会因此而振动发声。

步骤三:逐渐增加水的高度,重复步骤二,可以发现声音的音调随着空气柱长度的增加而降低。

(2)验证液体压强与深度之间的关系

在矿泉水瓶同一侧壁从上往下开三个小孔并用指头堵起来,在瓶中装满水,可以看到最下面的小孔射出的水射程最远,通过直观的现象验证“液体内部深度越大,压强越大。”

(3)做浮力相关实验

引导学生尝试着将一只漂浮在水上的空矿泉水瓶往水中压,让学生体验,随着瓶子入水体积的增加(即排开液体的体积增大)时,手上用力变大,借助平衡条件可以得到浮力也在增大。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第七中学)

上一篇:浅谈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下一篇:物理教学中应渗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