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模式运用

时间:2022-07-09 08:57:37

浅谈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模式运用

摘 要:在问题解决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主体合作探究式解决问题,可以使问题解决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关键词:创设情境;中心环节;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重要目标。我们在问题解决的教学实践中,以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为载体,通过自主探究或小组合作的形式,使问题解决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初步形成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合作、运用”式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即“创设情境,发现问题―依托情镜,提出问题―借助情境,分析问题―运用情境,解决问题―拓展情境,发展问题”五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问题解决的教学首先要从现实的、有兴趣的、富有挑战性的且又贴近生活实际的真实问题情境开始。这一环节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师通过小比赛、填空、口答、动手操作、讲数学故事、设疑等方法,创设恰当的、有价值的数学情境,还可借助主题图或教学课件来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总之,要使学生触景生情、触景生思、触景生问,让学生一开始进入学习探索中就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激发学习兴趣,萌发出积极主动探索的求知欲望。

二、依托情境,提出问题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从来源说,可分为三类:一是教科书中随着情境的出现而直接提出的;二是教师启发学生提出的;三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提出的。

三、借助情境,分析问题

学生借助情境自主探究新知,是问题解决教学的中心环节。而借助已有情境,在情境中探究会给探究活动赋予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生命因素。当学生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后,给学生留出充足的空间和时间,让每个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自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和策略,还可以通过小组内的共同探究和交流,并形成初步的方案。教师启发点拨,引导学生回顾探索过程,指导解题策略,参与到小组中去及时获取信息,适当加以引导和调控。

四、应用情境,解决问题

合作交流是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有机结合的关键环节,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课堂中,我们需更加关注学生能否将数学知识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紧密地联系起来,灵活应用数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所以,当学生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让学生通过小组交流进一步归纳整理解题思路。最后通过集体交流,明确解题策略。教师在重点、难点处进行方法的归纳总结。

五、拓展情境,发展问题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因此,拓展实际生活情境,展开习题设计,针对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练在关键的地方,着眼于指导思路和方法与技巧的形成。实践应用时,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鼓励学生进一步提出新问题,使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再次得到发展。

上一篇:初中合作学习的应对策略 下一篇:打造绿意葱茏的生态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