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消费优势”解析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时间:2022-07-09 08:00:49

基于“消费优势”解析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内容摘要]本文从财富匹配取决于“消费优势”的视角分析了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关系,并通过博弈理论和实证分析对“消费优势”假说进行了检验证明,诠释了“资源诅咒”产生的经济机理。研究表明,从“消费优势”的特点看,把握经济增长的阶段性特点,适时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消费优势;自然资源;经济增长

自然资源是经济增长的“天使”还是“陷阱”?是什么原因使得一些资源丰富的经济体经济增长缓慢甚至倒退?这些问题引起了学者们的极大关注,以至于对这一称作“资源诅咒”问题的研究如火如荼。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是Matsuyama[1]建立的标准模型,该模型考察了资源部门和制造业部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认为制造业比采掘业更具有“干中学”的特征,自然资源丰裕国家的制造业的学习效应被削弱了。其实采掘业的技术含量不能说是不高的,并且还具有较强的比较和垄断优势,制造业比采掘业更具有学习效应这一假设是有待继续考证的。即使制造业比采掘业多一些学习效应,是否能足以解释“资源诅咒”的根本原因,也存有很大疑虑,看来要想给出具有说服力的解释,还需要另辟蹊径。

究竟是哪些因素导致了“资源诅咒”现象的发生呢?针对这种负相关的现象,研究者们一致在找寻各种合理的解释。Prebisch[2]等人提出中心论,认为在国际分工中,生产初级产品的国家将被沦为“”,一些初级资源丰富的国家,由于贸易条件恶化,经济增长必然落后于制造业国家。这些观点形成了作为“中心-”论。Hirshman[3]通过研究大量的发达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史指出,初级资源部门对一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取决于该资源部门与其它产业间的关联度,产业与其它产业关联度越强,则将该产业作为出口产业越有利于经济增长,这就形成了所谓的“主要产品陷阱”。也有文献从制度弱化的角度探讨问题的根源,Baland和Francois[4](527-542)以及Torvik[5](455-470)的研究指出,资源丰裕国家的寻租行为是导致其经济增长负效应的元凶。另外,Sala-i-Martin和Subramanian[6]的实证研究显示石油和矿物等自然资源诱发贪婪的寻租行为,弱化了一国的制度质量,从而滋生政府腐败,进而对一国的增长施加负的非线性影响。Stijns[7](107-130)研究认为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民收入的逐步提高,自然资源产业的优势,导致了采掘业挤占了其他产业的发展空间,从而失去了制造业“干中学”的学习效用,[1]从而致使经济下滑。

是否就是这些因素导致了“资源诅咒”的发生?在行为金融领域,早在19世纪90年代Willims James就提出了注意力异常的现象,即投资者更关注于其所熟知和了解的产业和消费,这使得资本和资源更多的流向了这一领域。将其植于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的研究中,我们可否进行大胆假设,即由于大众更多的将人力物力集中于熟知的下游消费产业之中,而往往忽视了上游的自然资源产业领域,这就使得自然资源占优势但对下游产业无暇顾及的国家,经济增长缓慢,从而产生了“资源诅咒”现象,在本文中我们将这一过程称为“消费优势”假说。

为了验证这一假说是否成立,在本文的研究中,我们将运用解析和计量模型对这一假说进行检验,利用截面数据实证检验“消费优势”假说在我国的存在性,希望从全新视角为“资源诅咒”进行诠释。

二、自然资源影响经济增长的经济机理

(一)经济增长与资源的关系

人类拥有两类物质财富:禀赋资源财富与有效劳动财富。有效劳动财富是劳动者通过有效劳动创造的财富,总体说来禀赋资源财富会逐渐减少,有效劳动财富会不断增加。经济增长被定义为物质财富的增长,这其中既包含禀赋资源财富的增长,又包括有效劳动财富的增加,所谓禀赋资源财富增长是指转移到产出中的那部分的增长。禀赋资源丰裕,转移到产出中的那部分就可能多,以现有的计量口径,经济增长就快,因此,禀赋资源的充裕程度无疑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原因,这一优势在经济发展初期尤为明显。然而,世界上一些资源丰富的国家,如非洲,经济增长缓慢,再如荷兰自然资源部门扩张但制造业却变得萎缩,是什么原因导致“天使”变成了 “魔鬼”?这是因为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从来就不是单一的,资源优势仅是财富增长的因素之一,由于其它因素的不作为,削弱了资源优势的发挥,完全可能造成经济状况发展初期强劲,后来逐渐居于劣势的情况。

(二)经济增长与其影响因素

经济增长的源泉是人付出的有效劳动,有效劳动受三个重要因素的影响:人的素质、资本工具效率和影响因素(见图1),三者的累积是构成经济快速增长的原因。

为了说明有效劳动的变化过程,本文将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划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基础因素,如劳动力、资本、土地资源等,这些因素的增加可以直接形成经济增长,称为投入要素;二是影响因素,如制度、政治等,以投入要素为载体,通过投入要素效率提高推动经济增长,称为影响因素。在投入要素中,劳动者又是资本工具作用的“载体”,资本工具和影响因素作用于劳动者,通过劳动者形成有效劳动,有效劳动是财富增长的源泉。

在一定的影响因素环境中,投入要素与经济增长正相关,而影响因素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受时间地域变动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时效性,有时对增长产生正面影响,有时可能形成负面影响,投入要素和影响因素的作用差异很大。投入要素和影响因素是互相影响的,投入要素左右影响因素的形成,影响因素制约投入要素的发挥。有效劳动是劳动者素质的直接体现,劳动者素质是经济增长最根本的因素;资本工具质量是劳动付出成为有效劳动的杠杆,通过资本工具可以节省单位产出中的劳动付出;制度等健康的影响因素则是形成更多劳动付出及其转化为更多有效劳动的加速器,影响因素可以缩短单位产出中的劳动时间。

(三)“消费优势”假说的作用特征

既然禀赋资源财富的增加不足以解释经济的持续增长,那么经济持续增长的原因何在?市场存在“消费优势”假说,即产业链靠近消费的那一端(下游端)经济体更具有增长优势,“生产的动力不是来自生产本身,而是来自消费,即消费创造着生产的动力”,消费品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不断更新扭转了“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的趋势。“消费优势”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它促成了产出――投入循环的转换,促成了财富的重新匹配。产业链附加值在从资源产品到消费产品中的不同分配是各方博弈的结果,大众消费者对产品的依赖程度是均衡点落在何处的重要筹码,大众越迫切需要的消费品生产在财富分配中拥有越大的权重,激烈的竞争迫使消费品产业变成了“有效劳动密集”产业,越迫切需要的消费品,其产业占用越多的有效劳动。有效劳动是财富增长的根本,是博弈的主要依据,正是由于有效劳动的作用,禀赋资源在转移中才会增值,也正是由于有效劳动,劳动者才创造出人们迫切需要的消费品。有效劳动付出有追逐财富的功能,要求得到“体面”的回报,“多劳多得”。财富的匹配青睐于人类的劳动付出,按有效劳动的大小实行“按劳分配”,有效劳动的多少是财富分配大小的标尺,虽然有效劳动的多少受市场因素的影响,但市场因素不会改变决定财富分配的根本依据。发明专利、加工工艺等人类智慧与上苍恩赐的自然资源作用是一样的,都具有实用性、排它性,人类在创造有利于生活产品方面的智慧会在相当程度上削弱主要依靠自然资源优势国家禀赋资源的先天优势。这应验了“资源是世界的人类的”这样一句常理,如果经济增长仅依赖资源优势竞争力是难以维持久远的。资源丰富的中小国家,难以兼顾自然资源优势和“消费优势”,仅靠资源优势,就可能出现经济增速缓慢或下滑的局面。

(四)“消费优势”假说的博弈解析

假若把初级产品的生产国称作企业1,高级产品的生产国称作企业2,最终产品是两个企业分阶段生产的结果,那么两个企业的利润分配就是一个典型的寡头竞争模型。在这里,每个企业的战略是选择价格,支付利润,它是两个企业价格的函数。价格因产量的增加而降低,利润因价格的降低而减少。为分析方便,假设利润对产量的一阶导数大于零,二阶导数小于零。

我们用pi∈[0,∞)代表第i个企业的价格,ci(1)代表成本函数,q=q(p1+p2)代表逆价格函数,价格受产量影响。第i个企业的利润函数为:

fi(p1,p2)=piq(p1+p2)-ci(q),i=1,2(1)

(p1,p2)是博弈均衡价格,意味着:

p1∈argmaxf1(p1,p2)=p1q(p1+p2)-c1(q)(2)

p2∈argmaxf1(p1,p2)=p2q(p1+p2)-c2(q)(3)

找出博弈均衡点的方法就是对每个利润函数求一阶导数,并令其为零求解。

f1p1=p1q′(p1+p2)+q(p1+p2)-c′1(q)(4)

f2p2=p2q′(p1+p2)+q(p1+p2)-c′2(q)(5)

求解得到反应函数:p1=g1(p2)(6)

p2=g2(p1)(7)

反应函数意味着每个企业的最优价格是另一个企业价格的函数。两个反应函数的博弈均衡点为:P=(P*1,P*2)。博弈均衡点形成过程如图2。

由于两个企业的产品是不同质,不可替代的,消费者对产量已不再感兴趣,质量已没有可比性,对不同企业产品的偏好或依赖程度以及生产这些产品所付出的有效劳动,决定了两个企业产品价格大小的分配策略,人们对下游产品的偏好及投入更多的有效劳动决定了财富向产业链末端倾斜。

图2 价格的过程博弈

图3 不同发展水平国家消费率位置变动过程

(据世界银行经济发展指数数据整理)

(五)“消费优势”假说的统计经验分析

财富增长向纯消费产出倾斜从世界各国的经济变化统计规律也可以得到佐证。表1中的数据分投资性消费和纯消费,投资一般是上游产业的产出,消费一般是下游产业的产出,投资和消费都是产出财富,财富总量是增加的,消费部分以更快的速度增加,而投资部分增加的速度相对较慢,也就是说上游产业产出财富不如下游产业产出财富快。如果两个国家各对应着一个方面的优势,那么就出现财富此消彼长的局面,一些资源供给型国家依赖初级产品生产的增长,财富对应着投资类产品生产,经济增长速度较慢,一些资源贫瘠国家依赖消费类产品生产的增长,增长速度较快。

将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分类,分为低收入国家LIC、中低收入国家LMC、中高收入国家UMC、高收入国家HIC,发现消费曲线是一条动态的“U”型曲线,并且低收入国家一端消费比例随经济发展下移,高收入国家一端上移(图3)。世界消费财富进一步增大,不发达但有资源优势的国家对应份额不断减少,而这些国家资源财富是有所增长的,这说明低收入国家消费财富份额加速下降,禀赋资源优势被其它国家分享了。

三、实证检验

为了证明 “消费优势”的存在性,本文采用了中国1987―2003年期间有关经济发展数据进行实证。中国推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各省经济具有一定的垄断自,但不至于阻碍各省间劳动力和商品流动,含有市场经济的特征又兼有世界上一些不完全市场经济国家的特征,因此,中国产业结构变化走势某种程度上可以代表全球的走势。本文数据来源于安格斯•麦迪森著《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选取的指标是GDP、农业、矿业、制造业、非物质服务业、交通与通讯业、建筑业。直观判断建筑业和矿业远离消费端,与经济增长的关联度相对较小,制造业、非物质服务业和交通与

通讯业关联度应该较大。为了给予验证,建立如下回归模型:

N代表农业,Z代表制造业,K代表矿业,JT代表交通与通讯业,J代表建筑业,F代表非物质服务业。为了防止得出的回归结果出现虚假回归现象,有必要对所选样本进行平稳性检验,如果没有通过检验,说明所选数据不平稳,那么就不能直接用数据去建模,需要对数据进行差分,直到其平稳为止。对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结果见表2。

从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因变量GDP和6个自变量全都没有通过检验,那么,必须对所选数据进行一阶差分,结果见表3。

自相关检验结果如下:

表6一阶、二阶统计检验结果一阶Obs×R-squared0.0498二阶Obs×R-squared0.0764

从检验结果看出,自相关检验通过检验,说明不存在自相关,回归方程是具有解释力的。检验结果表明,近消费近端产业,如制造业、交通与通讯业对经济更具有增长优势,远离消费端的矿业和建筑业(上游端)对经济增长缺乏优势,与理论分析和直观判断非常吻合。非物质服务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与直观判断有出入,那是因为中国在本文数据采集的时间段,人们的生活水平还处在小康初期,生活消费还以物质消费为主,可以预见未来非物质服务业应该是一个增长优势产业。由此也可以说明消费是一个时尚性概念,受时代与发展水平的影响较大。

四、结 论

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表明,“消费优势”是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作用减弱的根本原因。在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自然资源优势会发挥主导作用,在经济步入较高水平的大众消费时期,“消费优势”会发挥主导作用,大众生活必需品生产的日新月异是这一优势的典型体现。经济发展初期,一般拥有大量的土地资源和矿产资源等自然资源优势,这些优势会使得生产成本降低,资源主导产业会优先发展;在快速发展期,一般拥有人力、资本工具和影响因素等优势,这些优势会使得生产效率提高,交易成本降低,消费主导型产品会取得优势,并且人力、资本和影响因素作用越有效,增长越持久。从“消费优势”的特点看,把握经济增长的阶段性特点,适时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消费优势”对一些新兴经济区具有指导作用,如天津滨海新区和中西部一些地区在发展初期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这是第一阶段经济增长的优势,而要保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还应该迅速建立起人力资源、资本和影响因素等第二阶段优势。经济增长的根源是人类有效劳动付出的增加,因此要注意完善机制,挖掘人类的潜能和智慧,提高劳动生产率。经济增长还与产业优势密切相关,应大力研发适销对路产品,抢先确立在这些领域的竞争优势。

主要参考文献:

[1]Matsuyama,K .Intercultural Productivity , Comparative Advantage , and Economic Growth[J]. Journal of Economic Theory,1992, Vol.58.

[2]Raúl Prebisch,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Latin America and Its Principal Problems[J] (New York: United Nations, 1950).

[3]Hirshman,The Strateg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New Haven[J], Conn.: Yale University Press. ISBN 0-300-00559-8.

[4]Baland, J. M., & Francois, P. Rent seeking and resource booms[J].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2000, Vol.61.

[5]Torvik, R. 2002. Natural resources, rent seeking and welfare[J].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67.

[6]Sala-i-Martin and Subramanian, "Addressing the Natural

Resource

Curse :an Illustration from Nigeria " [J],IMF Working Paper, 2003,WP-03-139.

[7]Stijns, J.-P. C. Natural resource abundance and economic growth revisited[J]. Resources Policy, 2005. Vol.30.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atural Resources and Economic Growth Based on Consumption Advantage

Li Fasheng1 Zhang Wei2

Abstract: 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natural resources on economic growth from a new perspective, which is fortune match depends on“consumer advantage", and proves it by game theory and empirical analysis. The results effectively explain the causes of “curse of resources", and they are critically useful for guiding the adjustment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keeping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sustainable.

Key words: Consumption Advantage; Natural Resource; Economic Growth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供求冲击与中国的产业波动 下一篇:农村消费启动与中国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