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语言文字 优化语言环境

时间:2022-07-09 07:59:40

规范语言文字 优化语言环境

摘要:语言文字应用的规范、言语交际行为的优劣与否对语言环境以及构建和谐社会都有很大影响。为此,我们必须正视当前网络、广告以及日常生活中的有意、无意地出现的不规范汉字现象,营造规范的语言应用环境,并研究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语言规范;语言环境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5-0093-01

长期以来,人们对于语言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未能有足够的关注,在日常生活中的语言文明、语言和谐问题往往被人忽视,而语言文字规范、语言交际行为等都对语言环境有很大影响,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一、现状及原因分析

汉字是表意体系文字,符号系统比较繁杂,笔画繁多,一字多音多义,致使汉字在应用上常常有不规范现象。而值得关注的是社会上对汉字规范化缺乏认识,并不在意错用、乱用文字,致使语言文字应用环境规范缺失。

(一)胡乱使用简体字和繁体字。汉字作为书写工具,简化是汉字发展的方向。许多人就图方便省事而忽略了规范,如将“酒”字的右半边简化为“九”,“鸡蛋”简写成“鸡旦”等。对于这样的字,国家已发文予以废止,如果还继续使用的话,只会给汉字的规范和发展带来不良的影响。

近年来, 为了追求引人注目,繁体字的使用在逐渐增多,店铺、机关的牌匾、电影字幕以及报纸杂志上,繁体字随处可见,如“中行”、“”等字样林立街头。

(二)错别字的普遍泛滥。有人认为写错别字无所谓,只要不影响意思表达就行。这种想法的存在使得很多人对错别字听之任之。例如“”写成“戊戍变法”,“家具城”写为“家俱城”等,在街头,更是常见把“补胎充气”写成“补胎冲气”、把“大排档”写成“大排挡”。另外,汉字笔画结构繁难,难记难写,容易写成错别字,例如在一些书面语中会出现这样一些词,“沆瀣一气”、“饕餮”、“觊觎”,等等,笔画繁琐复杂,在使用时极易出错;有时由于意念上的关联,字的偏旁常会发生类化作用,而造成一些错别字。如把“安排”写成“按排”,把“粉碎”写成“粉粹”;汉字形体结构近似也容易造成错别字,例如“染”错写后多了一点,是由于“九”和“丸”形近等。

然而错别字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人们的态度问题。部分使用者认为,错别字的产生只要不影响意思的理解就行。如日常生活中,菜市场是一个复杂的公共场所,各个年龄层、各种文化程度的人皆有,把“韭菜”写成“九菜”,把“带鱼”写成“代鱼”,在菜贩看来,这样写也人人都能看懂,其他的就不关他的事了。这种无所谓的态度是汉字难以规范的最大障碍。而当前表现在网络沟通和短信沟通上的有一定文化层次的人却有意识地将错就错,使错别字在这些领域泛滥,更加体现出对语言文字规范不重视的态度。

(三)网络词汇冲击现代汉语。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网络语言也日益流行,网络词汇开始频繁出现在人们的言谈写作中,“大虾”、“灌水”等新鲜词汇层出不穷;网络语言已逐渐影响到日常汉语使用,比如用“MM”代替“妹妹”,用“表”表示“不要”,用“88”表示“再见”。越来越多的网络语言冲击着我们汉语使用的规范性。网虫们尤其学生都视此为紧追时尚的表现。这类词汇的出现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新鲜和活力,但网络词汇的滥用也给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如有的传统词汇在网络上也被新用,这使得不懂网络语言的人有的时候很尴尬:天才(天生蠢材)、蛋白质(笨蛋++神经质)、白骨精(白领+骨干+精英),等等。

(四)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标点符号是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如果使用不准确,可能会导致文字的歧义;使用不规范,会影响全篇文章的表达效果。以往人们在书面表达时,由于不重视或不理解标点符号的用途,常有文章中除了逗号和句号就没有其他标点的模式,更不要说准确使用分号、引号、省略号了,有的还用网络符号来代替正确的标点符号。

随着电子通信设备与技术的高速发展,重视正确使用标点程度在下降。如有很多人认为,只要看得懂就无所谓有没有标点了,只要明白,即使标点错了也无所谓。然而这是一个十分错误的想法和做法,一旦在生活中养成了习惯,就可能会带来许多错误甚至更坏的结果。

二、对策研究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我们必须正视当前在网络、广告以及日常生活里的有意、无意地出现的不规范汉字现象,要有相应的思考与对策。

(一)提高语言文字规范的认知度。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需要社会广泛关注,对于不符合现代汉语词汇、语法规范的网络语汇,要限制其使用范围。对符合现代汉语词汇、语法规范的,或者是符合汉语造词规律的新词、新语,应该允许使用。广告中使用的语言文字,用语应当清晰、准确,用字应当规范、标准。招牌中的手写字,提倡使用规范汉字。在公共场所使用繁体字、异体字的手书招牌,应在明显位置配放规范汉字的招牌。在学校对学生作文中出现诸如“GG”、“MM”、“886”等网络语言的学生,要进行批评指正,并将语言文字规范纳入学生素质教育培养目标,提高人们对汉语规范的认知度。

(二)规范媒体的传播途径。现代媒体上常常出现不规范使用汉字现象。书报语言存在的问题表现为错别字泛滥,甚至某些权威的党报党刊也错字屡出;影视媒体的字幕上错字频现;而广告中却存在着牵强附会和随意篡改成语的现象,如:“咳不容缓”、“快治人口”、“终身无汗”等。新造成语往往撇开原成语的整体含义而使用其字面或者更换某个字,这种成语“新编”往往会产生误导。成语是经过千百年流传、使用之后保存下来的语言珍品,无节制地篡改使用,造成以讹传讹,甚至误导。为此,媒体不能只考虑利益而忽视其自身的社会作用,应该注重自身示范作用,社会公众的语言文明也应加强,大众媒体出现不规范或不文明的语言现象应该受到公众的监督与指责。

上一篇: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浅探 下一篇:早期教育的误区和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