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反应的紧急应对措施

时间:2022-07-09 12:46:20

输血反应的紧急应对措施

[摘要] 目的:探讨输血反应紧急应对措施。方法:对63例发生输血反应的患者分别采取不同的应急措施:发热反应采取减慢滴速或暂停输血并给予对症处理;变态反应给予抗过敏、抗休克及对症治疗;怀疑溶血等严重反应时,除以上措施外,应立即停止输血,抽取患者血样与血袋一并送输血科,并留反应后的第一次尿送检,查明原因给予针对性处理。结果:63例输血反应均在短期内缓解,无意外情况发生。结论:输血反应发生后采取及时、正确的紧急应对措施是保证输血反应患者安全的关键。

[关键词] 输血反应;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5(a)-132-02

输血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也是急救医学一项重要的抢救措施。随着成分输血的推广,血液制剂种类不断增加,输血的应用范围正在日益扩大。然而在输血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也带来了副作用和并发症,尤其是严重的输血反应,如不能及时和有效地处理,常常危及患者的生命[1]。因此在临床工作中,除了熟知与输血有关的知识如副作用、并发症之外,掌握出现输血反应后的紧急处理方法更加重要。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7年1~12月我院住院患者2 518例次输血情况的病例资料。其中,发生非溶血性输血反应63例,发热反应39例,占61.9%,反应发生率为1.54%;变态反应24例,占38.1% ,反应发生率为0.95%。非溶血性输血反应以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发生率最高,达31%,手术病人用血最低为12.8%。其中严重输血反应9例。全部输血患者无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

1.2调查方法、判断标准

由输血科专人负责,临床各科护士观察记录输血中或输血后发生的各种反应。非溶血性输血反应标准:确定输血前无发热,输血中或输血后2 h内体温升高1℃以上(≥38℃)为发热反应;输血中或输血后即刻出现的皮肤瘙痒、潮红、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支气管痉挛、呼吸困难及胸闷等表现者为变态反应[2]。

2紧急应对措施

2.1发热反应的紧急应对措施

在输血过程中应注意加强观察,发生输血反应时,应及时处理。若患者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结束后数小时内出现发热 (体温>38°C)、畏寒、倦怠感和荨麻疹等,可减慢滴速或暂停输血,并及时通知医生。寒战时给病人保暖,可适当增加盖被、热水袋热敷及喝热饮料。高热时给予物理降温,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解热镇痛药或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并保存余血与输血装置送检,查明原因。

2.2变态反应的紧急应对措施

变态反应大多数是在输血后期或即将结束时发生,表现为局限性或全身性的皮肤瘙痒或荨麻疹,有的出现血管神经性水肿,重者可因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而致呼吸困难,严重者发生过敏性休克。变态反应发生后,轻者减慢滴速,密切观察。重者应立即停止输血,通知医生,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道畅通,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如地塞米松10 mg静推;非那根25 mg肌肉注射;氢化可的松100 mg加入500 ml生理盐水中静脉点滴;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0.5~1.0 mg皮下注射等。必要时给予大流量氧气吸入4~6 L/min,准备好抢救药品及物品,配合医生进行紧急救治,如喉头水肿者协助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发生过敏性休克时给予抗休克治疗。并保存余血与输血装置送检,查明原因。

2.3疑似溶血等严重反应的紧急应对措施

除以上紧急处理措施外,应立刻抽取患者血样,将保留的血袋及患者血样一起送输血科重做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相容性试验,并留反应后的第一次尿送检(急性溶血反应有血管内凝血引起,尿中含血红蛋白),查明原因给予针对性处理。

输血反应针对性的紧急处理后,应继续加强巡视及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抢救记录。同时安慰患者,减少患者的焦虑,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输血反应发生后,要及时通知输血科,并按要求填写输血反应调查表上报输血科。

3结果

在63例发生输血反应的患者中,经过及时、正确的紧急处理,输血反应均在短期内缓解,无意外情况发生。

4讨论

要保证输血患者的安全,首先要预防输血反应的发生,输血反应发生后采取及时、正确的紧急应对措施。预防发热反应,要严格管理血液制品和输血用具,去除致热原;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防止污染。变态反应的预防:中心血站要加强对供血者的选择,勿选用有过敏史的供血员;在采血前4 h内,供血员不易进食高蛋白和高脂肪食物,可饮用少量清淡饮食或糖水;病人若有过敏史,可于输血前半小时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溶血反应的预防:加强工作责任心,认真做好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相容性试验;严格执行血液采集、保存制度,防止血液变质;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操作规程,杜绝事故发生[3]。

输血反应是临床输血中常见的副作用,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在输血治疗过程中,应注意加强观察。发生输血反应时,应积极采取措施,防止意外情况的发生。

为预防和减少输血反应的发生,首先应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大力推广成分输血,按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科学、合理地进行临床输血治疗。

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主要是由供血者的白细胞和血小板上的抗原与受血者血浆中相应的抗体发生免疫反应引起,反复多次输血比初次输血发生率高。所以要消除输血时的不良反应,提高输血疗效,去除血液中白细胞是关键。白细胞去除率越高,发热反应的发生率就越低,白细胞去除率达98%以上时,很少发生发热反应。资料报道,应用吸附式白细胞过滤器可去除血液中99%以上的白细胞,可有效预防输血反应的发生[4]。近年来通过该技术的推广使用,输血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参考文献]

[1]计惠民,徐归燕.输血的观察与护理[J].国外医学护理分册,1995,14(1):67.

[2]牟君成,罗德生,罗海峰.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的调查[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1,1(5):707.

[3]李小萍.基础护理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76-277.

[4]杨世明,杜润家,张勇萍,等.去除白细胞的输注可明显降低免疫性输血反应的发生率[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07,23(10):942.

(收稿日期:2008-01-04)

上一篇: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稳定性 下一篇:神经胶质瘤细胞对血管新生作用及其血管生成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