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反应原因及其防治探讨

时间:2022-08-09 11:07:44

输血反应原因及其防治探讨

【摘要】 目的 对82例有输血反应的患者进行免疫血液学的实验室检查,探讨输血反应原因及其防治,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间本院收治的出现输血反应的患者82例,对入选患者的输血反应类型和实验室检查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检测出免疫性输血反应的患者数41例,其中自身免疫溶性性贫血患者10例,Rh抗-E引起的7例,Rh抗-D引起的12例。引起过敏反应患者20例,其中存在有血浆蛋白抗体的8例。出现发热反应的患者34例。结论 输血前对患者和献血者进行全方位的免疫血液学检测,同时应用Polybrene、SEPSA等最新研发的技术,可有效预防输血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 输血反应;发生原因;防治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771-02

临床治疗中输血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其导致的不良反应至今仍是一个阻碍输血安全的重要难题[1]。本次研究旨在通过对2010年1月――2013年1月间本院出现的输血反应的82例患者进行初步分析探讨,为临床提高输血安全性和降低输血反应的发生率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间本院收治的出现输血反应的患者82例,其中男性45例,女性37例,年龄在41-82岁之间,平均年龄(60.51±7.17)岁。根据患者输血成分及其反应症状进行实验室相关检查,进而确诊出输血反应的类型。

1.2 实验室检查方法 对入选患者的恶血液样品进行RH(D)定型、ABO正反定型、直接抗球蛋白实验、血浆蛋白抗体检测、不规则抗体筛选、血小板白细胞相关抗体检测。在进行抗体特异性检测和不规则抗体筛选时,除去进行菠萝酶实验、抗球蛋白实验之外还可采用盐水介质法进行试验和优化的聚凝胺技术。其中RH定型试剂、抗球蛋白试剂和ABO定型试剂均由长春生物制品所提供。

1.3 血小板抗体交叉配型、血小板抗体筛选实验 应用简易致敏红细胞血小板血清学实验技术,对血小板抗体进行筛选,对检测呈阳性的患者进行交叉配型实验,选择阴性反应的供体血小板进行输注。血小板抗体鉴定应用磷酸氯喹SEPSA实验。试剂盒购于上海血液中心。

2 结 果

本次研究的82例患者中,由于输入异性血导致了溶性输血反应的患者数41例,其中自身免疫溶性性贫血患者10例,表现为直接抗球蛋白试验阳性,Rh抗-E引起的7例,Rh抗-D引起的12例。出现荨麻疹、皮疹等过敏反应的患者20例,其中存在有血浆蛋白抗体的8例。出现发热反应的患者34例,临床表现为输血之后较输血前上升了1℃,其中白细胞抗体、血小板抗体、两者同时存在的患者例数分别为16例、2例、2例。

3 讨 论

本次研究显示,输血反应主要包括免疫反应和发热反应,主要发生原因为输入的血液和患者的血型不完全吻合,可以看出进行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筛选和特异性鉴定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检验条件的限制,未能对造成过敏反应的血浆蛋白特异性抗体进行进一步检测。

近年来临床工作中由于对于RhD阴性血液的同型输注比较重视,Rh抗-D的发生比率有所降低,但是多种抗体合并出现和其它红细胞相同抗体的发生率有所上升,Rh抗-E是最为主要的红细胞同种抗体。与此同时抗-Lex和抗-M+E+c多价抗体导致的溶血性输血反应也有相应的报道[2-3]。可见,为了达到血液成分输注的较好相容性,对输血不良反应有效进行预防,在临床实际工作中要对献血者和输血患者进行多种介质的抗体筛选。因为盐水介质法只能对IgM抗体进行有效检测,对于IgG抗体敏感性很低,因此可能导致对临床有意义的抗体的漏检[4]。多种检测技术可有效提升血型配合程度,对于输注的红细胞的存活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5]。改良Polybrene、抗人球蛋白等非盐水介质法,可有效提高检验的准确性[6]。

要真正达到有效预防和减少输血反应的发生,在进行输血之前应当对患者和献血者进行全方位的免疫血液学检测,其中包括有血型鉴定、交叉配合试验等,同时应用Polybrene、SEPSA等最新研发的技术,并应用白细胞过滤器将血液内的白细胞等成分去除。将以上方法联合应用可显著提高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向东,金丽,丁苏鄂,等.Polybrene方法的改良及其应用[J].中国输血杂志,2007,12(3):166.

[2] 刘达庄,陆萍,王健莲,等.血小板同种抗体与输血效果[J].中国输血杂志,2009,6(2):76.

[3] Nordhagen R,Flaathen ST.Chloroquine removal of HLA antigens from platelets for the platelet immunofluo rescence test [J].Vox Sang,2012,48(2):156.

[4] Schmidt NJ,Lennette EH,Ho HH.An apparently new enterovirus isolated from patients with disease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J].J Infect Dis,2008,129(3):304-309.

[5] Chang L Y,Hsiung C A,Lu C Y,et al.Status of cellular rather than humoral immunity is correlated with clinical outcome of enterovirus 71[J].Pediatr Res,2006,60(4):466-471.

[6] Waelgaard L,Dahl B M,Kvarstein G,et al.Tissue gas tensions and tissue metabolites for detection of organ hypoperfusion and ischemia[J].Acta Anaesthesiol Scand,2012,56(2):200-209.

上一篇: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急性左心衰竭的护理体会 下一篇:SWOT分析法在高校附属医院管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