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输血反应的调查分析

时间:2022-10-19 01:09:54

临床输血反应的调查分析

【摘要】目的观察临床输血后病人身体机能出现的不适症状,分析产生这些不适症状的原因,探讨减少输血后不适症状的方法,为在今后的临床输血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现搜集本单位近几年来128例输血病人案例,包括病人年龄、性别、原患疾病等相关信息,排除本身患有血液疾病的病例。针对产生输血后不适症状的病人进行观察,并对病人输血后症状进行观察与血样分析。结果通过对产生不适症状病人的有关血液复核等试验,发现病人出现的不适症状主要包括发现发热症状32例,过敏症状96例,其他输血不适症状都较轻微,并均能在一个小时内完全消失。对于128例输血病人输血的血液制剂信息的收集统计,其中新鲜全血4例(3.13%),新鲜冰冻血浆81例(63.28%),悬浮红血球35例(27.34%),机采血小板6例(4.69%),去除白细胞悬浮红血球2例(1.56%),自体全血0例(0.00%)。输血次数分为1,2,3,4,5的病人中出现不适症状的病例分别为4例(3.13%),11例(8.59%),19例(14.84%),38例(29.69%)和56例(43.75%)。结论病人输血后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过敏及发热,病人输血量与病人产生不适症状的概率成正比。最容易使病人输血后产生不适症状的血液制剂主要是新鲜冰冻血浆(63.28%)和悬浮红血球(27.34%),在日常输血中应当尽量减少这两种血液制剂的输注。由结果可以看出,经过洗涤去除白细胞的悬浮红血球的不适症状产生率明显低于悬浮红血球,因此在红细胞输注时可以考虑洗涤红血球代替悬浮红血球,自体全血最为安全,基本可以认为不会产生不适症状。由此我们可以认为输血后产生不适症状与所输血液中的白细胞有直接关系。

【关键词】临床输血;不适症状;悬浮红血球

临床输血经过多年的技术发展,目前临床输血已经产生了多种输血方式和输血制剂,给人们的生活与生命带来了重大的改变,但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输血后的不适症状对病人机体造成的影响。输血反应是指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受血者发生了用原来的疾病不能解释的新的症状或体征[1]。通常的输血后不适症状表现为头痛、发热、过敏、恶心等。

现搜集本单位近几年来128例输血病人案例,包括病人年龄、性别、原患疾病等相关信息,排除本身患有血液疾病的病例。针对产生输血后不适症状的病人进行观察,分析产生这些不适症状的原因,探讨减少输血后不适症状的方法,为在今后的临床输血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1输血案例资料

1.1案例基本信息搜集本单位近几年来128例输血病人案例,其中男性病人67例,女性病人61例,病人年龄在半岁到89岁之间,所有病例均无血液类疾病,病人主要来自普外科、血液科、心内科、重症监护室、新生儿科等科室。收集128例病人的输血记录,重点是病人输血量、输血类型、输血后不适症状的记录,以及病人产生不适症状后的血液复核检测相关数据。

1.2血液制剂类型128例输血病人输血的血液制剂包括新鲜全血、新鲜冰冻血浆、悬浮红血球、机采血小板、去除白细胞悬浮红血球和自体全血[2]。

2方法

对于输血后产生不适症状的病人,护理人员要进行密切的观察。同时,对发生不适症状的病人血样进行复核ABO正反定型与Rh(D)定型、相容性试验、直接抗球蛋白试验以及不完全抗体检测[3]。

3结果

通过对产生不适症状病人的有关血液复核等试验,发现病人出现的不适症状主要包括发现发热症状32例,过敏症状96例,其他输血不适症状都较轻微,并均能在一个小时内完全消失。

对于128例输血病人输血的血液制剂信息的搜集统计,其中新鲜全血4例(3.13%),新鲜冰冻血浆81例(63.28%),悬浮红血球35例(27.34%),机采血小板6例(4.69%),去除白细胞悬浮红血球2例(1.56%),自体全血0例(0.00%)。输血次数分为1,2,3,4,5的病人中出现不适症状的病例分别为4例(3.13%),11例(8.59%),19例(14.84%),38例(29.69%)和56例(43.75%)。

4结论

病人输血后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过敏及发热。通过上述的实验统计结果可知,病人输血次数的多少与出现不适症状的概率成正比,输血次数越多的病人越容易出现不适症状。同时由上述结果可以看出,病人输血后出现不适症状与所使用的血液制剂也有一定的关系。

由上述结果可知,最容易使病人输血后产生不适症状的血液制剂主要是新鲜冰冻血浆(63.28%)和悬浮红血球(27.34%),在日常输血中应当尽量减少这两种血液制剂的输注。由结果可以看出,经过洗涤去除白细胞的悬浮红血球的不适症状产生率明显低于悬浮红血球,因此在红细胞输注时可以考虑洗涤红血球代替悬浮红血球,自体全血最为安全,基本可以认为不会产生不适症状。由此我们可以认为输血后产生不适症状与所输血液中的白细胞有直接关系。

5体会

在实际的临床输血中,首先应当提前预防病人输血后产生不适症状,在输血前要详细了解病人病史,病人可提前服用抗过敏药物等。在输血过程中可使用非盐水介质交叉配血,血小板交叉配合试验,白细胞过滤器等技术[4]。目前,由于白细胞与输血后病人产生不适症状具有直接关系,因此,去除过滤白细胞的血液技术应当作为输血方面医学研究的一个重点问题。其次,通过对128例病人输血后不适症状的观察发现,自体全血是最为安全的一种输血方式,在临床输血中,应当尽量采取自体全血的输血方式,尽量减少采用含白细胞成分的血液制剂进行输血。

总之,输血后的不适症状要引起广大医护人员的重视,同时在临床实际中,我们是可以采取一定的方法和措施来减少输血后不适症状的产生。

参考文献

[1]陈富臻.对输血不适症状的调查及分析[J].医学检验,2011,8(08).

[2]黎海澜,焦伟,刘晓芳,等.输血反应270例临床观察[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7(03).

[3]陈江,代琼,罗立.11407例输血反应调查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09(12).

[4]孙桂琴,王海林,李丹,等.143例输血反应的临床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03,16(01).

上一篇:预防医学专业师生实践技能培养模式探讨 下一篇:医疗废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